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优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不断的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 融合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直观形象,易于理解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注重语言文字的赏析,这是语文的本真。多媒体可以很好的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重点段落,标注重点字词,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边倾听边标注,如此,优化讲解情景和教学过程,可以更好的促成课堂生成。比如,在讲解《记承天寺夜游》时,教师可以出示全文内容,重点标注入、遂、亦、盖等字,利用多媒体直观性的特点提醒学生注意通过关键字词去把握情感。
(二)再现情景,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辅助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再现情境,增添课堂趣味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图片、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情境,唤醒感觉
多媒体的应用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接受外界信息是各种感官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整个参与过程中,视觉感官所占比例最大,但是不可否认,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也同时参与信息的获取过程。参与获取信息的感官越多,获得的信息也就越丰富,多种感官协同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这在心理学上叫“感官协同效应”。在作文学习中,多种感官的协同一方面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时候更加全面,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感受审美层次进一步提高,更利于唤醒学生的感觉。比如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唤醒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可以将音乐、图片、文字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写作动机。
(四)扩充信息,突破重难点。
有时课文中的资源不足以让学生深度理解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可以适时的出示有关材料,既可以扩充课堂的信息量又可以很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我将这篇文章的教学重难点设为“感悟苏轼的人格魅力”。仅仅通过这篇短文来体会其人格魅力稍显单薄,所以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苏轼被贬黄州时的生活状况,以及“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等相关诗词。让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体会苏轼虽身处困境依然乐观旷达。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过多,根据教学重难点合理运用。但是部分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本末倒置,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在课堂上播放很多图片和声像资料,或者让“念课件”成了语文课的主旋律,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丰富多彩的图片所吸引,被快速播放的ppt所吸引,而忽略了课本内容。长此以往,信息技术反而成了课堂教学的桎梏。所以,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合理性的原则,因需促教,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
(二)有效性原则
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语文课的情感熏陶,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这种“倾听式”的交流方式渗透着感情碰撞,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有助于推行情感教育,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直接把外界的信息移入頭脑,而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加工和建构。所以,教师不能被信息技术牵着鼻子走,让语文课变成ppt的播放。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应该确定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对语文课而言是有效得,应该清楚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如果忽略了对字词句的赏析,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就等于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性原则,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语文学科。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例谈
(一)配乐朗诵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散文教学和诗歌教学而言。诗歌饱含情感和想象,诗歌本身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羙,但因诗歌的语言过于凝练,抒情比较含蓄,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距离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音乐最擅长表达和激发情感,能够渲染气氛,升华感情。如果我们在朗读时加入音乐的元素来契合诗歌本身的音乐美和韵律美,这样就很好的将诗与歌融合在了一起。
(二)看图作文
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人总是有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如果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有不吐不快的压抑感,作文教学应注重这种生命化的追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能做的不是讲写作的技巧而是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字、图像、视频有机合成,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能够有效的唤醒学生的内心感受。比如,教师让学生写《手》这篇作文之前,如果先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手的照片例如:执子之手、登山时的援助之手、母亲缝衣的手、妈妈捧着孩子的手……再配上比较感人的音乐,相信大部分学生的情感会被调动起来,写作欲望被激发出来。
(三)创设展示平台,形成资源共享
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以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需要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是有价值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展示平台,这样既能满足学生需要被肯定的需求又能形成资源共享。微信作为一种网络存在方式,是资源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教师可以创建班级公众号,将学生的优秀作文或者是学生平时的习作发到公众号上。
总之,教师要掌控多媒体,使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服务,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合理、有效,只有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最佳融合点,才能让语文教学绽放异彩,才能使语文课充满智慧,才能快捷高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理群.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50.
[2]刘永康.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3-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9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