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完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政府补贴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也是转移支付的重要内容,而这种分配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通过对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政府补贴政策在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正确理解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以及完善现有的政府补贴政策等建议。
  【关键词】  政府补贴;企业绩效;政策完善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1-0054-03
  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不仅有内在的因素,还有外在的因素,这里要讨论的是关于外在的因素。按照国际惯例大部分国家为了扶持或鼓励特定行业、区域或领域的发展都会予以企业经济方面的支持,且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当地的就业、财政收入及政府官员的业绩,因此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就会介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等活动,政府补贴就是最直接的方式。该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问题也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通过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帮助政府正确处理与各企业的关系,并为补贴政策的完善提供依据,为社会资源配置优化提供建议。
  一、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学者们普遍支持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认为政府补贴不仅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还有利于企业融资和偿债能力的提升,并会使企业不断增加创新的研发投入。只有极少数的学者认为政府补贴会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如Bergstrom用瑞典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补贴会给企业第一年的绩效带来帮助,但在后期会对企业绩效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学者们对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的线性关系持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呈正向线性关系,即认为补贴能帮助企业渡过偿债、融资等难关,并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如吴研以我国上市公司A股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提升企业业绩,还能提升社会效益;还有的学者认为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呈负向线性关系,即认为补贴不仅不能帮助企业提升业绩,还会导致企业绩效下滑,彭中文和黄雪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会引发企业的寻租行为,从而使管理者忽视自身业务的发展,且通过寻租所获得的补贴使用效率并不高;还有少数学者认为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是非线性关系,如叶红雨和徐雪莲以我国上市公司制造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指出政府补贴在[10.77%,14.69%]区间会有利于企业业绩提升,且对非国有性质企业存有门槛效应。
  二、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政府补贴受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影响
  我国企业按所有权性质不同主要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产权是归国家所有和控制,是重要的公有制性质的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通常情况下,国家设立国有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调和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起着调节经济的作用,因此国家自然会予以经济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政府补贴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无偿投入到社会经济体中的资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补助的金额也在不断地提高,如果能获取补贴将会给企业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而目前我国正处于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政府对财政补贴的金额、形式及对象等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在确定补贴对象时政府会更倾向于国有企业。除补贴之外,政府在其他资源配置方面也有绝对的优势,控制着某些重要资源的分配,如矿产、土地和信贷等。然而,方军雄和张敏等学者研究发现,政府在这些资源的分配过程中也对国有企业具有“父爱”倾向,在配置這些资源时会更倾向于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则受到严重的制度歧视,很难获取补贴和贷款,即使有幸获得也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如较高的银行贷款利率和抵押率,且还款条件也比较苛刻。
  (二)政府补贴会引发企业的寻租行为
  由于我国特殊的二元经济体制,导致民营企业在政府补贴及其他资源的获取方面受到所有制歧视而处于天生的劣势地位。政府与企业之间又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就导致政府在补贴分配过程中难以确定合适的企业。根据寻租理论,寻租能帮助企业快速地和政府建立关联,降低信息不对称,并能将自身的优势信息传递给政府,所以民营企业就会选择通过寻租的方式来获取补贴,而政府在获取了民营企业的“租金”后,也会给予其更多的补贴。虽然民营企业的寻租行为能帮其获得更多的补贴,但是企业在寻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寻租支出可能大于寻租收益,导致得不偿失。二是寻租支出会占用其他日常性生产的开支,产生挤出效应,对企业长远经营绩效不利。三是由于政企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企业将补助用于限定范围外的其他事项,从而降低了补贴利用率。四是寻租企业可能并没有相应的资质,无法合理有效地使用补贴,这也同样会降低补贴的使用效率。胡浩志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寻租能帮助民营企业取得政府补贴,且补贴也使民营企业的绩效得到提高,但从民营企业的整体来看,通过寻租所获的补贴使用率不高。
  政府补贴不仅会引发民营企业的寻租行为,同样也会引发国有企业的寻租行为。虽然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有着天然的“父子关系”,且政府在资源分配时也会倾向于国企,但是国有企业仍然有动机投身于寻租活动,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资源的稀缺性,国企也仅仅是在相同条件下,优先获得资源的分配。二是寻租能给国有企业带来更多的现金流,从而满足国企高管自身的偏好和权利的控制欲。三是国企高管的晋升和任免都受制于上级政府,为了迎合上级政府的政绩要求,达到政治晋升的目的,就需要额外的资源。同时杨德明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寻租能为国有企业带来更多的政府补贴,但更多的补贴却没有提升国有企业的绩效,反而是引起了国企的过度投资行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及冗余。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寻租所获得的政府补贴不利于其经营绩效的提升。   (三)政府补贴政策对企业制约不足
  政府补贴的发放、使用等虽然都有相关文件进行规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对企业所获得的补贴在使用方面制约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企业在获得政府补贴之后,可能并不会按原先申请时所确定的用途来使用资金,而是会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将所获得的补贴资金用于其他方面。而政府部门在补贴发放之后,由于没有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发展情况了解有限,所以对其所发放的补贴资金使用去向并不明确,从而使得政府补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使补贴资金能按既定的用途来使用,就应该加强补贴资金的监督。但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政府补贴却缺乏相应的监督制度,导致企业获得补贴之后滥用补贴资金,使用过程也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且在我国当前的审计制度中也没有相关审计项目的规定。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且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我国政府补贴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正确理解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政府补贴是国家为了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而向企业组织无偿提供的货币或非货币性资产,以改善市场的经济环境、增加就业、扶持企业的发展为目的。政府补贴发放后,由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企业管理者可能滥用补贴资金,为了约束管理者的滥用行为,并激励其按申请用途来使用补贴资金,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增强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增强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可以通过对即将获取补贴的企业进行考察,并对已获取补贴的企业绩效进行跟踪考核,使企业管理者为后续补贴的获取而不断努力地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正常性竞争的企业来说,政府补贴是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升,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但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有自身的特点,是一种特殊的所有制形式,政府补贴的发放应该有与其相匹配的激励措施。如前文所述,国有企业所获取的政府补贴主要是因政府的“父爱”倾向所致,并不是因其自身的竞争力所得,这部分无偿获取的补贴资金表面上增加了企业的业绩,但实际上,这只是短期的现象,并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同样,这与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方面的努力是无关的。因此要抑制企业的寻租行为,就需弱化所有制的歧视,为企业获取补贴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所以应正确理解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从源头上纠正政府补贴制度体系中的不合理之处。
  (二)完善政府补贴的相关制度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的规定,政府补贴是以一种无偿形式投入到企业的资产,如果能有效合理地使用,确实能改善企业经营的业绩,但是如果补贴资金发放后没有相应的使用规范、激励及监督机制,那么政府补贴所带来的企业绩效的提升就只是营造了短期利润增加的假象,反而掩盖了企业真正的经营困境,并使企业养成了依赖补贴的惰性,从而进一步滋生了企业的“寻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有必要完善政府补贴的相关制度。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政府补贴政策:一是消除所有制歧视,给所有企业同等获得补贴的机会,为企业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但是根据以往的研究,我们知道政府补贴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存在门槛效应的,而对民营企业却表现不同,所以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补贴额度方面可以区别对待,对民营企业可以加大补贴的力度,但必须密切关注企业资金的使用动态,及时调整政府补贴额度,以保证补贴资金发挥最佳的使用效果;对于国有企业要进行甄别,应将更多的补贴资金发给产业前景较好的企业,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成长,对落后的企業进行淘汰。二是建立激励和监督机制。政府补贴虽然能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但都是短期的现象,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将补贴所获得资金用于企业自身主营业务方面的经营。而企业管理者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将补贴资金用于其他方面,因此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活动,把补贴资金用于新产业的生产和研发当中,增加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充分发挥技术与知识的溢出效应,实现产业升级。同时,政府补贴发放的上级部门应加强对补贴发放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要求相关部门建立补贴资金使用方面的审计制度,审查补贴发放的相关部门是否对各种补贴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及制度,并检查相关部门是否按政策要求来监督和管理企业的补贴资金,并将此作为政府补贴政策的绩效,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三是建立透明、公开和有效的补贴运行机制。政府部门在补贴发放后,应追踪补贴资金在企业的使用情况,对补贴资金的运用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要求企业按制度要求报送补贴资金的使用报表,以确保补贴资金用于申请时的项目,以此来增强企业的业绩。同时,还应加大补贴的透明度,防止企业的寻租行为。为避免随着补贴额度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政府官员设租和企业管理者寻租的行为,从而减弱了补贴资金的运用效率,应建立健全政府补贴制度,对企业项目补贴的申报、审批、使用和验收等方面进行公开。
  (三)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往往是相互分离的,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企业的管理者会出现偷懒的现象,特别是当企业获得越来越多补贴资金的情况下,管理者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将补贴资金用于其他方面或进行过度投资,对改善企业的经营缺乏动力,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激励和约束企业的管理者,有必要将管理者的薪酬与企业绩效建立关联,且委托代理理论也认为建立管理者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密切关系,可以激发管理者的管理才能,提升企业的绩效,企业应加大对管理者的监督,减少管理者的过度投资和偷懒行为,从而减少政府补贴对企业业绩的不良影响,以真正发挥政府补贴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虽然以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证明政府补贴有利于民营企业绩效的提升,但是如过度依赖补贴,滥用补贴资金,盲目进行投资,将会对企业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重视自身机制的完善,合理地运用政府补贴,提高补贴的利用效率,不断地增强技术创新活动,以提升企业的绩效,而不是依赖补贴。对于国有企业就更应该完善企业内部的治理机制,增加企业信息的透明度,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研发自身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绩效的不断提升。J
  【主要参考文献】
  [ 1 ] Bergstrom F.Capital Subsidi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0,(14):183-193.
  [ 2 ] 王一卉.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所有制、企业经验与地区差异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7):138-143.
  [ 3 ] 魏志华,吴育辉,曾爱民.寻租、财政补贴与公司成长性[J].经济管理,2015,(1).
  [ 4 ] 彭中文,文亚辉,黄玉妃.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的影响:公司内部治理的调节作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7):80-85.
  [ 5 ] 胡浩志,黄雪.寻租、政府补贴与民营企业绩效[J].财经问题研究,2016,(9):107-112.
  [ 6 ] 叶红雨,徐雪莲.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门槛效应实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7,(2):99-103.
  [ 7 ] 杨德明,赵璨,曹伟.寻租与企业绩效:“绊脚石”还是“润滑剂”[J].财贸研究,2017,(1):130-145.
  [ 8 ] 吴研.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J].财会研究,2018,(1):58-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09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