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融资管理一直是制约企业集团发展的瓶颈。本文在企业集团融资现状基础上,分析产生问题的成因,并对企业集团如何加强融资管理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企业集团;融资;风险
  
  一、企业集团融资概述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或多个实力强大、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若干个在资产、技术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单位作为其外围层,由各成员企业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成的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的大型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融资,是指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从集团生产经营现状和资金运用方面出发,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利用内部积累或向投资人、债权人筹集资金,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行为。企业集团的融资主体是它的核心企业和母公司。
  企业集团融资以下特点:(1)融资内涵扩大。对一般企业而言,内部融资主要指企业的积累,而对于企业集团,内部融资不仅指自我资金积累,还包括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资金融通。(2)利用债务融资时,财务杠杆可发挥更大作用,这是由于企业集团内部以股权连结的多层次结构使得集团资本的负债能力增强。若集团利润率高,则负债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当然也带来了更大的财务风险。(3)企业集团融资需求量大,周转时期长。
  二、我国企业集团融资现状
  (一)融资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的融资规划
  我国企业集团于在行为理念上未能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很多企业缺乏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多地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而且企业集团管理层在融资时,大多直接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向下属各子公司下达命令,子公司只能被动地接受母公司的决策。
  (二)忽略最佳融资时机,造成融资成本浪费
  很多企业的融资往往只顾及自己的资金需要,而忽视了资金市场的宏观环境。对于那些缺乏中长期资金需求规划的企业来说,这一问题尤为明显,当资金市场供不应求或政府紧缩银根时,利率上升,这时企业就不得不承受本来可避免的高融资成本。
  (三)融资渠道单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首先,当前我国的企业集团资金来源主要以外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只占很小比例,企业集团自我积累能力严重弱化。在过去的20年间,美国企业集团融资中的自有资金占到总资金的75%,而中国企业集团,融资时自有资金只占到总资金的22%。其次,企业集团外源融资中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失调。我国目前外源融资中,企业和企业集团直接融资的比例不到10%,而90%以上依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融资工作成为单纯的“跑银行,拉贷款”。由于融资渠道单一,使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财务风险过高,资金调度灵活性差。在者,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失衡,企业往往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所需资金,而很少利用债券方式。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管理体制还有待理顺,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流动性也不强,限制了企业发债融资。
  (四)管理层漠视融资风险
  企业集团的融资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而且伴随着近年来集团资产规模日益扩大和发展速度的提高,融资活动越来越复杂。但目前许多集团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本质,认为只要能够找到资金,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融资风险,对未来环境变动预期、考察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缺乏研究。
  (五)融资管理模式陈旧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对内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结算中心、内部银行以及财务公司。财务结算中心业务单一,确切的说并不能充当企业集团融资的角色。内部银行主要职责是进行企业或集团内部日常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拨和运筹,但内部银行仅仅是企业集团的一个管理部门,缺乏强化资金管理的经济手段和追求资金成本最小、利润最大的内在动力,容易受行政干预,在局部范围内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果。财务公司是一种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雄厚,融资渠道狭窄,只能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拆入资金,这就极大地限制了财务公司的融资功能。
  三、加强企业融资管理的方法
  (一)进行自主规划
  国家相关政策应该做出一些变化,对企业集团(尤其是国家大型企业集团)的融资行为不能存在过度的扶持,同时要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对企业集团融资的违法之处不能包庇。国家应逐渐减少对企业集团的渗透,使企业能够适应真正的市场经济,摆脱计划经济下的思想,这样才能发挥企业自身潜力,成为市场有力的竞争者。
  (二)适时把握融资机会
  把握融资机会,要充分考虑以下方面:(1)企业集团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寻求并及时把握住各种有利时机,确保融资获得成功。(2)由于外部融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集团融资决策要有超前预见性,为此,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果断决策。(3)企业集团在分析融资机会时,必须要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
  (三)突破单一的融资方式
  企业集团应学会根据融资环境与自身条件开拓和利用融资方式。首先,企业应该加大对内源性融资的利用。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盈余求得生存与发展,增加企业盈余的方法不外乎增收节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加企业利润,降低成本和费用。至于外源性融资,占到企业融资资金的60%即可。其次,在企业集团初创期,适宜通过权益资本筹资,建立牢固的财务基础,以保证企业的生存和未来的成长;成长期可考虑加入负债融资的方式;成熟期则采取相对激进的筹资战略,激进是相对于前两阶段的稳健而言,可采用相对较高的负债率,以有效利用财务杠杆;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型融资战略,继续保持较高负债率,而不必调整其激进型的资本结构。
  (四)增强融资风险意识
  首先要合理地预测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其次,充分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包括含有多种方式的混合性融资方式的成本,从中选择资本成本最小的,加强风险意识体现在合理选择筹资方式。另外,要加强融资数量和期限的管理。在数量管理上,应在决策前对融资的数量做出规划或预测,并根据预测或规划安资数量,力求融资结构合理,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另外,尽量多利用长期负债。至于短期负债,要注意短期负债的管理,在偿还能力上,短期负债要和企业的现金流相适应。
  (五)创新融资管理模式
  发挥企业集团内部结构优势,提升融资管理水平。企业集团管理层应该发挥企业集团内部结构优势,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统一计划、统一平衡和统一调度,企业总部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各分支机构的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分级领导的管理体制。
  (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无论是改革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观念,还是探索新的融资渠道,避免融资风险以及创新融资管理模式,这一切几乎都取决于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资本营运能力,除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外,还需掌握金融、证券、外汇管理、贸易、投资等相关知识,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模式和快速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不断拓宽企业生存空间,依靠金融市场,开辟筹资渠道,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企业筹资效益,降低筹资风险。
  
  作者简介:冯爱民(1970―),女,山西临汾人,山西双喜轮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0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