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芦笋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献涛

  芦笋又名石刁柏,鲜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活血通经和防癌等功效。在我国作为多年生蔬菜栽培,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一次种植可采收10年以上。一般每667平方米年采笋量2300千克,产值在万元以上。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地选择与整地施肥
   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疏松、理化性状良好的土壤。清除前茬作物的残留枝叶。深翻土壤30~40厘米,可结合施基肥进行。宜使用机械翻耕,避免土壤压实,维护土壤结构,达到深、平、细、碎、净、墒。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农家肥4~5吨,撒施磷酸二铵或复合肥50千克,棉籽饼或豆饼25千克。
   2 培育壮苗
   华北地区芦笋一般谷雨至立夏播种,阳畦育苗则提前到2月中、下旬播种,苗床宜选用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地势平坦、灌溉方便的沙壤土。播种前,每667平方米均匀撒施杂肥4~5吨,翻入40厘米土层中,整平,做成平畦,畦宽1.2米,在地温10℃以上时播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泡12小时,再用30℃~35℃温水浸泡48小时,滤出放入盆中,上盖湿布,置于25℃~28℃的环境中进行催芽。当种子有10%左右的胚根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先将畦面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开始单粒点种。每10厘米播1粒,播后覆盖过筛细土约2厘米厚,耢平畦面,再盖1层地膜保温、保墒。育苗地用种量每667平方米0.8~1千克。拱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15℃~28℃。待出齐苗后当棚内温度超过32℃时,中午揭开棚两头通风炼苗。
   3 移栽定植
   当苗高15~20厘米、地上茎3根以上时即可移栽定植。白芦笋株距30厘米、行距1.8~2.0米;绿芦笋株距30厘米、行距1.4~1.5米。沿定植沟划一直线,开15厘米深的沟,将经过分级的笋苗放入定植沟,使地下茎的发展方向与定植沟的沟向一致,多数根的舒展方向与沟向垂直,放好后立即覆土厚3厘米,轻轻压实、整平,并立即浇水,待水渗下后,再覆1层细土。
   4 田间管理
   4.1 定植后当年的管理 定植后1个月内进行查苗补苗。补苗时浇足底水。及时中耕除草,并结合中耕覆土,每次覆土厚2~3厘米,直至将定植沟填平为止。每次浇水或大雨过后,应及时划锄松土。定植1个月后,追1次复合肥每667平方米15千克,以后每个月追1次复合肥。立秋追1次秋后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优质杂肥2.5吨、复合肥15千克。施肥应顺垄开沟追肥。一般结合追肥进行浇水。立秋后遇旱及时浇水,立冬后浇1次越冬水。大雨过后及时排涝。
   4.2 定植第二年的管理 早春季节,适时浇水,中耕保墒。夏季高温多雨,应及时除草排涝,若第1年生长旺盛,可于第2年早春培土进行短期采收,施肥量比第1年增多。
   4.3 常年管理 第3年开始进入采笋期,此后为常年管理。培土前清除残留枝叶。采收白笋的,在春季幼芽抽生前进行培土,一般垄高25~30厘米,上部宽30~40厘米、下部宽80厘米。培土时要求上面整平并稍压紧,防止漏光和塌陷。嫩茎采收后,应将土垄整平,保持地下茎在土面下15厘米处。采收绿笋前,在春季幼芽抽生前,不经培土软化,只进行中耕划锄。
   及时摘去母茎生长点,植株高度应控制在150厘米左右,防止倒伏。适时疏枝,母枝上结的果也应及时摘除。绿芦笋每年有2个留养母茎的时期,一是早春出笋时陆续选留粗壮新笋作母茎,一至二年生植株每株选留3~5根,三年生植株每株选留5~7根,四年生可留10根,且要均匀分布。二是于初霜前50~60天,终止采笋,全部留作母茎培育。
   5 综合防治病虫害
   芦笋常见的病害有茎枯病、炭疽病。防治茎枯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4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幼苗、成苗期每10~15天喷一次,母茎选留期每5~7天喷一次;防治炭疽病可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但采笋前7天严禁喷药。常见害虫有地老虎和青虫。青虫1~2龄时可用安绿宝1000倍液喷杀,青虫大龄幼虫及地老虎可采用人工捕杀。喷药时要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交替轮换用药,每种药剂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3次。多种病虫混发时宜混合用药。
   6 适时收获
  定植后第3年开始采笋,要求茎秆粗度0.8~1.0厘米。采收白芦笋宜在早晨和傍晚进行,以免风光变色。垄面有裂缝时,在裂缝处用手扒开表土,露出笋尖,向下16~18厘米处割取,嫩茎放入柜中,盖潮湿黑布。白芦笋每天早晚各收1次。绿芦笋2~3天采1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6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