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中国兴起并迅速发展,这一新兴的金融模式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详细论述了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分析并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特征,基于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优劣势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3-0116-02
  一、互联网金融内涵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已经得到银行业、互联网业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受到了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谢平、邹传伟在2012年首次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借助互联网高科技,未来会对金融模式产生最根本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既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金融模式,也不同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的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谢清河则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提供的银行、保险、证券等多种金融服务,对以网络为技术的金融活动的总称。
  (二)互联网金融特模式与特征
  1.低成本。一方面,金融产品的发行、交易以及支付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不用再通过繁杂的程序,大幅度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平台就可以省去庞大的营业网点费用和雇佣人员的费用,直接在互联网上即可完成,大大减少了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
  2.高效率。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依靠强大的信息数据系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金融服务更简捷有效;此外,在大数据下透明度也更高,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3.注重客户体验。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模式上由繁杂的柜台交易转变为开放式的参与;在商业模式上通过大规模的协作和实时交互,实现客户信息的网络化,而且经营者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提前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进而为客户提供各种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
  4.风险性。一是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信用体系也不太完善,缺乏行业规范和准入门槛,没有实时有效的监管体系和法律约束。二是技术系统安全风险:我国信息技术还不够成熟,防范风险的力度也不够,用户的资金和个人信息安全会受到危及。
  二、互聯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优劣势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1.依托大数据减少信息不对称。网络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客户了解信息的渠道,而且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能够发掘到各类与金融相关的信息,获取没有完全披露的信息。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互联网交易记录及时评估个人信用等级、分析个人财产状况以及消费习惯等等也是极有可能的。
  2.突破时空的限制,扩大客户服务的范围。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对信息的检索,大幅度提高信息搜集效率,从而同时服务更多的客户。互联网金融减少了繁杂的中间环节,不受时空的约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而且能为客户提供丰富多样、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
  3.资源配置效率高,运营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不需要支付经营场所、雇佣员工等的费用,能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服务;此外,大数据的发展让金融行业的信息披露也更加充分,在这种形势下,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双方就可以不通过中介机构而直接交易,从而节省大量的成本。
  (二)互联网金融的劣势
  1.外部监管以及法律规范缺失,缺乏行业自律。目前,我国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范和监管制度尚且没有。银监会尚未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制度和法律规范。此外,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也不容乐观。
  2.风险控制能力比较弱,制度建设不到位。金融行业本身就存在高风险特征,再加上没有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导致风险并不能被有效的控制;互联网交易的运行必须依靠计算机,在开放的网络系统下,安全防范及加密技术不完善,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3.信用体系不完善,存在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互联网金融违约事件不断发生。此外,互联网金融还没有连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没有信用信息共享的机制,更不具备类似于银行的风控和清收机制,信用风险是其存在的重大隐患。
  (三)商业银行的优势
  1.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法律法规相对完善。在中国金融的发展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激励商业银行的发展,制定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加大了消费者信息被泄露的风险。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发展之中仍旧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法律法规等,相对存在较大自主性的互联网金融来说比较安全。
  2.信用体系好,广大消费者信赖度高。银行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在保障社会资金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行体制下,就算是在第三方支付中,只有借助商业银行这一平台,所有资金的划拨和结算才能最终完成,银行背负着信用中介和结算终端的责任,并且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四)商业银行的劣势
  1.业务流程僵化,形式单一,创新不足。银行内部流程复杂而僵化,业务形式也比较单一;由于客户取得信息的方式有限,在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无法针对客户快速变化的金融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
  2.商业银行部门制度冗杂,处理效率低下。传统的商业银行,一般有着复杂的部门,结构庞大,而且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相互独立不流通,没有良好的交流、学习、合作的习惯,信息传递比较慢,处理业务的手续繁杂,不同于互联网金融信息通畅、透明、共享,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业的效率和效益。
  3.整合与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不足。尽管商业银行在分析传统的结构化数据方面比较在行,但是面对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则显得其整合与分析的能力严重存在不足。相对而言,互联网金融在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变革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当然,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使我国传统银行也意识到潜在的威胁,也在积极推动经营模式的转型,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服务内容等方面着手来进行调整,从而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
  (二)促进商业银行进入多元融合发展阶段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金融行业的边线界定变得更加模糊,在这种情形下,商业银行也开始向证券、保险租赁等行业发展,银行与非银行机构的合作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发展线上线下的业务,而不再局限于实体经营。商业银行的多元融合,对于提高银行的发展质量、促进银行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三)加速商业银行“金融脱媒”
  “金融脱媒”是信息技术革命与金融市场的产物。互联网的公开透明、低成本高收益、便捷性使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不再依靠商业银行这一金融中介成为可能,在互联网这个开放式的平台上进行交易,满足双方需求。传统商业银行面对的竞争对手在便利性、信息对称性、低成本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越明显,其“金融脱媒”的力度就会不断加大。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对策建议
  (一)提供更多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时也是充分展现个性的时代,商业银行在提供标准化产品的基础上,更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能够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将金融产品进行细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产品。如今的社会,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完善相关的服务,才能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二)注重并不断改进客户的服务体验
  大多数传统商业银行在经营业务中,并没有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客户的服务体验,售后服务做得不是特别好。设立客户体验部门不仅可以验证产品的“易用性”,而且能够对直接接触客户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查,对服务质量进行考评,同时对客户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并针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进行改正。
  (三)借助大数据推进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商业银行变革的基础。现今甚至将来都会是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在这种大趋势下,要在战略高度重新审视信息化建设,重构产品的设计、推广与销售流程,加大在网站、客户端平台及具有大数据特征的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资源投入,推进数据库和数据分析体系建设,逐步发挥数据分析在产品设计、经营决策、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
  (四)借鑒OTO模式创新经营渠道,优化业务流程
  调整销售渠重新布局网点,借鉴OTO和体验店的新思想,在商业核心地段建设大型的旗舰网点,在小区域建立小型体验店。在网点的建设上合理搭配、合理布局,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协同效应,逐渐实现“以电子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体,同时实体网点以体验为主”的新格局。同时,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业务效率。
  [责任编辑:庞 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87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