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娟

   摘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其中固定资产作为其最重要组成部分,与单位正常运转有着密切联系,尤其随着财税体制改革提出新目标和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和核算水平。文章试从基层事业单位角度出发,依据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分析实际工作中资产配置、管理、核算及监管等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目标;问题;建议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畴及目标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范畴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从事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因此事业单位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拨付,或者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资产表现形式主要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其中,固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動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价值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同于生产经营性资产,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主要管理目标有以下几点:
   1. 合理配置资产,发挥资产最大效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方式主要有购置和调剂两种,基层单位以购置为主,购置资产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资产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同时要不断推进资产整合和共享共用,提高财政资源配置使用效率。
   2. 管好用好资产,实现资产动态化管理。建立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进行动态监管,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3. 准确核算资产,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性。坚持“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表的一致性。
   信息公开透明,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坚持“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资产监督管理责任体系。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难以适应改革需要,在实物管理、财务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配置缺乏计划性,资源使用效率低
   1. 购置随意性大。年初制定资产购置预算不全面、不详细,依据不充分,所购资产往往不符合使用要求,适用范围窄,使用频率低,造成部分资产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形成资源浪费。
   2. 共享程度较低。同一主管部门下设基层事业单位较多,存在重复购置现象,共享程度低,使用率不高。与此同时经费支出又比较分散,不便于大型办公设备的购置使用。
   (二)信息录入不完整,管理水平跟不上
   1. 数据不完善。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现象,具体有多少资产需要更新,多少资产需要维修,多少资产需要报废,多少资产可以循环利用没有详细记录,不利于部门资产调配使用。
   2. 无专人管理。固定资产一经投入使用,没有专人统一管理、维修、保养。部分资产出现闲置、报废、老化或者毁损,却长期挂账不做处理,造成资产的闲置与短缺并存。
   (三)账务核算不规范,资产账实不相符
   1. 入账不及时。由于购置资产流程手续较多,往往使用部门已经投入使用,而资产管理部门还未做登记,财务部门也未做账务处理,形成账外资产,不能如实反映资产状况。
   2. 折旧不合理。一是折旧年限确认上,没有充分考虑资产性质和使用情况,统一按照最低折旧年限确定;二是折旧方法选择上,没有考虑与之相关的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统一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例如车辆的折旧计提采用工作量法(按照里程数)更符合实际。
   3. 长期不盘点。固定资产不进行定期盘点,造成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不符,账面价值不能准确反映实物现状。
   (四)信息公开不完整,责任落实不到位
   1. 信息透明度不够。固定资产购置环节,对于没有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工程、货物、服务项目,采用招标方式以外的采购方式进行,人为调整因素较大,信息公开力度不够。
   2. 激励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要求,管好管坏一个样,管松管紧一个样,没有充分调动起职工的管理积极性,职工参与度不高。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现状成因分析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产权归属理解不透彻
   事业单位作为资产的占有使用者,并不是资产的所有者,所以其主要职责就是在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是,单位管理者往往把固定资产作为单位私有物品,管理理念不与时俱进,不能与预算制度、绩效管理制度相结合,没有实现标准化管理。
   (二)资产管理模式陈旧
   固定资产管理采用“卡片式”管理,人工填写,工作量大,只登记基础数据,实物资产发生调整、转移或者报废等情况,资产台账不做变动,不能适时反映资产存量及现状。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财务管理职能的拓展和延伸。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主要集中在经费分配和使用上,而对钱变物后的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因而影响财务职能的发挥。财务核算不准确,究其原因,是内控制度不健全,各环节衔接不够,不能准确提供数据依据。
   (四)监督力度不到位
   基层单位监督管理工作侧重点多放在资金的使用上,忽视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四、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实现固定资产标准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首先,管理者思想革新。必须意识到固定资产的公共资产属性,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资产效益理念,加强自身资产管理意识;同时加强业务人员管理水平建设,提高资产的公共服务效能。
   其次,与制度相结合。坚持“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使固定资产资金预算有目的性、计划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购置资产严格以配置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现有固定资产是否真正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现有条件是否难以与其他单位共用固定资产;现有工作手段是否不能代替固定资产购置等情况,避免重复购置,超标准配置。
   最后,探索资源整合。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牵头,利用信息系统,推动各基层单位共同组建固定资产共享共用平台,提高公共资产整体效益,尤其是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资源共享,从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分散,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推广信息化管理技术,构建有效管理模式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使用链条长,涉及到计划、采购、使用、維护及处置等多个环节,同时资产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也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不少问题。基层单位应当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库,为资产粘贴“条码标识”,实行电子档案登记制度。管理由传统人工化向现代数字化转变,从固定资产源头开始,进行动态跟踪,详细记录资产使用情况,准确反映资产状态,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精细化和高效化。
   (三)建立系统化内控体系,实现数据准确核算
   基层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使用、盘点、核算等内部管理制度,统筹管理体系,充分体现“管办分离”内控原则,各部门分工协作,互相监督。
   1. 各司其职,专人管理
   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账务核算工作,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资产的采购、运行和信息维护工作;资产使用部门则主要负责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各部门要充分识别资产管理的风险点,不相容岗位由不同人员担任,各环节设置专人管理,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
   2. 互相协作,监督使用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定期根据资产使用频率、损耗情况向资产管理部门提供资产状况;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资产使用部门反馈情况及资产使用要求,按照资产配备标准向财务部门提供维修和配置依据,财务部门据此确定折旧方法、编制资产后期维护及购置预算。各部门环环相扣,实现有效衔接,紧密配合,互相协助管理。
   3. 建立资产盘存制度,确保增值保值
   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固定资产检查和监督力度,组织专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产抽查盘点,把资产的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四)建立监督管理机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一是加强固定资产内审机制建设,加强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使信息公开贯穿于资产购置、使用、处置各个环节,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利用;二是利用财政部门网络管理平台,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资产信息统计上报工作,确保资产信息公开、透明,积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三是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通知,加强绩效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与年底绩效考核、先进科室、先进个人考核挂钩,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管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存在不足之处,为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高效有用的资产管理制度,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资产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以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改革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平.国有资产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3]杨羽佳.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7(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7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