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苏薄壳山核桃的供应链整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和架构已不足以支撑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生态环保、绿色是我们在发展经济效益之余必须重视的。建设薄壳山核桃基地可以改善森林资源结构,实现低碳增长,促进经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本文分析并构建了三种薄壳山核桃复合栽培模式,结合美国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对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供应链;整合
  一、薄壳山核桃的介绍
  Carya illinmoensis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作为优良的树种,它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身,既可以作为优质木材林种植,也可以作为城乡绿化和生态保护林。但是,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和栽培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全省建筑面积约1000hm2,薄壳山核桃的种植主要分布在南京,盐城,常州,连云港,徐州等地。虽然江苏覆盖一定面积的薄壳山核桃林,但是多是近年种植,还属于幼龄期,离结果期尚有一段时间,而早前种植的一些却是以固体树木为主。它们中的许多都是零星的,实际上在坚果园中生产且稳定且富有成效的种植园仍然很少,集约化需要时间。与此同时,核桃产业的发展是实施国家粮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薄壳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在维护国家粮食战略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薄壳山核桃的供应链研究
  (一)供应链产前研究—“粮—林”复合模式
  粮林复合模式是指林木和蔬菜、农作物的复合栽培系统,在薄壳山核桃林下种植粮食作物,或者在粮食作物间隙种植山核桃。粮林结合能够有效解决薄壳山核桃产期长,无法实现短期经济效益的缺点。江苏省丘陵地区农田面积约40万hm2,薄壳山核桃种植密度较粮作物较低,且种植密度低,作为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其生存空间不与农田竞争。农产品等适合在幼龄空间和土壤层进行培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土地生产率,以弥补前期投产不成正比的缺点;成林后,建成农田林网,能够有效的抵御风沙,控制干热风,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方丰收。粮林复合的种植密度应为6米×8米(每公顷约210株),可以在年轻时种植的作物是大豆,小麦,玉米,甘薯等。此来,薄壳山核桃长生产周期的问题得以解决,粮林复合有效利用空间、地面、季节、暖光,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每单位面积产值的增加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供应链生产研究—“茶—林”复合栽培模式
  江苏省实行单一的纯林管理模式,弊端在于单一的管理模式导致茶园土壤酸化,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夏天茶园光线太强,直接照射时间过长,不利于茶叶生长。在茶园种植树木能给有效改善土质、温度、湿度等,对茶叶种植和品质有显著影响,利用薄壳山核桃山林边缘效应,提高光能利用率,为茶叶生产遮挡一部分光线,改善其生长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这种栽培模式下,薄壳山核桃树生长状况喜人,平均增加375~750kg/公顷,是“果林共荣”的有效养殖方式,提高了双林树木的经济效益。同时成年的薄壳山核桃可以用于绿化,茶—林复合栽培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江苏丘陵地区茶叶产业的效益,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三)供应链产后研究—庭院经济培育模式
  庭院是指农民房屋前面或房屋后的空地,以及零星的水域或者闲置的土壤,包括庭院、花园以及庭院与花园相衔接的三维空间。庭院林业主要是指利用闲置空间,如在自保土地、河渠或池塘边栽植树木。江苏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多数农民会有在庭院里种植经济林果(如红枣和梨桃、柿等)的传统,在这种模式下,薄壳山核桃的庭院种植可成为全省园林经济林业种植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农户闲置土地空间绿化环境,还能够满足生态效益,一定程度上收获了经济效益。近年来,江苏省林业局在苏南丘陵地区开展了薄壳山核桃绿化村建设,探索和发展了庭院经济栽培模式。因地制宜,根据江南丘陵的特殊地形,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类的综合商业模式,例如“粮林”、“茶林”和“林果”等,长短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短期增长,经济—生态效益均衡发展。同时,妥善处理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的关系,优先考虑森林保护和水资源保护等生态效益。薄壳山核桃经济林的规划建设具有改善环境、发展丘陵山区经济的双重目的。
  三、美国薄壳山核桃产业管理经验借鉴
  (一)生产过程现代化
  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种植技术相当成熟,从选种、育种、园区建设、土壤管理、到肥料管理、害虫防治再到果实收获、干燥等分级管理,机械化程度相当高。灌溉种子收集机收集种子,通过堆叠器收集种子,并将它们运送到加工厂以便及时清洁,去皮,分级,干燥等。整個过程的机械化和标准化已经实现了果园的密集和机械化管理。
  (二)组织管理专业化
  美国薄壳山核桃经营以家庭农场式经营为主,私人种植依赖性强。种植园的主人一般经过专业培训,多是农业和园艺的高材生,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他们通过新购土地或者租用土地进行薄壳山核桃园的培植,同时聘请大学或专业机构的专家进行技术和科学指导,实行专业化管理。
  (三)产学研一体化
  科研技术的创新是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灵魂。他们开展种质资源收集,改良栽培品种选育,优良品种无性繁殖,病害虫防治等等技术研究,现在,其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培育了一批专家,以促进薄壳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建立了生产者种植协会,并配备了专业的技术顾问,同时为专业研究机构提供研究经费。因此,中国应该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全国范围的技术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黄锐.美国薄壳山核桃林间套种模式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15):181,185.
  [2]单俊平.薄壳山核桃造林与栽培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8(15):136-137.
  [3]毕慧慧,王兆成,傅松玲,张运斌,李静.不同措施对皖南地区薄壳山核桃育苗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8,36(4):118-122.
  作者简介:
  方雪琳(1994.07-),女,汉族,江苏镇江人,硕士研究生,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1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