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发挥企业内审“免疫系统”功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娜仁高娃

  摘要: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企业内部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根据免疫系统论,要求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提前识别、预警、降低甚至消除其对经济运行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内部审计要实现“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的目标,必须要注重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加快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有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审 免疫系统 功能
  
  一、审计“免疫系统”综述
  
  2008年3月,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刘家义审计长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理论。该理论客观总结了新中国审计事业25年的发展历程,科学凝练了国内外审计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探究和深入思考了我国国家审计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对国家审计在经济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诠释,是审计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我国审计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该理论基点是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同样指导意义。
  (一) 对审计客观环境变化的理性认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国家这个大机体当中的一个特殊系统,审计工作必须服从这一变化。免疫系统论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审计体系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也就是对“位”的判断,然后才能谈得上“为”的问题。
  (二) 对审计本质认识的深化
  从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发展的内在联系分析,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研究来看,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由“经济卫士”到“看门狗”,再到“免疫系统”,是对国家审计本质认知的与时俱进。从而看出,人性化、民主化俨然成为一种现实和趋势,经济监督的本质被升华。
  (三) 揭示了审计功能的演进
  审计工作过去一向自认为经济卫士、高层次监督,但具体的功能表现以事后监督、静态监督为主。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形态、复杂性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审计客体、审计对象以及审计环境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免疫系统”的功能,更加强调审计由单纯的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的演进,强调由相对静态的审计向动态审计的演进,强调审计的预警和防护的功能,更加强调审计的建设性。
  
  二、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一)熟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和内控制度,有效识别风险
  内部审计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因而具备有效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因素的优势。如“国电能源”是集煤炭、风能、火电、新能源等为一体的大型发电企业。主要风险有:燃料供应风险、电价波动风险、电量风险、健康安全环保风险、宏观政策难以控制的风险和资金缺口风险。业务流程包括资金流、物资流、人才流、信息流等。确定发展目标、资源的取得与配置、基本建设、生产经营、业绩考核评价等管理过程贯穿整个业务流程。通过预算管理制度及业绩考核、用人激励机制,将风险压力层层传递,实施各种有效的风险控制活动。要充分识别主要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基建风险、财务风险、物资管理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用人机制与业绩评价风险等,对这些风险要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分析评价,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督促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二)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优选审计项目
  内部审计范围包括评价筹资和投资管理、建设项目和竣工决算、生产运行与资产安全、资金管理及会计核算等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效果与效益。审计计划和项目选择应以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优先顺序。只要存在风险,不管其表现为实际偏离计划、资产的潜在损失还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都应列为审计重点。业绩与预算差距较大、资产或投资额大、审计间隔时间较长、中高层管理人事调整、变更经营预算或业务流程等,都可作为首选审计对象。从审计程序、人员安排、工作经费等方面提供组织和专业保障。
  (三)重点是进行管理过程的内控审计
  内部审计要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合理性、执行情况和控制效果,特别关注高风险领域和内控不健全区域的潜在威胁。发现、剖析、纠正生产经营管理缺陷,通过持续监督与评价,达到控制目的,确保目标与预算如期完成。可将投资、资金、预算管理控制内容作为审计重点。1.建设项目内部审计。要以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为理念,协助公司实现建设项目寿命周期内成本最优为目标。通过对建设项目投资立项、设计(勘察)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后评价等过程的审查和评价,采取应对措施,实行有效内部控制。 2.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审计。资金筹集和使用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命脉,不能及时回收货款或反映债权债务信息,会严重影响到资金调拔和增大生产经营成本,影响资金的周转安全及使用效果。3.实行预算管理全过程控制审计。实施预算管理审计要测试、评价预算编制、实施、调整纠偏三个过程的内部控制。首先要检查有无预算管理组织,编制是否以销售预算为基础,是否采用零基方式分项细化及按程序编制;其次是检查事中控制效果、预算方案与例外事项应急措施,审核预算管理机制运转的有效性和预算执行情况;再次是评价内部激励、监督机制的实际效能,加强事中控制,确保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主要途径
  
  (一)重视“免疫系统”作用,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作为本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免疫系统”,在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应当看到,在当代,企业风险无处不在,有效地预警和防范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追求。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企业内部审计要及时为企业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提供信息,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建设风险、生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或者使损失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有效地维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最终实现“免疫系统”的功能。
  (二)解析“免疫系统”内涵,明确内部审计职责
  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国际内审协会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对企业来说,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也应服从于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审计以提高组织自身的“免疫力”为目的,在维护财务收支、会计核算准确恰当的基础上,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充分体现内部审计不仅仅是现实资产的守护者、财务账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更是强化管理的促进者、提高效能的推动者和价值增值的促导者的作用。
  (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找准内审工作切入点
  传统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查错防弊,发挥保护性和制约性作用,因而其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变化,内部审计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作用。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的理念,深刻地阐述了现代审计的工作思路,应从注重事后查处转向过程控制,发挥审计的预防、揭露和抵御风险的作用,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进内部审计从以财务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为主,向以财务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并重的方向发展。只有不断适应企业发展战略,找准内部审计工作的切入点,由监督经济活动上升到保障经济活动健康运行,才能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探索“免疫系统”规律,创新内部审计模式
  管理和效益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内部审计应围绕管理和效益这两大主题确定工作重点,以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水平、强化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切实维护出资人的根本利益。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以“服务”为中心,明确“管理+效益”的审计定位,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控制、风险和治理为导向,以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增强审计人员胜任能力和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实现以常规审计为主向控制审计、管理效益审计和企业经营风险审计转变,实现以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并举的转变,实现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手段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方式和手段的转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战略转型,积极探索“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控制为主线、治理为核心、发展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模式,力争在应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
  (五)强化“免疫系统”意识,提升内审人员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细胞”,也是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用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一要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要求,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要掌握企业管理知识,强化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内部审计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三要提高利用计算机的水平,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审计对经济领域的监督职能,使企业内部审计真正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免疫系统”,全面发挥其免疫作用,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三喜,徐荣才.全面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
  指引[M].案例分析.全面控制与风险管理丛书.北京:中国
  市场出版社,2010.
  [2]杨泽.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J].中国审计,2010(7).
  [3]徐志峰,张珊珊.企业内部审计模式选择[J].财会通讯, 2010(4).
  [4]王晋梅.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J].会计
  之友,2010(31)
  [5]马秀梅.如何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N].联合日报,
  2009.
  [7]李健.“免疫系统”理论是审计的科学发展观[N].中国审计
  报, 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6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