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颖
摘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工作压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工作的过度负荷因素等方面,因此解决该问题的办法也应从这三个层面去着手,即建立教师心理调适机制、避免教师的超负荷工作、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等。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消除措施
一、引言
教师职业倦怠特指从事教师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由于在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的加剧,而最终导致的在情绪、情感、行为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及中学课程体制的改革,教师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心理压力,其情绪处于易于疲劳状态,工作热情丧失,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同事和学生,使同事和师生之间关系恶化,部分教师产生了强烈的离职倾向。如果听任这种倦怠现象恶化而置之不理,将会给中小学教育带来极大的损失,故而,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二、造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造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人因素对教师倦怠的影响。教师对自身过高的期望值。自我期望值高是压力最主要来源之一,自我期望值越高,与现实的冲突越激烈,则产生的压力也越大。应当结合个人、学校及社会等现在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可能趋势为自己设定适当的目标。对教师来讲,应该把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作为关键。
第二,学生的不良行为对教师倦怠的影响。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引发教师倦怠的主要因素。在学校里,虽然传统中,教师是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地位,实际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好的学生,会让老师教起来有成就感,而不好的学生,特别是这类学生的不良行为会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心情,乃至成就感,继而产生职业倦怠感。如一个班级的众多学生所表现出的班风和学风如果不好的话,这将严重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
第三,工作的过度负荷对教师倦怠的影响。教育工作的时空延展性所决定,教师的工作并不会随着下课或学生放学而就此停止,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或教育等工作以及应付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繁多的检查、评比等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才可能完成。
第四,变革的外在压力对教师倦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科学技术、经济政治不断的发展变化,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尤其近年来,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当前我国大力度、大规模地推行了新课程改革,试图淡化应试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正面临新的课程改革和旧有教育观念更新的任务,为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压力感,甚至会感到手足无措。
三、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
(一)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
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情绪,既是预防教师出现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也是预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教师个人要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只有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满腔热忱,才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才能热爱学生,并从这种爱中得到极大的职业享受。教师要想做到“乐而为之”,必须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教师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认定,是一个教师避免职业倦怠、保持最佳心境的思想基础。
(二)避免超负荷工作,提高福利待遇
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是避免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要减少不必要的评比、检查及重复培训等,为教师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各类资料、仪器设备的建设,为教师备课、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防止教师因资源枯竭而形成倦态;有针对性开展一些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活动,推广先进的教学方式,减少因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心理疲劳及情绪衰竭。
同时社会尤其是国家应在不损害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尽量达到国际上经济水平接近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投入程度。在此前提下,才有可能有效提高对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另外,国家可以从制度、政策上对教师职业予以特殊的保护和激励政策,尤其在实行教师聘任制的同时,要借鉴国外对教师的公务员地位给予确认,以保护教师从业积极性。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它需要教师更多的付出,因此必须在经济上、制度上给予补偿和保护。这样才能逐渐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化程度,吸引更优秀、更适合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从而减少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的可能性。
(三)完善教育领域内部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则。大量事实表明,在社会生活中,完善的竞争机制能激发人无穷无尽的活力。在教育领域内部,要确立完善的教育竞争机制,必须有科学的聘任制、考评制和筛选制等配套措施,并且要做到公正、公开。当这些配套措施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教师的优胜劣汰便成为可能,从而促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其产生奋发向上的强大而又持久的行为动力,有效地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本文认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并且乡村教师比城镇教师倦怠现象严重,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倦怠现象严重。分析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学校因素、学生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等。因此,需要减轻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感,社会要提倡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学校要提高教师待遇,完善公正的竞争机制,教师本身需要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富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
2、 D W CHAN. Hardiness and its role in the stress?[J].burnout relationship among prospective Chinese teachers in Hong Ko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3(19).
3、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2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