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财务报告局限性及相应改进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丽丽

  [摘 要]从财务报告的计量基础、信息质量特征和财务报告的方式和体系等方面分析了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缺陷。认为未来财务报告在计量基础上将突出多样性,在信息质量方面将突出相关性及有用性,在方式上将注重实效性、创新性与互动性,在体系上将体现出完整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财务报告;财务信息;会计收益;经济收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5-0074-01
  
  1 企业财务报表的模式
  现行财务报表的模式过于单一。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立足于原有经济环境的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完全反映经济现实。追溯财务报表形成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现行财务报表的框架体系基本上成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此之后也只是修修补补,最大的变化也仅是加入了“财务状况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很显然,当前的环境同五六十年代经济环境相比已有了很大变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发展更加迅速,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更高,市场的发达程度也更为完善,国际市场一体化已基本形成,可进入市场进行流通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包括产权在内的一切项目,都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同时参与市场的交易主体也变得更多、更复杂。随着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形成,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使得企业资产、负债等项目的不确定性程度更高,对于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明显落后于时代。
  由于信息生产成本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传统会计系统往往只是试图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共同需求,而没有或很少考虑用户的个性需要。我们应该考虑用多元化的会计信息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多元化的选择同传统的会计思维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很难想象同一家企业会有不同的利润数字。在证券市场高度发展的今天,利润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多的是决策用途,投资者根据过去的利润信息来形成对企业未来赢利能力的判断,所以说,多元化的会计信息是可行的。
  为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未来财务报告采用的其他手段可能包括差别报告、概括性报告、预测报告、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人力资源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
  对于各方所需信息不能用传统思路去思考、要综合考虑价值信息和非价值信息,社会责任报告是从宏观经济出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这种报告并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更重视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2 对现行财务报表的评价
  (1)财务报告的计量基础。现行的财务报告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它反映的是历史成本信息,即无论物价如何变动,资产和负债始终按业务发生时的成本来计量,历史成本的选择虽然能反映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所花费的代价并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可靠的历史成本信息,但是使用者不能从中准确计量出资产带来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也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尤其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不能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也不承认因物价变动而引起的币值变动带来的影响,从而严重降低了历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质量。
  (2)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及信息内容。现行财务报告在质量特征方面强调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在相关性和可靠性方面,现行会计制度和假设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强调相关性便失去可靠性,强调可靠性又失去相关性,从而导致现行财务报告中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上存在许多问题。另外,现行财务报告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偏重于硬性资产的披露,偏重于数字化的财务信息,而对于一些企业内外部信息、前瞻性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等受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可靠性原则的影响,则排除在会计报表之外,而这些非财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往往是财务报告分析的最主要部分。
  (3)财务报告的方式。现行财务报告实质是一种通用性的财务报告模式,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予以标准化,这一模式是基于以下假设的:一是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相同的;二是财务报告的提供者事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然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基于不同的会计责任,他们的信息要求也是多样化的,而且由于使用者的目标和方法不同、被估价的资产不同、报告公司的环境不同,以及使用者的偏好不同,使用者就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因而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日益突出。
  (4)财务报告的体系。现行的财务报告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体的、以其他财务报告为辅助的财务报告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人的需求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加强都意味着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需要更加完善。
  3 企业财务报表改进的措施
  (1)全面业绩报告。编制财务报告的首要重点是通过收益及其组成内容的计量提供关于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收益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一张收益表后存在着相当多的利益关系。传统的会计收益主要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指本期已实现的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的差额,又称损益。可归纳为5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基于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是一种交易的结果。二是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上。三是根据收入实现的原则确认收入,任何收入都必须是已实现的。四是按历史成本原则来计量费用。五是收益是收入和费用正确配比的结果。
  (2)考虑经济学收益。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收益方面进行研究,蕴涵一定的哲学理论,即经济学收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经济学家费雪和希克斯所持的观点。费雪认为,经济学收益具有3方面含义:得到心理满足的“精神”收益,获得服务的“真实”收益,收到现金“货币”收益。希克斯提出的收益则是:一个人在期末与期限初同等富裕的情况下,所可能消费的最高数额,而非可能支出的最高数额。从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经济学收益也强调资本保全。引入企业一样,资本得到保全后,才能计算收益,即在期末时点上比期初点上财富的增加。但上述两种观点有一定区别,前者认为收益就是消费,后者认为收益是消费加资本增值。
  (3)注重不同收益差别。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比较,总的来说有两点不同,其一,资本维护的概念不同。会计收益考虑货币量,强调名义资本保全;而经济学收益则强调实物资本保全。其二,资产计价不同,会计收益资产计价遵照历史成本原则,而经济学收益则更侧重于现在价值。
  事实上,现代会计理论的收益概念也的确在朝着全面经济收益的方向发展,会计界逐渐注重经济收益的概念,试图形成一种新的会计收益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是以特定期间的增减来定义收益。但也存在问题:资产能否作为企业的全部财富,资产的确认作计价问题如何解决。二是已实现和未实现的重构收益决定模式。侧重表达已实现和未实现收益,提供有用信息,更注重决策有用目标。
  目前可能的暂行方法是:一方面在期末运用公允价值及现行市价等计量属性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加以调整,以反映市场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表外尽可能披露企业各项资产、负债等项目上所存在的风险和报酬因素,以使最终反映的会计收益贴近企业在过去期间“财富的净增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8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