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铁路运输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国义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分阶段开放铁路运输和运输服务市场,铁路行业过去长期独家经营的格局将被打破,由于外资的市场准入,相对应的铁路产品会出现“产品差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分工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国家倡导清洁生产,铁路运输“外在效应”造成的外部成本(环境、大气污染、噪音、振动、视觉侵扰、社区分割、事故),将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铁路系统内部,要在提足折旧、增加投入和保证职工工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目标利润,所有这一切――外部约束和内部压力――势必要求铁路企业变革成本管理理念,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现代铁路运输所构成的成本内容,而运输业成本管理现状是不适应于变化了的铁路运输生产的,是滞后了的。
  1、在企业机制、管理、经营方面,重视运输生产,经营管理和成本管理还流于粗放,科学管理没有真正进入铁路企业指导生产经营决策,经济学“工具箱”中的生产函数、成本――收益分析(CBA)等基本工具没有充分使用,投入与产出、生产与效益关系式图解/微分解析没有实际应用;经济、技术、财务指标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或模型,生产任务、设备运转、资金使用之间存在某些脱节,这些差距造成成本管理理念与成本管理技术工具的落后。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纯追求生产规模、生产布局不合理、资源不能优化配置、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弊端未能完全消除,维持生产布局和规模的设备维修成本、人工成本实际是一种成本最大化行为;在成本结构方面,争投资、上项目,过度追求增加固定资产,新旧设备同时使用,造成多提折旧、维修成本上升。
  3、在项目工程方面,更新改造工程与大修工程财务界限不清,大修计划中往往下达属于更新改造工程的内容;大修工程与日常维修界限不清,大修代替维修,维修代替大修,至少造成资金投向的错位。
  4、在账外料方面,针头线脑不论,年终财务决算前夕,有的站段得到的追加成本,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往往都以开具材料发票的形式仓促进入当年成本,而这些材料往往就形成了账外料,更严重的是材料根本就没有购入,仅仅是开具发票虚入成本。如此,则成本信息的真实性、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就会大打折扣。
  5、假发票与账外料一样,是成本管理的痼疾。大的运营单位,以不真实的发票形式虚列50万元、100万元的成本不过是个“小技巧”。要消化50万元、100万元的支出,恐怕不是管理费用科目所能承受的了的。如果挤列营运成本科目,则显然对运输生产造成一定的冲击。
  6、应该建立“大成本”概念,将代办工作、防洪支出、旧轨料、预提费用、资金结算中心利息一并纳入成本管理范畴。代办工作核算不规范,虚列挪用现象严重,有的单位代办工作核算内容全额不真实。防洪支出游离于财务计划之外,形成“小计划”、“小款源”,有的单位管内运营线路区段年年防洪、年年毁损,防洪支出虚靡浪费,投在日常维修的资金和投在防洪支出的资金反映不出各自应有的效益。废钢铁主要是旧轨料,更多的是物资、工务的部门管理,旧轨料的回收、调拨、再用数量,旧轨料的调拨价格、收入、净收益、劳务费、管理费、设备补充等,年度财务计划没有予以充分的考虑,没有纳入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职工教育经费与互换配件预提费一样是预提费用,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购置固定资产、高档消费品和发放奖金;互换配件财务账目金额与设备台账不符,补充不属于互换配件范围的配件,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用途。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应收协议存款利息、应付客户定期款占用费按实际收付日期确定,不按年分季计提,持有债券购买当年不计提利息,有悖于权责发生制原则与配比原则,这种收付实现制下的中心收益与中心主办单位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的汇总财务决算结果不一致。扩大一些视野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对成本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企业持续经营,成本管理是永远的工作。铁道部领导提出“要把成本管理与深化改革相结合,用机制的力量促使企业自觉控制成本、降低支出”的指导思想,铁道部作出优化成本结构、建立设备等级管理制度、改革设备修理体制的宏观决策,将极大地推进铁路企业成本管理向纵深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6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