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佘晶晶
摘要:为实现目的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对近十年国内有关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相关文献研究进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以期了解目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状况,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参与 旅游发展 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166-03
前言
将旅游业与社区的互动关系引入研究之中,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区参与”的概念应时而生。1997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并颁发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便倡导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把居民作为关怀的对象,并把居民当做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社区与旅游的关系研究经历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由此催生了一系列的相关概念,如旅游社区、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等等。
一、国内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进展
1.选文的范围及依据。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所有学科类别的文献,以“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为主题,选择精确检索,以2001―2010年为检索时间段,得到2001年以来有关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文献一共92篇,通过筛选,剔除重复和无关文献,剩余87篇,其中硕士论文22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2.相关文献研究进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寻找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路径,中国学者开始研究旅游和目的地社区间的动态关系,基于检索的文献及其研究内容,结合图1将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分为两个时期,即探索期(2001―2004年)和发展期(2005年至今)。探索期的特点是:研究的文献较少,多为探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发展期的特点是:开始出现较多的研究文献,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拓展,方法呈现多元化,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渗透到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研究内容集中在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以及参与模式的探讨,开始对中国相关社区进行实证研究。二、国内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旅游社区。《辞海》中“社区”的定义为: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由于以旅游资源禀赋的社区为研究背景,所以这里的“社区”是指旅游社区。当社区依托旅游资源开展旅游活动时,“社区”将被赋予新的内涵。梨洁、赵西萍(2001)[1]将旅游社区定义为“共同依托某一旅游资源开展旅游活动,一群居住地理位置较近、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群”,这个定义虽然打破了行政区划,但是经济因素、社区的动态发展仍没有考虑在内。蒋艳(2004)[2]认为,旅游社区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聚集在某一旅游区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社会活动共同体。旅游社区是不断变化的,这主要是与区域旅游活动的变化有关。
结合以上定义分析,这里认同的旅游社区是一种虚拟上的依托某一旅游资源开展旅游活动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共同体,不受行政区划限制。
2.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概念。“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概念说法不一,王瑞红、陶梨(2004)[3] 指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社区的政府及非政府介入社区旅游业发展的过程、方法和手段,是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旅游发展计划、项目以及其他各类事物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这里参与的主体除了社区居民外,还包括政府、单位、社会团体等法人。孙九霞(2005)[4] 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
(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理论支持
1.经济学。梨洁、赵西萍(2001)[1]从经济学角度,运用集体选择、福利经济学等经济学前沿理论,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动力、社区参与如何形成最终意见、社区参与如何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质疑和较深入的分析,虽然存在诸多的经济学难题,但是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实现的。吴雅玲(2007)[5] 提出了社区参与旅游的新目标观、新组织观、新系统观等新理念,并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运行框架进行了新的探讨,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施提供了参考。杨桂红(2001)[6]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出发,以云南碧塔海景区社区参与状况为例,阐述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2.社会交换理论。唐玲萍(2009)[7]利用社会交换理论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可能性进行解释: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社区及其居民的理性选择,是超越经济语境的多语境下的“利益驱动”。
3.可持续发展理论。胡志毅、张兆干(2002)[8]提出了社区参与近“S”发展曲线,并从不同的发展阶段上阐述了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毛彦斌(2008)[9] 通过分析旅游飞地、旅游孤岛、新殖民主义等旅游非持续现象,指出了社区参与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选择。目前的研究大都是把社区参与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保障机制,大多是从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等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社区参与的作用。
(三)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两个热点社区
1.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丁焕峰(2006)[10]通过对农村贫困社区旅游开发中参与的内涵、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及其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实践框架进行分析,认为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一种持续的旅游扶贫模式,是开发扶贫的制度创新过程。陈丽华、董恒年(2008)[11]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扶贫开发的一种模式,并提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一些思路。王文才、刘景慧(2009)[12]以怀化市中方县荆坪古村为例,分析其参与式乡村旅游发展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发展措施。卢丽(2009)[13]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甘肃省青城镇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探讨,对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和谐旅游社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为青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目前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旅游业发展对乡村的扶贫作用,即乡村居民通过参与旅游发展,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2.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在民族地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及习俗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整个社区都是重要的吸引物,因此民族地区的发展更离不开社区的参与和合作。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1)参与模式的研究。兰海(2009)[14]从参与形式上提出了资源参与模式、产品参与模式、资本参与模式、实体参与模式四种模式。罗丽珊、王陵黎(2010)[15]以落水村和里格村为例对云南泸沽湖摩梭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在分析其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得出了里格村的租赁经营模式更加优化的结论。谭舒月(2009)[16]分别分析了上郎德模式和西江苗寨模式的成功,为其他民族地区社区参与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2)社区参与限制性因素的研究。陈飚、钟洁等(2007)[17]以云南香格里拉为例,探讨了社区参与的限制性因素除了普遍存在的操作性、结构性和文化性限制因素外,还存在着产业失衡、矛盾转移和供求平衡等限制性因素。陈志永、况志国(2009)[18]分析了贵州上郎德苗寨个体理性行为的非合作博弈和民族社区传统社会规范的失效,社区居民对集体公共利益漠视的原因,提出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引入外来利益主体的建议,以期使个人理性逐步走向集体理性。民族地区社区由于其特殊性除了存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普遍问题外,还存在其自身特有的发展限制性因素。(3)实证研究。邱云美、封建林等(2005)[19]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景宁畲族自治县3个景区社区参与旅游进行调查,王颖、张敏(2009)[20] 通过分析西藏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开展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对西藏民族文化及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总结出了西藏民族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对策。学者们对民族地区进行了有益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但仍然停留在理论和宏观层面。
(四)中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比研究
国外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方面做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张朋、王波(2003)[21]以英国南彭布鲁克为例,分析了国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具体情况,对中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和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保继刚、孙九霞(2006)[22]在中国不同地区案例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学者的案例材料,总结出了中西方社区参与的明显差异,并进一步发掘两者形成差异的深层原因。曾艳(2007)[23] 对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借鉴国外模式优势尝试构建符合中国旅游发展的模式。
中外社区参与产生处于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上,国内外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结论和展望
目前,关于旅游社区参与方面的研究偏重于宏观理论研究,缺乏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同时,有关的研究限于西方理论的分析框架。加上中国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一直未能很好地体现社区参与的精神,因而对西方理论和中国理论的探讨既不够深入又难以与现实接轨。在看待社区旅游的观念上,国内学者更看重它对旅游发展的经济作用,社区是为旅游服务的。但随着学者们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越来越关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将进一步完善和充实。
参考文献:
[1]梨洁,赵西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J].旅游学刊,2001,(4):44-47.
[2]蒋艳.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8-21.
[3]王瑞红,陶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形成及内涵[J].曲阜师范学院学报,2004,(4):42-47.
[4]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理论透视[J].广西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5):89-92.
[5]吴雅玲.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运行框架的初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11).
[6]杨桂红.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J].经济问题探索,2001,(11):124-126.
[7]唐玲萍.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可能性的理论分析:社会交换理论[J].思想战线(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专辑),2009,(35):145-148.
[8]胡志毅,张兆干.社区参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2002,(2):38-41.
[9]毛彦斌.社区参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8,(10):198-200.
[10]丁焕峰.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与旅游扶贫[J].农村经济,2006,(9):49-52.
[11]陈丽华,董恒年.可持续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社区参与乡村旅游[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6-79.
[12]王文才,刘景慧.怀化参与式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怀化市中方县荆坪古村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09,(4):20-22.
[13]卢丽.社会资本视阈下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探讨――以甘肃省青城镇为例[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56-57.
[14]兰海.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发展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2009,(16):124.
[15]罗丽珊,王陵黎.云南泸沽湖摩梭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比较分析――以落水村和里格村为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4):71-73.
[16]谭舒月.西江苗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学术探讨,2009,(11):217.
[17]陈飚,钟洁,等.云南香格里拉藏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的限制性因素[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8):165-169.
[18]陈志永,况志国.郎德苗寨社区主导旅游发展中的个人理性与集体行动的困境[J].学术探讨,2009,(3):72-79.
[19]邱云美,封建林,等.景宁畲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6):125-127.
[20]王颖,张敏.西藏民族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09,(3):47-50.
[21]张朋,王波.国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以英国南彭布鲁克为例[J].福建地理,2003,(4):37-45.
[22]保继刚,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J].地理学报,2006,(4):401-413.
[23]曾艳.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Summary of Domestic Study on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ecent Ten Years
SHE Jing-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6,China)
Abstract: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estination,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concerned more and more by the academia, this paper conduct a liberate review regarding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tourism development domestic in recent ten year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through reviewing current study on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tourism development.
Key words:community involvement;tourism development;summary
[责任编辑 吴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2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