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企业年金审计制度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基金总规模和覆盖人数都在不断增加,目前已基本确立了企业年金的制度架构,使企业年金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企业年金的审计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于年金规模的快速发展,从而出现了挪用、侵吞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快我国企业年金审计制度的完善與创新,对年金效率提升和职工养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年金;审计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2-0095-02
  引言
  2015年我国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6.1岁,且城市人口平均寿命更高,居民平均寿命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我国养老金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我国基础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和支出差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延长发放并不现实,企业年金作为我国补充养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十余年的缓慢发展后,正在逐渐成为居民养老的另一支柱。因此,企业年金的运作效率对居民补充养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使得企业年金审计制度不断创新在加强年金管理和提高资金效率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企业年金审计运行现状
  截至2016年,我国共有7.63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而当前市场企业数量超过2 000万户,即参与年金的企业占到市场总体的不到0.5%,覆盖职工人数仅为2 325万人,自2014年起参与企业年金的职工增量几乎为零。2016年底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为11 075亿元,结存余额的增长也基本为存量缴费的增长。
  企业参与率低,一是受制于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企业业绩下滑,部分已参与企业缴费困难加剧,而未参与的企业没有加入积极性。二是企业年金建立的门槛较高,企业需要满足包括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具有相应经济负担能力和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等基本要求,报备及审批流程也比较烦琐和漫长。此外,如果企业并无建立企业年金意愿,工会自然会与企业保持一致。三是我国现行的对年金的税收优惠制度并不显著:企业年金只能占到工资总额的5%不到。缺乏足够的优惠吸引力和企业负担的增加,使很多企业没有动力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在企业年金监管方面,在年金进入市场后,由于相关的政策法规相对滞后,年金监管漏洞百出。例如,年金计划虚假备案,年金计划有备案但监管缺位,甚至出现资金被挪用和贪污等普遍问题。此外,我国企业年金市场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导,导致年金托管人、投资管理人等相关年金操作主体在市场中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而年金运行的封闭性和信息披露不透明造成了对企业年金的合规运营监管乏力,对年金的传统审计难以发挥监督作用。
  审计除关注年金运行安全性外,还应注重对优秀年金投资管理人的筛选,并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进行绩效审查,对监督年金受托人、投管人做出尽职评价。为能够实现审计在企业年金运行中的上述功能与作用,需要国家在开展企业年金审计时注重审计制度设计的不断创新,建立年金绩效审计制度,以促进企业年金市场健康发展。
  二、年金绩效审计目标
  1.风险控制最小化。企业年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除面临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外,还因涉及经济主体多,博弈关系复杂,利益链条长,使得企业对年金投资中的各类风险难以控制。由于年金属于企业职工未来养老所用,确保年金资产的安全性成为该类资产交易的首要目标。为此,加强对交易中的各经济主体的风险审计,尤其在主体资格与责任、资金规范使用与合理分配、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等内容方面的审计。此外,在风险控制同时注重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以实现复杂条件下的可行性审计。
  2.投资收益持续化。作为养老金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投资的目的在于提高年金的实际购买力水平,这就要求企业年金在投资中必须秉持长期投资和可持续收益的理念。在实践中,设定企业年金计划目标作为投资收益标的替代,以通胀率、收入增长率等指标作为基准目标值,追求收益的持续化而非收益的最大化。
  3.资产配置合理化。合理配置年金是分散风险和提高收益的前提,从选择投资管理人到选择投资策略和投资标的,年金配置均应以确定投资目标与业绩基准为基础,对市场长短期波动做出预期,并拟定长期风险分散策略。投资结构要参考经济环境变化轮动规律,及时调整资产配置内容,同时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合作程度的加深,可以根据不同市场、地区的经济波动实现年金资金的全球化配置,从而分散系统风险,提高投资回报水平。
  三、年金审计制度创新
  绩效审计是审计人员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客观、系统地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活动和功能就其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程度进行独立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公共责任,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信息。绩效审计具有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特征,能够有效改善我国企业年金审计中重量不重质的问题,并以未来保值增值为要求突出年金的长期投资价值。将绩效审计引入企业年金审计中来,以目标为基础,以优化成果为导向,将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财务报表审计与管理业绩审计相结合、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作为对我国企业年金审计制度的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对企业年金绩效审计制度进行创新。
  1.在审计目标设定制度方面。审计工作的开展应先由企业理事会制定企业年金绩效审计的操作指南。在指南中对绩效审计的组织形式、证据取得、审计结果公开及运用等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同时明确审计内容和审计程序,建立企业年金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在投资目标设定中,理事会企业应充分考虑各类投资机构不同投资性质基础上,确定企业年金的风险目标和收益目标,并以指南为基础对企业年金委托人、受托人、投资管理人等行为做出规范和约束,引导各类主体能够按照风险目标和收益目标完成相应年金的管理和运行工作。   2.在资金配置制度方面。2013年,我国人社部规定将银行理财、信托计划等创新类产品纳入企业年金投资范畴,为企业年金资产配置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当前我国对企业年金投资政策和资产比例做出了一定限制,如权益资产占比不超过30%、创新类产品占比不超过30%等等。从实际效果来看,资金配置对年金收益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资金配置审计制度方面,突出对投资目的与资金配置一致性的审计。此外,由于投资计划和资金配置具有跨期性,在资金配置审计制度设计中应加强对投资计划实施过程及效果的审计,适当放宽以年为单位的传统审计方法,将绩效审计与投资计划周期向匹配,建立跨周期审计制度。
  3.在风险控制制度方面。企业年金投资涉及到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等多家机构,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加大了审计的难度。为此,在年金投资过程中应着重突出对不同主体风险的控制制度设计。首先,在对企业年金理事会的风险审计制度中,应重点审查企业年金管理部门对年金运行的干扰情况,强化内部审计制度规范性,定期对企业年金使用和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尤其是年金资金挪用等行为的审查。建立理事会对年金管理人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淘汰制度,并对其是否严格执行做出分析评价。其次,在对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人的风险审计制度中,应注重建立账户核对制度,确保缴费账户的准确性。随着企业年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管理人信息管理系统的效率审计对确保账户信息的准确性和完备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信息查询系统的构建能够帮助理事会随时查看年金账户信息并了解年金管理情况,进而掌握年金投资效率。最后,在对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的风险审计制度中,关注对投资管理人是否严格按照投资计划执行资金配置计划和风险控制,尤其对大额交易和跨期交易的监控。同时,设置收益指标、流动指标等作为基本投资参考,建立对年金投资管理人的投资收益情况做出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的长效机制,激励其能够不断提升投资效率。为防止投资管理人出现高风险行为,除加强对资金配置计划的审计外,还应对风险控制手段是否得当做出客观评价,必要时可以寻求独立第三方来完成评价工作。
  4.在收益管理及经济效益方面。改变我国当前年金审计只重过程合理不重结果优劣的制度,建立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新型年金管理制度。对此,理事会首先应结合我国作为新兴资本市场及其所具有的特殊的运行特征,选择市场共性评价指标,例如设置基金赎回率、净值增长率、累积收益率和收益波动率等长期收益,建立适合于企业年金审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作为对年金投资管理人经营状况和企业年金收益管理的主要机制。
  5.建设信息交互查询系统。为能够使理事会及时了解年金运行情况,应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数据交互制度。通过构建跨部门数据查询平台,连接年金托管人、受托人、年金账户管理人、年金投资管理人等部门,将各种查询数据进行标准化整理,建立数据分析模块,对年金使用情况及其收益状况的历史与现状、支出与效益、不同年金投资管理人的差异进行分析,使审计结论更具权威性和全面性。
  总结
  综上分析可以看以,績效审计为特征的审计制度创新具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以及确保效率和提升质量等优点。充分利用质量体系指南和审计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年金审计中风险控制难、信息披露不透明、资金运作存在“暗箱”等问题,通过建立企业年金审计专家库作为企业年金审计“外脑”,保证年金审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绩效审计制度的推广和普及将提升我国企业年金投资效率,促进企业积极投入年金市场,为养老市场提供资金辅助保障,进而对发挥推动我国年金市场向着规范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具有深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英明.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财会通讯,2008,(11).
  [2]  李明清.中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激励模型研究——在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和道德风险下的激励[J].求索,2008,(8).
  [3]  陈彦,欧阳电平.对企业年金收益和风险的监管与审计[J].管理财经,2007,(12).
  [4]  秦翔.开展企业年金审计需关注四个方面[N].中国审计报,2012-03-14.
  [5]  蒋广武.基于风险控制视角的企业年金基金审计研究[J].财政监督,201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70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