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詹益钊
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位置。以《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尝试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例,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任务驱动; 教学法; 高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090-02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权。学生求知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内化,更应该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简单面授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度互动式教学理念,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协作、开拓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二、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特点分析
(一)基础性。《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同时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本专业某个专业方向的实际工作,具有较强分析、解决本专业方向业务和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发展性。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不断发展的,从本门学科的创立至今,物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流设施与设备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过去的一些设施与设备已经被淘汰,新的设施与设备也在逐渐被普遍使用。物流设备的技术也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柔性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新装备、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学习和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前沿知识。
(三)实践性。该课程还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合理选择与配置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能力,并能够掌握科学地使用与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利用率,降低物流总成本的基本方法。
(四)综合性。《物流设施与设备》涉及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包括运输设施与设备、仓储设施与设备、装卸搬运设施与设备、连续输送设备、集装器具、流通加工与包装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技术设施与设备等内容,涵盖了物流管理的各个要素,是对整个物流管理实践所涉及到的相关工具的介绍和导入,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的综合性。
基于以上的课程特点,传统的理论教学会使这门课内容枯燥、抽象且深度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有必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育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物流设施与设备》实践任务驱动教学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开展的。笔者根据该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设计从视频图片感官认知为起点,开展案例教学环节,明确提出学习任务,师生共同分析任务的解决方法步骤,学生自主或协作完成任务,教师适时引导重点突破,分享和互评,后期深入企业参观调查的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围绕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检验自己的学习,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一)创建情景,引入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点,直接关系到“任务驱动”教学的成败。而创建情景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设计教学过程希望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需要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
以本课程“仓储设施与设备”这个新知识内容为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实践。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到过企业仓库,对于一个仓库包含的机械设备缺乏认识,播放一段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视频,引导学生从立体仓库视频作业中找出相关的物流设备,并启发学生根据物流作业各个环节对设备进行分类与补充的学习任务。通过启发式学习(视频),了解物流设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联想的习惯。使学生对抽象的、枯燥的设施设备有一个感官认识。同时,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消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
(二)分析任务,学生自主完成
在创建情境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待解决的任务,此环节由于学生对于情景中的设备缺乏充分了解可能会遇到瓶颈问题,教师适时引导有利于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一般而言,任务发出后不宜马上讲解,学生应当先分析讨论任务,分析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存在什么问题?如果完成任务的知识没有学习过,即任务中含有新的知识点,这也是任务所面临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对任务分析之后,就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启发,给出合理建议,提供学生所需的资料,也可以参与其中讨论。任务可以由学生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共同完成。如学完本课程集装器具一章后,提出任务:分析某供应商以海运方式通过新加坡港发货到珠海某工厂,在这个物流活动中可能涉及到哪些物流设施与设备?在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不急于讲解,多聆听学生思想的碰撞,最后引导学生拓展这些设施与设备的类别和功能特点。设计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本课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任务的解决也使学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对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平台。
(三)效果评价
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交流体会,针对有争议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分享,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加深理解、共同提高。
效果评价阶段采取互动的方式,可先通过小组互评,活跃课堂气氛,促进互动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竞争学习意识。教师从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构建进行分析评价,同时需重视完成任务的过程评价,对学生参与式小组讨论进行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增强学生学好本课的信心。
每次教学内容完成后需要对课程要求掌握、理解、了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点睛之笔。
四、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教师更深刻的理解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正确认识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实践教学技能以及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态,适时引导课堂气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它以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看”、“说”、“做”,通过整个任务的实现过程,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合作沟通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这门课程行之有效的、值得在高职高专院校积极推广的一种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贾旭光,许冬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营课程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09(8):221-222.
[2] 梁川,田红英.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88-90.
[3] 李静.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3):59-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