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高校预算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段世芳
[摘要]高校预算管理综合反映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工作任务的规模方向,是高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事业目标的重要保证,更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随着我国经济和管理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预算管理不仅在企业经营运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关键词]预算管理;以人为本;绩效考核
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投资计划和运营计划的指导下,为企业各项业务以及执行各项业务的责任主体确定明确的目标,作为其工作开展和业绩评价的财务参照标准,从而实现公司战略、经营计划和日常业务执行紧密结合的有效管理工具,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多方面。高校预算管理是指在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基础上,以数量、金额的形式反映下一年度内高校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等方面的一整套办学计划,是高校组织日常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也是一个高校的办学规模和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各项事业计划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高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在目前国家教育经费拨款严重不足的状况下,高校从自身方面挖掘潜力,不断加强预算的资金管理,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预算管理势在必行。
一、高等学校预算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广泛参与的意识
预算管理不仅仅是编制主体财务部门的职能,各部门之间也要相互配合、及时沟通,为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献计献策。这样将预算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既充分调动各方面理财的积极性和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又可以促进信息更广泛的传递、交流和反馈,使预算编制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预算项目更具合理性和操作性。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一定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和规划,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为前提,在资金的投入、分配上从学校的全局出发贯彻整体意识,为实现学校的发展建设目标提供强有力的财务和资金保障。否则,预算管理工作势必与学校事业发展相脱节,处于捉襟见肘、疲于应付的局面,进而影响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细化预算管理编制
高校预算编制方法包括基数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综合预算法、部门预算法、复式预算法、绩效预算法、递补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高校资金来源多,财务关系复杂,这就要求高校预算项目细致化,编制方法多样化。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预算编制方法单一,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必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预算项目的特点和规律,选用不同的编制方法,如水电费采用基数预算法、专项资金采用绩效预算和递补预算法、部门经费采用部门预算和零基预算法进行编制。从预算管理实践来看,预算管理的深化与预算编制的细化是联系在一起,这种细化一方面表现在预算项目上,高校支出内容要按照预算目标确定预算项目,实施“归口管理”,建立“支出定额”,从而将庞杂的开支分类细化为项目管理,有利于做到有的放矢,便于考核监督预算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细化预算表现在编制时间上,可以将年度预算目标按照项目细化为季度目标和月度目标,还可根据项目的类型和管理的用途编制项目年度或者月份用款计划,确保预算项目专款专用。预算目标的“粗”和“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希望解决的问题,想管什么项目就细化什么预算目标。如对一些难点支出,招待费、电话费、交通费等必须细化分解到部门,按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对一些支出无定额、发生无规律的项目可以不往下分解预算,由归口部门控制,如设备购置费、图书购置费等。
三、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力
1.建立与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学校内部预算管理体系。学校内部预算管理体系是靠有效的内部责任制度和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运行,必须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学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要维护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建立明确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以保证综合预算的“硬约束”,如大力加大对附属单位的管理力度,并且将经济指标与干部任期目标相结合,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预算收入的完成。支出预算必须依章进行,不得随便更改,合理安排本单位的支出,建立“一笔账”制度,严把支出关。对于重大项目经费支出,必须有归口领导审批,严格按照预算内容执行。
2.树立“审计预算”新理念。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是强化预算约束的需要,预算检查、监控体系未建立健全,预算监督形同虚设,预算检查只是摆个形式“走过场”,结果一些部门负责人,盲目地使用资金,有钱用完再说,财务部门也控制不力,使预算执行偏离计划轨道,严重削弱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在预算监督观念上必须由“走过场”向“动真格”转变,树立“审计预算”新理念,通过实行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情况审计制度,倾注更多的精力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重点应对预算安排、收入、支出、预算执行结果四个环节及事前、事中、事终三个时间段进行审计监督,严格预算管理,揭露和反映预算执行中的各种违纪违规问题,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及时进行业绩报告与偏差诊治。高校各院、系责任人预算执行的进度与效果综合反映在各自的责任业绩报告之中,这些报告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可清晰地表示出截止在某一时段或阶段预算执行的进度与运行状态。通过这种显示,可以发现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及存在的问题、问题出现的环节及原因、偏离责任目标的程度及其对整体预算目标的利弊影响,然后针对不同环节与不同原因、偏离责任目标的程度,开具相宜的诊治处方,进而保证整体预算目标的实现。
四、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绩效评价
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是预算成功的关键。高校与企业不同,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需要追求社会效益。
1.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时,可以借助管理会计近些年来的发展和引进的成果,在绩效考核指标、平衡计分卡和战略规划之间建立起一条逻辑连线,指明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和执行的基本方向。有些项目实施从短期看可能会造成学校的资金紧张,从长远看却可能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必需投资或必要保障,需要根据战略发展目标对学校的经济资源分配做出科学安排。这样就可以避免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局限于单一的财务指标,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造成部门只顾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忽视全局利益。预算考核由“做总结”向“重评价”转变,树立“绩效预算”新理念,在预算考核观念上必须由“做总结”向“重评价”转变,树立“绩效预算”新理念,将权责发生制引入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工作与高等学校内部各部门的考核和奖惩结合起来,建立预算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对隐匿收入等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预算执行情况较差的部门给予一定的批评或处理,如通报批评、取消部门评优资格、限期整改等。通过考核与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管理规范、结构合理、约束有力、讲求效益,适应高校发展要求的预算管理新机制。
2.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财务人员要“走出去”学习新知识、好经验,各高校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可以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高校财务人员本身也要更新观念,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会人员在财务管理和处理学校经济事务中的助手和参谋作用,逐步完成从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向先进的管理型会计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穆 君.门 莉.《浅析高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2]高丽红.付辉辉.张 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财会通训,2007(5)
[3]黄建妮.《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事业财会》,2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