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核心动力 实现物理学习的飞跃式提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永臻

  [关键词]趣味;乐知;满足感
  
  学校成绩好的学生通常有两种,一种学生除了课堂认真听讲外,课外没有用太多的时间去学习,但成绩却很好,另外一种学生,除了课堂认真听讲外,课外用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但成绩未必有前者好。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发现,第一种学生本身喜欢所学的课程,第二种学生本身对课程没有情感,只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这验证了《论语》中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也许学习就不再是一个苦的过程,而是一种让人快乐的趣事。
  那么,怎样才能把玩游戏的兴趣引入到物理的学习中去呢,这需要分析一下游戏吸引人的原因,通过对所教学生的询问式调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想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乐知必须做到两点,第一发现物理学习的内在趣味性,第二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和满足感。
  一、发现物理学习的内在趣味性,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
  1.发现物理学内在特性的趣味性。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粒子,从实体到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被物理本身具有的趣味吸引和不断挖掘的过程。教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物理有趣的一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例如:对称的规律性,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化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发掘,就会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这种深入的学习也会加速学习的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物理学习趣味的能力。物理学习的体验不仅仅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用心体验,由此产生乐趣的程度比单纯地接受要浓厚得多。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例如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通过研究和发现,让学生们感受发现疑惑,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快乐,从老师引导发现学习的趣味,逐渐养成自己在学习中发现趣味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过程中成就获得的满足感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总有些惯性思维的误区,要善于从纠正中催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偏离了鱼,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研究光的折射理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精心设计物理教学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活,深入学生的内心,学习的兴趣才能被激发。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又要激发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教师应精心备课,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密度”教学时,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从学习中发现了乐趣,取得一个个小的成功,这些成功,形成了成就感,这种由成就感产生的满足感又会反作用于他们的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所以物理学习的好奇心与成就感是相互作用的,要善于抓到两者的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对物理学科本身特征的发掘,释放出其自身具有的趣味性,并通过这种趣味性,科学地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深入到物理的学习之中,经过思考和研究,获取发现的乐趣,形成健康的成就感,有成就而积累的满足感,又会大大激发学习的学习乐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不断地攀登一个个学习的高峰,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辑/穆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3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