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综合竞争力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 雪
摘要:文章根据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分析和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湖北在中部崛起中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序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取能充分反映综合竞争力的16个指标,对中部六省2007的统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并对湖北省的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评定。
关键词:湖北;综合竞争力;中部六省;比较分析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与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重庆市、陕西省为邻。省域内多湖泊,有“千湖之省”之称。全省面积18万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5710万人。2005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64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2005年在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8位,比2004年下降了4位。在中部6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第4位,2004年排名第1位,下降了3位。依次落后于河南省、山西省和湖南省。
一、湖北在中部崛起中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多元统计分析
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六省之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已取得了相当成就。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中部6省中所处的地位,进而提出湖北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这是实践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下,对湖北省综合竞争力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不仅是提高认识水平的需要,也是湖北现实发展提出的要求。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中部6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探讨了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格局及实现均衡发展的途径。
基于因子分析法进行的综合评价,亦适用于对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其基本步骤如下:假设有m个省,n个评价指标,则矩阵Xij即为评价样本矩阵。
原始矩阵的标准化。为将不同质的指标综合加总,对全部指标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化)处理:Yij=(Xij-Xj)/dij,其中:i=1,2,3…m;j=l,2,3…n;Xij为第i个城市的第j个指标值;Yjj为第i个城市的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Xj为m个城市的第j个指标均值;dij为第i个城市指标的标准差。
求出标准化矩阵y的相关矩阵R。
求R的特征值,并根据特征根确定相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
计算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主因子的个数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矩阵。与此同时,计算最后综合得分的加权权数则由每个主因子的信息贡献率确定,即每个综合指标的权重由它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确定,其大小取决于指标间的差异。
计算主因子得分值。
计算综合评价总得分值。总得分值越高,说明该省综合竞争力越强。
二、综合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所研究比较的综合竞争力主要是比较6省经济功能的强弱,关键是各省经济的聚集及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比较,为了定量测量和实证分析的需要,依据科学性、可比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中部6省实际情况,选取能反映各省综合竞争力的16项统计指标,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这16项指标分别从一省的综合经济、财政状况、产业结构、发展环境等方面反映其综合竞争力,指标统计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二)求R的特征值以及贡献率
计算过程借助于SPSSl1.5软件操作完成。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后,可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及贡献率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变量相关系数矩阵有三大特征根:9.040,1.646,1.543。它们一起解释了变量X的标准化方差的87.347%(累计贡献率)。这样,对于此项研究的绝大部分要求,前3个主成分提供了原始数据所能表达出的足够的信息。主因子分析(factor)过程相应提取3个主分量:F1、F2、F3。从主成分方差值可以看出,全体变量能较好地被主因子F1、F2、F3解释。
(三)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对提取的3个主分量F1、F2、F3建立原始因子载荷矩阵A,同时,为便于对各因子载荷作合理解释,对其进行旋转使其结构简化,使得每个因子的载荷的平方按列向0或1两极分化,以起排除噪声干扰的作用。如表3所示。
以湖北省为例计算湖北省的综合竞争力时,分别将因子负荷矩阵(见表3)中3个成分所得和湖北省的16个指标相乘:
Z1=-0.068X1+0.008X2+0.090X3+…0.093X16
Z2=0.078X1+0.111X2+0.048X3+…0.038X16
Z3=-0.069X1-0.046X2+0.015X3+…-0.090X16
利用表2解释总方差时,用每个主成分上的特征根来累加湖北省的总体得分:
Z=9.040Z1+1.646Z2+1.543Z3=41387366
(四)因子评分
统计6省对应的指标值,运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得到各省的综合竞争力得分:湖北41387366分;河南40783768分;安徽35458192分;湖南28847481分;江西21321325分;山西20995613分。
三、结论与启示
近年来,湖北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仍然是经济、工业、农业和科技4个“大而不强”的现状。尽管湖北地区拥有众多的资源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全国其他省域相比,经济总体水平、对外经济开放水平和城乡收入水平还是比较落后。湖北省的GDP虽然逐年稳步上升,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不增反降。这不能简单地用“发展不够、思想解放不够、工作落实不够”进行概括,关键问题还是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综合竞争力不强。
但是,从综合竞争力的因子分析来看,湖北拥有中心城市的巨大发展潜力。即湖北武汉在中部五省的地位是其他几个省市无法取代的,无论是我们的人均GDP还是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水平,城市化水平都在中部五省中处于领先地位,在147个大中小城市里面,中部唯一的一个特色大城市就是武汉,所以以武汉为龙头的城市圈是不容置疑的。在中部崛起的发展进程当中,湖北省应起着举足轻重的领军作用。
参考文献:
1、尹继佐.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薛薇.统计分析与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郭显光.如何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2).
4、陆新根.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宁波等国内若干城市的竞争力比较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2).
5、赵凌云.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中部兰皮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本文为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JZDKT200706。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作者为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SJZDKT200706成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6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