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改革视角下的大学竞争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 祁

  摘要:大学的竞争是核心能力的竞争,大学的发展是其核心能力的发展。高校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改革的顺利推进必须对改革本身进行有效管理,这是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得以培育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核心竞争力;改革
  
  我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高校的扩招、办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的启动和推进,这些都使高校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为了更好地发展,必须寻找并认清自身的特色条件,发展自己的优势,培育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大学核心竞争力是高校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障碍对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重大影响,这就需要在高校改革中进行调整、控制与反馈,以消除或减少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中的不利因素,旨在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与高校竞争能力的提
  高。
  
  一、高校改革中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障碍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以其核心优势为中心,不断整合其他资源,强化组织管理,注重创新,优化学校人力、学科、产业和科研各方面的配置,使学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较大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大学核心竞争力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精心培育和不断改革才能产生。在此过程中,变革管理作为保证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措施和促使大学核心竞争力得以培育的重要条件,始终渗透在改革的每一因素和每一环节之中。它要把大学正确的评价与定位、合理的选择与实施以及有效的资源整合结合起来,为培育大学核心竞争力打下基础。但在高校的变革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严重制约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一)价值取向的偏离
  大学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大学文化的价值追求上,而大学文化本质在于其学术性。“学术性是反映大学本质属性的重要特征,也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键所在。”“从根本上讲,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其学术性。它首先表现一种精神气质――强烈的学术价值追求,浓厚的学术氛围,内部的学术自由空气,追求科学与真理的精神,学术思想自由与探索自由等等。”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改革却并没有以学术价值为其最终追求,大学时而以政治运动为价值追求,时而以经济利益为价值取向,甚至以个体利益为价值体现,缺乏相对独立的学术运行逻辑和学术价值追求,使得我国的大学文化的发展日益偏离其本真。因而出现“大学再追求卓越、创造知识的时候,可能会有迷茫,有时候我们会为短期利益、为金钱所诱惑,有时候一部分人创造了知识之后就阻挡了大学的进步,使这个大学偏离了方向的情况。”随着行政权力的强化、泛化和学术权力的弱化、萎缩,我国大学难以形成和保持旺盛的学术活力。缺乏这种学术活力,大学就难以产出原创的科学研究成果,难以产生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学术思想和培养出具有创新思想和批判精神的人才。在此情况下,大学核心竞争力也就难以形成。
  (二)发展观念的误区
  高校在发展观念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盲目扩大学校规模。一些大学不顾实际地扩大在校生人数,扩张大学校区,注重外延式发展,而不注重内涵提高,制约了大学核心能力的成长。二是大学市场化。把大学推向市场,完全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运作。主要表现在把大学当作一种营利性的组织或是一种产业机构而忽视了大学培养人才和创造知识的宗旨。三是不顾特色,滥设学科与专业。尽管我国高校的学科设置有一定的程序与条件限制,但是一些大学的学科设置却没有长远规划和充分论证,不根据学校的实际而随意上学科专业。这样不仅使许多高校出现重复建设,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而且一些高校根本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四是迎合社会,缺乏独立性。大学是社会组织,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其应有之义,但一些大学完全与社会亦步亦趋,缺乏学术精神,满足一些集团或一部分人的暂时需求,无视自身的特点,丧失创造知识的独立精神。
  (三)管理模式的行政化
  一些大学常常以一种行政化的方式进行管理,突出行政层级与权利制约。这种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符合大学作为社会组织的管理要求。但是如果行政权力介入过多或者大学行政化程度过高,则大学的学术性自由气氛就受到制约。“在大学管理中,各级领导以官职为本位,以权力为手段,以落实个人意志为目的。这与国外大学各级行政机构以服务为本,大学有一种超越行政领导个人意志的力量引领学校的发展,在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的情况迥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管理体制的僵化与单一,缺乏学校特有的学术自由与创新动力氛围,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自然受到制约。
  (四)个体认同感下降
  高校改革的过程是个体积极参与并认同改革目标与价值的过程,就一定程度而言,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个体参与与认同的竞争力。因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主观努力和积极培育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大学领导的积极规划、设计和创造条件,而且需要学校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积极投入到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活动中。目前,由于一些大学的改革较多地顾及大学的长远利益与大学的整体利益,而对大学中个体的利益有所忽略,并且给个体的未来利益带来不确定性,因而大学的改革过程常常伴有个体的漠视或阻止,个体对目标的认同感下降,难以
  形成积极进取的氛围。一些大学教师对学校提出的发展规划无动于衷,参与学校改革的积极性降低。
  
  二、在高校改革视角下培育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高校变革管理作为一种克服组织障碍的行为模式和培育学校竞争性学识的活动,在培育大学核心竞争力中具有目标导向、核心定位、资源整合、环境优化等作用。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为避免各种冲突以及减少各种阻力而对高校管理中所涉及的各因素和环节进行必要的协调、控制、引导与规范的过程,旨在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与高校竞争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高校在资源、人才、市场等方面的竞争空前激烈,谁能保持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如何培育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当务之急是更新观念,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大学人文精神和创建精英团队。
  (一)观念创新――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大学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只有遵循其自身规律,大学才能健康成长。在大学发展史上,美国创办大学的历史最具说服力。与英国牛津、剑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相比较,美国的大学无论从建校历史还是文化思想的积淀都稍有逊色。但美国在19世纪学习德国大学办学理念,形成了一套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在美利坚民族形成之同时,逐步形成了美国大学特有的文化精神,这也是美国能够后来居上,产生一批像哈佛、哥伦比亚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原因。因此,我国大学应创新办学理念:一是政府要简政放权,高校只有拥有办学自主权,才能改变以行政约束为主导的运作机制,改变大学隶属行政机构,沦为“类官僚组织”的趋势。二是要消除“官本位制”思想,实施专家治校,健全各类委员会,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要强化学术带头人在高校中的地位,真正使高校成为科学研究、传承文明的净土,真正使“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
  (二)学科建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核
  学科是构成大学的基本元素,是大学发展的支撑,正如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所述:“无论哪里,高等教育的工作都按学科(discipline)和院校(institution)组成两个基本的纵横交叉的模式。”学科建设水平是一所大学科研水平、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装备设施的综合实力体现,加强学科建设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专家主导的学科发展决策机制,完善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管理制度,赋予其学科发展规划的决策权。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遴选机制,完善教学研究人员的遴选聘任机制,确保学科专业具有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竞争力。三是优化学科资源,科学合理设计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设置切忌追求多而全,应综合考虑学科专业结构发展的内在需要、学校自身学科专业基础以及学校办学实力,使学校形成学科专业门类匹配、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
  (三)大学精神构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底蕴
  综观世界一流大学,其核心竞争力无不是蕴含在其长期积淀的大学文化精神之中。实际上,这些著名学府与其他大学在基础设施、课程设置上可能相差无几,但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各自校园的文化氛围,即那种无形的、最具不可替代性的人文精神。尤其是那些有着自己独特文化氛围的著名学府,历史的积淀、文化的构建,使这些大学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永远是吸引、影响无数莘莘学子的重要原因。如北京大学常被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象征,正是北大精神体现了我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因此构筑体现高校独特品位的大学人文精神,营造富有各校特色的学科文化氛围是大学一项长期的任务。高校改革管理主要涉及高校治校理念、人事制度、后勤改革、课程改革等方面,而不应面面俱到,改革的目的是使学校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培养更多的社会需求的人才,提升学校的竞争能力。
  (四)创建精英团队――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保证
  同其他组织一样,高校的发展也依赖于人才,依赖于团队精神。人才是大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大学的竞争优势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能独领某一领域的前沿优势,从而为铸就大学核心竞争力打下基础。如果一所大学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或企业家,这所学校的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就十分明显。因此,许多大学都把创建大学团队,凝聚人才精英作为培育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没有一流的学术大师,没有开拓进取的创新专家,没有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及以此为核心的梯队,要想使学校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困难的。学校应以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全球化视角和领先的教育内容培养人才,创建学术团队,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生卫.论高校变革管理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2).
  2、周春燕.高校核心竞争力刍议[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6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