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几个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现阶段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改革、法规建设、技术管理、养护机械化等诸多方面对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管理要点
我国首条高速公路建成于一九八八年,进入九十年代,中央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公路的投资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发展迅猛。高速公路是公路交通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十几年来,中国在高速公路的勘测设计,以及路基、路面、施工机械、桥梁、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然而,与高速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成为高速公路管理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1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
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定义,公路养护就是指为经常保持公路及其设施的完好状态所进行的作业。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投入运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累计交通量的增大,其使用性能逐渐衰减并出现病害,为了能够经常保证高速公路上的各种工程设施如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护坡以及护栏、照明、标志、监控设施等处于完好状态,从而保证高速公路具有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不断提高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就必须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进行经常性的养护维修。高速公路养护的主要任务有:
(1)逐步采用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与养护技术,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2)经常保持公路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
(3)建设一支能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全面发展的养护队伍;
(4)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推广运用养护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确保在养护期间安全、畅通,减少养护开支。
2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主要特点
由于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与一般公路有很大不同,其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通讯监控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2)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速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3)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高速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
(4)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3 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作业的内容
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作业的内容包括:小修保养、中修和大修。小修保养,即日常养护工作,包括清扫工作(即清除路面构造物以及附属设施上的杂物及尘土) ,维持公路的正常使用功能,确保行车安全,保证排水沟的畅通,维持道路沿线设施的环境美观。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中应坚持巡视检查制度,及时发现路面及其附属设施的病害,尽快恢复路面正常使用状态。绿化工作不仅起景观作用,通过绿化可以提高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感,缓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产生噪音的影响,保护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修,即定期维修作业,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改善、加强路面(如对桥梁接坡沉降处理,路面裂缝维修等) ,加固桥梁,对钢梁喷漆,采取防老化、防灾措施等。大修是指对使用达到一定年限,路面损坏严重的路段进行彻底修复,从而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保障畅通。
4 必须建立养护管理系统
路面养护管理系统必须要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职责要层层落实,分工明确。首先要建立养护管理体系,从而及时掌握路面的状况、路面的损害情况及原因,正确的判断路面的剩余使用寿命,制定合理的养护维修计划并能及时、准确、科学地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
各养护工区配有小型养护设备。对管段内的坑槽、护栏、绿化、桥梁设施等进行经常性维修,同时对路面进行清扫。并对路面实施监控,及时准确的将路面破损情况进行上报。养护中心的职责是,根据局工程养护公司下达的任务对高速公路进行小修、中修,保障高速公路的畅通。对已经达到一定的使用年限、破损严重的高速公路进行大修时,为了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应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公证的进行招标。
5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即使改制为企业的高速公路公司,其经营模式仍然没有跳出这种模式的束缚,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如今仍以被动养护为主。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4)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投入不足,还没有从落后的手工养护的思维中解放出来。造成养护人才短缺,没有了科技创新的动力。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6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几点建议
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新形势下,对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集中精力,重点研究解决。
(1)加快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由于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速公路社会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交通主管部门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速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交通部去年出台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暂行规定》为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开创了良好的先例。
(2)推进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为实现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顺应高速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②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高速公路养护的复杂性、多样性、经常性。
7 总结
通过工作实践建立养护工区、养护中心、社会招标共存的养护体系是非常科学的,同时也符合高速养护特点,这种体系的建立将使养护更加立体、完整、快捷、公证。既脱离了体制的束缚又从根本上适应了高速养护的特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3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