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阅读心理及阅读障碍的角度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剑,张燕子

  摘要:英语阅读一直是大学英语教与学的一大难点,而阅读又是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多数是取决于课堂,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意义重大。英语阅读指导者应该先了解阅读心理过程,同时留心学生阅读方面常遇障碍,然后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对症下药。
  关键词:英语阅读;心理过程;阅读障碍;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82-02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进行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阅读课是英语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要求,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能否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从学习者本身来说,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着重要作用,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国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阅读课上的训练活动以语言知识为主。阅读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借助所读课文的语言材料来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结果是老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句法结构。这样也导致了大学英语学习者认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弄清每句话的句法结构,想当然地认为,阅读是听、说、读、写、译中最容易掌握的技能;阅读理解的失败无非是源于词汇量的不足和语法知识的欠缺。阅读理解训练过程就是词汇积累的过程,语法升华的途径,只需运用规则将获得的单词信息加以组合,自然就能正确理解文章信息。教学者和学习者对于阅读这门课程的错误理解导致了很多学生陷入文章每词每句都理解却得不出正确解题答案的尴尬境地。本文通过对阅读理解过程中心理活动,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和常见问题的分析,希望对阅读理解指导者有所借鉴,对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1982年,心理学家Nuttal提出,阅读是“a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交流的互动过程),并将外语阅读描写为“active interrogation of a text”(对语篇的积极询问),使人们意识到阅读应该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积极交流的双向活动,是一个理性化的互动过程。人们认为阅读理解过程包括信息处理的两种基本模式,即自下而上阅读模式(bottom - up approaches)和自上而下阅读模式(top - down approaches)。自下而上阅读模式注意语言本身的结构,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解码过程(decoding written symbols),即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到篇章进行理解。而“自上而下”的阅读方法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地“猜测―证实”的阅读过程,是一种心理语言的揣摩过程(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张维友,1995)。
  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首先涉及的是语言文字的识别。识别的能力与语言文字的熟悉程度及语音意识密切相关,因为阅读时很多情况都需要利用语音这一中介进行编码解读。从这个角度上说,语言的流利性应放在语言学习的首要位置,走听说优先的路子没错。流利性可加强语言的熟悉程度,降低语言的认知阈限,增强对语言的解读功能。阅读是一种交际,它涉及作者编码和读者解码的心理活动,是读者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根据任务和作者(通过设立的具体语境)进行心灵交流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解读的机制中,编码人――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和解码人――读者所获得的信息之间往往有距离。这个距离的出现可能与交际媒介――文字材料有关,也可能与文化、社会、环境或心理等有关。由于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习俗、人文特征等存在着差异,因而反映这些差异的语言的表达方式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因此,人与人之间“共同之处”并不会绝对吻合,只能是无限接近。正如Christine Nuttall的图表所示:
  Presup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读者储存的图式越多,其所作假设与作者对读者所作假设就具有越多的重合,读者与作者间也就越能形成“沟通”。大学英语阅读理解的技能总是会界定为跨文化、跨语言、跨编码系统的异域交际,其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价值取向、隐含在文字材料里的思维定式等也就会产生差异。了解阅读理解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复杂心理维度,有助于深刻地理解阅读理解的实质。同时通过观察、访谈、分析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用策略的情况,以便能提供有效、恰当的大学英语阅读策略。高效的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
  二、英语阅读障碍
  首先是词汇量,大学英语阅读课本中的文章几乎全部选用英文的是英语原文,有些生词量超过5%;有些课文列出的生词虽小于5%,但由于有些学生对已学词汇没有透彻掌握,对他们来说,生词量就更大了。还有就是有的学生不了解词汇之间的关系,不认识词根和词缀。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意识不到某两个词之间的关联来进行推敲。弄不清词汇间的关系便造成理解困难。大脑不会对生词做出反应(吕长珐,2004)。
  其次就是阅读习惯问题,中国学生习惯了读汉字,识别汉字的单字或词语更加容易。很多学生往往是一眼只看一两个单词,视觉跨幅就较窄,不能把握整个短语或语句。还有的学生阅读英文时经常回视,即退回去重读刚见过的词汇或短语,这样就影响了阅读效率。另外,很多学生倾向于先在脑子里将英文翻译为中文来进行理解,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失去了阅读的连贯性。还有的学生阅读方式单一,不懂得对症下药。
  除去上面的因素外,影响英文阅读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文化和社会因素。Christine Nuttall认为,“读者与作者须具有共同之处,方能形成两者之间的沟通。”Christine Nuttall所谓的“共同之处”首先指读者须了解英语社会的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才能正确理解阅读材料。大学英语阅读课本中的文章最初并不是针对中国读者,其根本出发点都是基于英语社会的价值观,这给阅读理解带来障碍。
  三、对应的教学策略
  上述普遍存在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影响了四六级的通过率,更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快速有效地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运用阅读获取的信息进行交流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增加学生词汇量。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学生词汇量,使学生在词记忆法,了解一些词汇学知识,提高词汇的使用能力。要做到这些,除多花时间记忆外,还可借助词缀,合成法,词义转换法和同义词与反义词的关系等方法背诵单词和猜测词义,逐步扩大词汇量。
  2.掌握语篇信息的理解技巧。无论阅读材料是长是短,都有特定的出发点,也就是其中心思想,要教会学生快速抓住中心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和网络等途径丰富阅读材料,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突破学习的樊篱,构成新型的学习生态环境。
  3.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2)培养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灵活地综合运用阅读技巧进行阅读,以达到快速、准确的阅读效果。教师可在阅读课程的初期,将必要的阅读技巧介绍给学生。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必须计算时间。

  培养微观阅读技巧的同时,培养宏观阅读技巧。笔者认为,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找出文章中所列举的细节事实,分析文章情节顺序,理解作者的论据观点以及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等都是阅读理解文章的重要技巧。但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了解文章结构这一宏观阅读技巧。
  4.创新教学方法。当前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教授学生采用从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即其教学顺序是“词―句―篇”。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能看懂单词或句子,却不一定理解文章大意。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两方面入手:(1)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充当一个“说文解字”的角色,而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语篇到语句,从梗概大意到微末细节,利用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再利用这个语义图像去理解段落、句子、词组单词的语言形式,从而把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完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教会学生整体的阅读方法。(2)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既强调在运用中学习,也强调为了运用而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各种任务或活动为目标,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依据阅读材料设计课前任务、课中任务和课后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主动阅读材料,而且课前和课后任务是在课外完成。这样不但加大了阅读量,丰富了阅读材料,扩大了阅读面,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结论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英语运用的一个难点,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时方法得当,花较少的精力获取较大的进步。这样指导教师就需要研究了解阅读心理,多观察,多记录,了解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阅读策略。比如,预测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并锻炼智力猜想,它是发展阅读理解的根本途径。预测有助于检验对文章的理解和加快阅读速度。大学英语课堂时间有限,如果学生仅仅利用阅读课堂时间来练习阅读,这样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在有针对性指导,让学生有所提高,对英语阅读有所信心时,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准备材料,练习阅读,从而提高整个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Nuttall,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3.
  [2]Knight,S.Padron,Y.and Waxman,H.C.The Cognitive Reading Strategies of ESL Students [J].TESOL Quarterly,1985,(1).
  [3]辜向东.走出大学英语阅读技能认识上的误区[J].外语界,2003,(4).
  [4]吕长珐.词汇量与语言综合能力、词汇深度知识之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2):116-123.
  [5]张维友.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J].外语界,1995,(2).[责任编辑 魏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