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改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晓红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120例行改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的资料,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5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0.5~0.9者69例,0.3~0.4者26例。并发症有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切口炎症反应等,治疗后均好转。结论: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改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090-01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虽然具有对组织损伤轻、切口愈合好、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特点[1],但设备贵,技术难度高等原因,限制了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年发展迅速的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经济实用、易普及等优点。通过对小切口手法的改良,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8月~2010年8月120例(158眼)行改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的资料,年龄39~76岁,平均62.45岁,其中男性51例(64眼),女性69例(94眼)。术前视力光感至0.3不等,排除角膜、虹膜、瞳孔等疾病,B超检查排除角膜和玻璃体病变。术前常规行角膜曲率及眼A/B超检查,使用SRK-Ⅱ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光定位、红绿色觉以及视觉电生理检查正常。排除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及视神经萎缩等病变。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术眼给予氟哌酸眼药水,9g/L生理盐水冲洗泪道,术前30 min给予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行表面麻醉或球后麻醉,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开睑器开睑,行上直肌牵引缝线固定。6点钟角膜面做平行于角膜缘的穿刺口,角膜基质内的长度约1.5mm,连接灌注液的灌注针植入穿刺口内。11点~1点处作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烧灼止血,角膜缘后1.5~2.0mm处做一直线巩膜切口,长约5.5mm,深1/2巩膜厚度,切口两端向后与角膜缘成60度角延长切口,巩膜隧道分离至透明角膜缘内1.0~1.5mm,两侧分离巩膜隧道使成漏斗型。尖刀穿刺前房,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囊口直径6mm左右。打开灌注管,同时水分离使晶状体核漂浮于前房,轻压切口后唇,利用灌注水流的压力娩核。冲洗前房,吸净残留皮质。关闭灌注管,前房再次注入粘弹剂,植入晶状体于囊袋内,调整晶体位置,注水置换粘弹剂,无需缝合切口,结膜切口烧灼封闭,手术结束。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3天,术后第一天应用抗生素,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混合液冲洗术眼,1次/10min,1~2滴/次,持续8~10h,第二天延长为1次/30min,第三天延长为1次/h,持续四天,7d后则每天滴术眼6~8次。
  1.3 观察指标: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5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0.5~0.9者69例,0.3~0.4者26例。
  术后并发角膜内皮水肿11例,经激素和高渗糖液治疗后消退;术后眼压一过性增高5例,给予甘露醇静滴后降低至正常范围;术后切口炎性反应5例,经抗生素治疗后反应消失。以上并发症均在1周左右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微创手术的兴起,使得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也随之产生,且术后疗效显著[2]。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指的是切口<6 mm,包括超声乳化(3 mm)、激光乳化(1 mm )和非超声乳化手术。虽然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方法,但是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因设备昂贵、操作较复杂等因素,难以得到普及[3]。目前我国白内障仍然是以老年性白内障为主,硬核比例居多,超乳对硬核较为困难。随着核硬度增加,超乳的难度增加,超乳的能量对角膜内皮损伤也相应增加,术后角膜水肿,甚至角膜内皮失代偿。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在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手术方法,具有切口小、伤口愈合快、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和适应证广及费用低廉等优点[4],但因手术方法问题也存在虹膜损伤、后囊破裂等并发症[5]。改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对于超声乳化和普通的小切口手术具有其独到的优势。前房灌注下撕囊应注意双手协调操作,避免器械引起角膜变形,动作应轻巧,,减少对皮质的扰动,时刻注意因为眼球与大气相通而引起的玻璃体阳性压力造成晶状体向前方膨出。放置灌注管时,术中进行眼内的持续灌注,维持了前房的稳定,减少了角膜内皮损伤,更有利于清除皮质。连续环行撕囊时囊袋口要稍微偏大一点,特别对于硬核,袋口直径应达到5.5~6mm,可以减少出核时可能引起的后囊破裂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高龄和糖尿病患者瞳孔不易散大,术前要充分散大,术中应充分利用粘弹剂扩大瞳孔。术后虽然并发角膜水肿、一过性眼压增高、切口炎症反应等,但发生率较低,而且均在一周内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因此,改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有手术操作方便,无需贵重设备,效果好,并发症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Ram J, Gupta A, Kumar S, et al.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uveiti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10,36(8):1283-8
  [2] Venkatesh R, Veena K, Ravindran RD. Capsulotomy and hydroprocedures for nucleus prolapse in 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Indian J Ophthalmol, 2009,57(1):15-8
  [3] Tabin G, Chen M, Espandar L. Cataract surgery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Curr Opin Ophthalmol,2008,19(1):55-9
  [4] Ravindran RD, Venkatesh R, Chang DF,et al. Incidence of post-cataract endophthalmitis at Aravind Eye Hospital: outcomes of more than 42,000 consecutive cases using standardized sterilization and prophylaxis protocol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9 Apr;35(4):629-36
  [5] Gogate PM.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Complications and mini-review. Indian J Ophthalmol,2009,57(1):4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7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