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外并购基金中国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国外并购基金出路何在?很多海外并购基金已开始水土都服了,开始做股权私募投资(少数股权)。
  
  前不久,与一家亚太非常知名的并购基金(Buy-out fund)朋友探讨并购基金在国内开展业务的机遇与挑战。并购基金曾在韩国与澳大利亚“投绩”显赫,曾在90 年代下半期(亚太金融风暴开始阶段)收购韩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类似“国美”企业)。然而,在国内它曾花了近两年时间收购国内大型国有纸张企业的控股权,最终无功而返。
  几个月前,我恰好与另外一家海外知名的并购基金交流心得。他们基金在海外大名鼎鼎,然而近几年进入中国发展,业务却不太顺利。
  从刚刚上市的黑石集团,到KKR、凯雷等,国外的并购基金,从80 年代初KKR 并购当时美国最大的食品公司Nabisco 通过发行垃圾债券进行杠杆式融资,并购基金被誉为“野蛮人”,最近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克莱斯勒被Ceberus 并购基金收购控股权。最近几年,并购基金会同对冲基金,频频使用“杠杆式”融资,出手收购大型公司的控股权。
  并购基金在美、韩等海外大行其道,而在国内迄今并不太顺利,究其原因,主要是:
  其一,国内大型国企出让控股权,并不多见。前几年管理层收购(MBO)曾时髦一阵儿,但那时并未有和并购基金联手的案例。徐工和沈阳机床可能是近几年国企与并购基金零距离接触的案例,但最后都不是绝对控股权,且相当耗时、费力。
  其二,民企若处于快速发展通道,老板们通常不会让出控股权。而一些民企的老板想转售老股出让其企业,一般该等企业都面临不少困难。除非我们看到两种情况:一是同业的国外对手开出一个收购天价,让民企老板“动心”的。心动就会有行动。二是该民企老板因个人原因(健康、移民等),想“退出”了。否则,年增长30% ~ 100%的民企,很难想象它的老板会出手转让。像娃哈哈和法国达能10 年前的“婚姻”,现在就亮起了“红灯”。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利益安排所驱使。
  其三,国内目前缺少并购机会,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以我个人判断,现在乃至未来5 ~ 10 年,是创业以及企业不断成长的大好时机,并购与整合的机会,可能在未来5 ~ 10 年之后会大量出现。其次,像韩国在1997 年遇到外部的金融危机,大量并购机会即刻涌现。后来亚太金融危机消失后,并购基金就赚得钵满盆满了。国内若是突遭外部金融危机,并购、整合机会可能会提前来临!
  那么,针对现状,国外并购基金出路何在?我想很多海外并购基金已开始水土都服了,开始做股权私募投资(少数股权)。
  机遇都在把握之中,机会尽在创造之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8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