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良为

  【摘要】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数学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而且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关键词】 数学;生活;应用意识;培养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这就决定了数学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和研究的基础,而且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初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不单是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了解数学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1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
  1.1 新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强调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推导,却忽略了从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的需要,因而学生对数学的作用产生疑惑也就不难理解。事实上,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修养,恐怕不能单单地强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应该从更广阔的范围上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除了要学好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因此,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1.2 数学知识的实用性。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得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计算机的发明和不断更新换代,一方面有赖于数学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更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数学知识及其思想方法。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2 加强数学教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生活化
  2.1 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讲授初一年代数方程概念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岁数(不要说出来)除以2再减去6,然后把计算结果告诉老师,老师能猜出你的岁数。
  学生甲:得数为1 老师:你的岁数是14
  学生乙:得数为2 老师:你的岁数是16
  学生丙:得数为1.5 老师:你的岁数是15
  学生丁:得数为0.5老师:你的岁数是13
  别开生面的开课,饶有兴趣的回答和教师“神乎其神”的解答,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诱惑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利用“做一做”的活动也可以为讲授新知识作准备和铺垫。例如,在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我先把一张方纸对折,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图形,然后展开方纸,这时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就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要求学生仿照我的做法动手“做一做”。实践证明,尽管大家剪的图形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共同的对称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学生对其抽象的概念和性质自然印象深刻了。
  2.2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体验。例一:在讲授《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课堂活动时,让学生各预先准备一个纸板,在课堂让学生亲身学习折叠成盒,现场实践操作,学生在活动中,把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紧密相连。通过本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能服务于生活。例二:正负数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概念,初一学生不容易消化它。我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加法后,通过设计测本班学生平均身高的活动,既理解了正负数的概念,又学习了简便的统计方法,使学习产生了数学应用的意识。例三:通过让学生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哪一种形状的图形面积最大?这样的“做一做”活动,既触及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同时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
  
  3 让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对于新课程来说,处处强调数学与实际的联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教师在课改实践教学中,应注意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教师从现实生活中走进数学的同时,也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带进生活,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生活中怎样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教育储蓄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一种储蓄,如有一道练习题是:“到银行了解定期教育储蓄半年期、1年期、2年期、3年期和5年期的年利率。如果以100元为本金分别参加这五种储蓄,那么到期所得的利息各为多少?”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计算利息的过程时,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一种解决生活中难题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分享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种乐趣,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觉得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例一:学习长度单位,教师带学生实地丈量计算学校操场的长和宽或者跑道的长;例二:学习面积计算,就让学生算出装修教室所需瓷砖的面积、数量及钱款。例三:“学校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费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过10吨,每吨按0.5元收费,若超过10吨,超出的部分每吨按0.8元收费。(1)王老师六月份用了8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2)李老师六月份用了12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3)陈老师六月份平均水费为每吨0.7元,则陈老师六月份用了多少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这涉及到日常生活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是非常重要的,再引导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解决此题,这可使学生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跟现实生活互相结合,解开了学生在客观现实生活中接触的诸多难题,从而通过课改让数学走进生活,使生活数学化。
  教学实践使我们知道,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 吴兴长:《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 崔录等:《现代教育思想精粹》
  [3] 《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8-03-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