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等级划分影响因素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城市道路等级规划为切入点,研究探讨了城市道路等级划分合理性的研究方法,是笔者将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升为理论的粗浅认识,以期对同行业者起到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道路等级,合理性,影响因素
我国现行的城市道路等级分四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从国内大中城市道路网络级配的对比分析来看,其路网级配是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区位、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交通模式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分析得知,这些影响因素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指向性影响因素和非指向性影响因素。各种因素和道路等级互相影响,互为转化条件。
以下将分别就上述因素做一论述:
外部影响因素
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对外交通模式、街道连接方式、经济模式、历史沿革等方面。城市对外交通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内部的路网规划形式。直接的体现在高速公路出口,快速路、主干路的选位和数量等方面。城市干路网结构布局主要取决于城市的空间布局与结构层次,城市空间布局对道路网络形态及其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决定了城市交通的平均出行距离。
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影响城市对外交通的运力运量组成和客、货运输结构,另一方面决定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典型例子如辽宁省本溪市)。与此同时,社会历史所形成的城市空间布局、重要人文古迹分布决定着城市历史流传下来的人口分布和社会阶层划分,是决定人口出行的重要因素。
内部间接影响因素
内部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等。自然地理条件是城市用地的直接影响因素、也是决定其城市交通模式的基础和硬性制约条件。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交通是经济发展的血液,经济发展必然造成不同种类交通方式的自然选择,邻近矿山的资源型城市注重以铁路为主的重载运输方式;人口密集的地区性大都市优先发展城市道路建设,这都是经济因素不可忽视的自然作用。
内部直接影响因素
内部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用地分布、城市交通模式和道路网络形态。
(1)城市用地
城市中的用地布局直影响交通出行分布,道路网络应该通过合理级配保证网络容量布局与交通出行行为的PA矩阵相吻合。保证高出行发生和吸引地区的交通顺畅,做到便捷高效。
(2)内部交通模式
城市交通模式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等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交通方式结构,即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例分配,它直接反映了交通的机动化水平。各种交通方式适用的出行距离不同,平均期望的速度亦有区别,有效地实行人车分离、机非分离、快慢分离,使不同行驶速度的交通流互不干扰的奔驰于道路之上,是十分必要的。
(3)路网形态
城市的发展状况形成不同的城市路网格局。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方格网状道路网,在城区或郊区由纵、横路段组成的道路:二是环形放射状道路网,即从(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道路,辅以呈环状的绕城道路;三是自由式道路网,道路网受地形、河流制约,道路沿河或顺坡走向;四是混合式道路网,其路网一般是几种结构布局的组合。方格网状路网道路布局整齐,平行道路多,便于交通的集散和交通组织,但是,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存在较多的交叉口。因此,城市的主要交通流向应增加干路网密度和等级,而在次要流向上适当降低干路网密度,同时,应使支路网宽度和密度能够满足组织单向交通的要求。环形放射道路网加强了市中心与外围、外围与外围的联系,同时有可能引起过境交通进入市区和城市沿环路发展,所以环路等级和道路条件由里N;'I-应逐渐提高。自由式道路网由于地形限制,要满足高机动化的要求,应适当提高快速路及干路网的比例。混合式道路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形式路网的优势。
综上所述,影响道路等级划分的因素既多且杂,而且还普遍存在不同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的情况。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核心问题,是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关键所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7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