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浙江省宁波市工商局余姚分局在食品监管方面,围绕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就如何建立区域性食品安全预警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理论探索
根据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借鉴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科学预警管理模式,笔者将预警体系按照功能特点构建为信息源系统、预警分析体系和反应系统。
1.信息源系统。信息源系统的功能是负责收集、储存、更新和补充预警体系所需要的所有数据和信息,实质就是信息数据库。信息源系统的输入端是监测、统计等得到的有关预警数据和信息。信息源系统的输出端是可供提取的有效数据和信息。信息源系统是食品安全预警体系运行的初始端,也是体系进行分析、决策的基础依据源。
2.预警分析体系。预警分析体系是整个预警体系的关键与核心部分,其功能将直接影响食品安全预警的质量。预警分析体系的输入端是信息源系统,输出端是安全风险的分析信息。
一般的预警分析体系包括指标模块和分析模型模块两部分。指标模块主要是设置食品安全风险危机的评价项目,并从相关因子中选择出能超前反映食品安全态势的领先指标。分析模型模块可以借鉴美国预警体系的风险分析模型。它主要是理论与分析方法,通过数据和限定条件进行计算,从而得出分析结果。
3.反应系统。反应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按预警分析结果进行预警应对。反应系统的输入端是预警分析给出的结果,输出端是预警决策指令。食品安全信息通过分析一般有两种结果:正常和异常。针对正常结果反应对策就是常规监控,针对异常结果反应对策就是危机控制。需要进行预警决策。预警反应系统主要是针对第二种有危机状况的应对,应对的基本构成有报告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度等。
二、当前构建上述预警机制存在的困难和对策
困难1:由于食品本身存在品种多样性、物性复杂性等特点,要长期保持信息源数据的完整性、统一性非常困难。
对策:食品种类繁多,安全标准也各样,若要将食品的各种信息都输入数据库不现实,也没有这个必要,这就需要确定一种共性指标,我们可以考虑以食品安全标准的主要参数作为共性指标,如可选择防腐剂含量。二氧化硫含量,菌落总数含量等。一种食品一般只有1-2个检测参数,这样工作量就少了很多。前期我们也可以确定某种或几种重要的或特殊的食品进行安全预警研究,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找出一些规律来,然后查找不足,逐步推进。
困难2:预警分析模型较单一,由于数学模型本身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局限,从而使实际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难以达到及时和准确。
对策: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建立专家团队为补充。工商部门由于担负起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时间还短,现今一大短板就是缺乏专业人才,2007年,农业部就成立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分别来自多个部门涉及多门学科。成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学术咨询智囊团,而卫生部、质检总局等国家职能部门也分别组建各自的专家咨询队伍,浙江省还组建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就达120人。工商部门也可以考虑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相当实践经验和资深专业知识的专家群体,利用专家们的实际经验、专业知识积累和科学研究成果及其智慧,参与预警分析、判断和评估。遇到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可由相关专家组成的团队来处置,以弥补数学模型本身的局限性。
困难3:源头数据如何获取?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如果有问题,往往是生产环节就已经产生了。而生产环节的信息,工商部门无法获取。源头数据是否能够获取是预警机制成败的关键之一。如果只是截取流通领域检测或已经发生安全事故后反馈的信息,预警的功能就可能大打折扣。
对策:针对这个问题,当前正在开展的一票通就是为了保持流通链畅通从而获取源头数据的,但笔者认为一票通工作信息化水平不高,可操作性不强。在此,笔者设想可以建立一个多部门数据库的共享平台,这里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欧盟最近建设的“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就是一个涵盖了25个欧盟成员国,欧洲经济区的挪威、冰岛、列支登士顿,欧盟委员会及健康和消费者保护总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以及食品监管局的大体系。网络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大大促进了彼此的交流,起到了对食品和饲料安全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积极效果。对此,我国也可以建立一个共享平台供多个部门交换数据,从而为预警体系提供更加强大的食品安全数据支持。
三、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理论与工商当前工作的具体结合
(一)枸建多渠道的信息源系统
我国的食品监管模式与一些欧美国家不同。我国现阶段采用的分段管理模式,势必造成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来源多样化,有时甚至同一种商品在不同领域要被多次抽检,建立一个多渠道的、各部门配合默契的信息源系统则是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
1.通过监督抽查、定期检验、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等措施主动采集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可以工商部门的“四位一体”食品快速定性检测体系为基础,将检测车、检测点的监测数据联网输入数据库,成为工商部门的第一手食品安全监管数据。
2.建立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库共享平台,通过平台获取食品安全监管数据。随着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根源和风险表露特征的复杂性。以及食品贸易市场的扩大化,实际上,要确定问题食品的归属管理将越来越困难,食品安全信息跨部门跨省市的通报和交流越来越必须,这要求有一个平台实现各部门的数据交换。也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二)构建模型分析与专家支持的预警分析体系
预警分析体系是整个预警机制的核心,它设置的是否科学、可靠决定了整个预警机制的成败,根据情况的不同,笔者设想了风险分析模型和专家评估两套分析方法来对食品安全数据进行预警分析。
1.设置指标模块,确定评价项目和参数。指标模块是风险分析模型得以运行的前提,在试验阶段,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常见食品的安全标准参数作为评价项目,比如各种添加剂指标、二氧化硫含量、大肠菌群含量、甲醛含量等等。并确定评价项目的限值,从而作为评价食品是否合格的标准。
2.运用风险分析模型对信息源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得出分析结果。风险分析模型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信息源信息中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看其评价项目的不合格率是否已经超过设备的限制,没超过则继续监控,超过了就预警。例如,我们需要对泡菜的二氧化硫含量进行预警,首先在指标模块中设置了80%作为限值f这个数字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然后对信息源中的100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果其中超过20个数据是食品不合格信息,则系统会预警,显示当前市场中泡菜的整体质量存在问题,反之则继续监控。
3.以专家评估作为模型分析的补充,增强整个预警机制的可靠性。再严密的数学模型也有其局限性,而有时复杂的食品安全形势也不是一套程序可以解决的,这就需要建立一支专家团队为补充,既可以参与预警分析、判断和评估,预测食品安全发展趋势,也可以处置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三)构建快速灵敏的反应系统
反应系统是整个预警系统的保障,没有反应系统的纠偏和协调,预警系统就成了花架子。反应系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各项反应对策,对预警系统的警情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化危为安,对此,笔者设想可以建立分流制度、报告制度以及应急预案。
1.依托12315投诉举报分流平台,将警情分流。由各所查办。这个反应对策主要是对下,且涉及的区域较小,主要是针对那些影响较小,覆盖面有限的警情,由预警系统依托12315分流平台进行分流,让工商所进行预警响应,并负责行政干预,直至警情消除。
2.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运用现代化电子网络手段,实现快速、高效、准确的数据分析,将问题和情况及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向相关部门和社会通告,就构成了报告制度。一旦警情涉及的范围较广,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就需要向上级机关报告。
3.制订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主要是对重大、突发安全事件的紧急应对处理,是应对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了快速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而制定的规则和流程。一般应急预案对危机实行等级应对制度,针对不同的等级确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和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2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