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玉珍

  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遗憾的是,阅读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仍很普遍。尽管我们的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承担了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英语教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知识点的传授、复习、掌握和操练上,专门的阅读训练,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不足,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与片面、盲目的阅读概念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者未能掌握和使用适当的阅读策略(程晓堂 2002:102)。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近十年来,人们逐渐对语言学习策略的训练方式及其成效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但在国内的外语学习策略训练研究中,大多以大学生为对象,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仍然很少。中学生大多缺乏策略意识,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
  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项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而开展的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以探讨阅读策略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自如地使用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1 理论依据
  
  Oxford(1990)指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文秋芳(1996)指出语言学习策略就是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它包括提高学习效率的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O'Malley和Chamot(1990)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Johnson & Johnson,1998:333),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策略训练基于的理念是:成功的阅读有赖于合理、恰当地使用策略。学习者,尤其是不善阅读者,可以通过培训成功阅读者使用的一些有效策略来提高阅读水平(Carrell,Pharis,& Liberto,1989)。策略训练主要分为隐性训练和显性训练两种方式。近年来,国外策略训练更为主张用显性的训练方式,即学生被告知策略使用的价值,训练的目的及预期效果等。在此基础上,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提出将策略训练与外语教学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外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采取的正是这种结合式的训练方式,把策略教学与正常语言教学的任务、目标、教材结合起来。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目的: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训练,探讨在以英语作为外语的语境下,进行阅读策略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阅读策略,最终提高其阅读水平。
  2.2 实验假设:①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是否有效?②学生如何看待阅读策略训练?
  2.3 实验对象:本实验的对象是东莞某中学高二两个班的学生,共77人。实验前考试数据证明两班学生在英语总体水平、阅读水平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而背景调查问卷也显示两个班的学生在教学背景、文化背景和学习环境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显示这两班可以作为平行班来参加实验。笔者随机挑选了一个班为实验班,一个班为对照班,并担当这两个班的英语阅读老师。
  2.4 实验方法与过程:整个实验在高二第一学期的时候进行,持续一个学期(18周)。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阅读策略训练,让学生接受以阅读策略训练为基础的教学,把策略训练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把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四大类。本实验以学习策略理论为指导,结合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中生应掌握的阅读技能,笔者选取了认知策略来训练学生。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它对学习效果起着最直接的作用。训练时根据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认知策略对学生进行训练,每周一节课,每节课以训练一种阅读策略为主。本实验所训练的策略如表1所示:
  
  实验主要参照Cohen(2000)提出的模式――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教学(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参照Cohen的SBI模式,笔者把每一节的阅读课设计成这样的三个步骤:①策略描述与展示阶段;②策略讨论与训练阶段;③策略使用与巩固阶段(参看附录部分的训练案例)。
  本实验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用的是同样的教材,阅读材料由教师印发给学生,只是教学方法不同。实验班用SBI,对照班则采用常规的阅读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不介绍阅读策略,不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方法是先让学生阅读,做阅读练习,再核对答案,教师评讲。
  2.5 实验工具:阅读试题和调查问卷。
  2.5.1 试题:实验前和结束时,在实验班和对照班都同时进行了阅读水平测试。两次测试题目的形式、难度及可能给予的策略使用的机会都一致。试题由四篇阅读材料共20道选择题组成,满分100分。
  2.5.2 调查问卷:实验结束时,实验班的学生回答了一份策略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策略训练的看法和态度。
  2.6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主要包括阅读成绩和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要分析的数据包括:①为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阅读水平的差异,笔者收集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和后测成绩,并通过Z 检验来分析实验结果的差异程度;②学生对策略训练的态度也做了分析。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经过一个学期的策略训练后,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水平相比起对照班的学生来说提高程度如何?实验班学生经过训练后是如何看待策略训练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用实验设计中所确定的检验方法,对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3.1 策略训练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在实验前的阅读测试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阅读平均分非常接近,Z 值为0.32,几乎没有差异。
  
  表3显示实验后,两班的平均分相差5 分,Z 值为 1.99,P 值小于0.05,显示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阅读测试中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了策略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单纯通过组间的横向比较来说明策略训练对阅读水平的影响还不足够,还可以从两个班前测和后测的纵向比较来显示哪个班的进步更明显。表4显示的是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组间及组内的阅读测试成绩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阅读成绩都比前测成绩提高了,说明了经过一学期的阅读课,学生的阅读水平都提高了。但是,这两个班的进步程度不同。实验班的前测和后测的平均分相差8.21分,Z值为 5.33,P 值小于0.01;而对照班的平均分相差2.37 分,Z值为 1.26,P 值大于0.05。这说明经过训练后,实验班的学生的阅读成绩大大提高了,这种差异非常显著;而对照班学生的阅读成绩也有了进步,但这种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种进步可以解释为经过大量练习后学生自然取得的进步。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阅读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2 学生对策略训练的看法和态度。实验班学生在训练结束时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是关于对策略训练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四个问题。从数据中得到的结果是:①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策略训练是有必要的,大概40%的学生还认为很有必要,这显示了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策略意识,并且认识到策略的重要性。②经过策略训练,大部分学生都增进了对策略的了解,这说明了策略训练是有效的,也支持和验证了策略的可训练性(trainability) 特征 (O'Malley & Chamot ,1990)。③84.6%的学生认为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这个结果也支持了阅读测试的结果,实验班的成绩高于对照班成绩。④对于策略的有用性,接近30%的学生认为很有用,66.7%的学生则认为有一点用,这就是说,学生普遍都认识到策略的有用性。

  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对策略训练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训练后,并没有增进对策略的了解,策略训练并没有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有两个学生还认为策略根本没用。这也许跟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等因素有关,因为策略的使用与这些因素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学生可能因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等的不同而导致策略训练的效果有所不同。
  4 结论
  本实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阅读策略训练对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实验班的阅读成绩比对照班提高了,这种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②策略是可以训练的,经过训练后,学生增进了对策略的了解,增强了策略意识。③学生对策略训练普遍持认同的态度,他们欢迎策略训练。
  本研究结果支持和验证了阅读策略训练的价值,说明了以阅读策略训练为基础的教学是可行的和有效的。策略训练应与正常语言教学的任务、目标、教材结合起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策略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把策略训练融合到语言教学活动中去,结合教学内容系统地介绍、示范策略,使学生明晰策略的价值,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练习、巩固策略的使用。这样,学生在接受教师语言讲解的同时也学会“如何学习”,他们阅读外语的兴趣及积极性都会增强,因而更有利于帮助他们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附录:阅读策略训练案例之一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Author's Purpose)
  1 策略描述与展示阶段
  1.1 教师向学生介绍《英语课程标准》所制定的七级阅读目标之一是“能够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告诉学生作者写作时,通常有一定的意图。一般而言,作者有四种写作意图:劝说、告知、娱乐和表达。
  1.2 学生对此话题进行独立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3 教师在对讨论进行简短的总结后,告诉学生:劝说(to persuade)就是劝说读者以某种方式进行思考或采取行动;告知(to inform)是解释或传递某些信息;娱乐(to entertain)就是供读者消遣,使读者感到快乐,或是读者感到悲哀或恐惧等;表达(to express)是通过描述,创造一种心境或表达一种感情,帮助读者想象一种场景。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我们能识别作者的写作意图,就能更好地理解所读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我们决定阅读一篇作品所采取的方式。例如,如果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传授知识,如教科书的内容,我们就需要放慢速度,仔细体会;如果我们阅读的是娱乐消息,就可以读得快一些;作者的语言表达和写作风格有助于我们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1.4 通过例子示范策略的运用。教师让学生阅读下面的短文(a passage about advertising)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告诉学生:从短文第一段的第一句话“How are advertisements made”中,我们初步推测作者可能向我们传授有关广告制作的知识,下文恰好验证了我们的推测。第一段的后面几句话向我们介绍了广告制作的全过程。在第二段,作者讲述了广告设计完成后对广告进行处理的过程。因此,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告知,即向我们传授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利用学生所熟悉的高中课本的阅读材料来导入,着重从策略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并且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说出来,让学生初步体会策略的运用。)
  2 策略讨论与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通过阅读练习来学习运用策略,通过讨论来深化对策略的理解,为学生尝试运用策略解决阅读问题提供机会。)
  练习:Read the following article. Think about the author's purpose for writing.(略)
  在做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先独立做,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教师再提问学生说出答案及原因,教师再进行点评。做完阅读练习后,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讨论平时所看的各种文章中,有没有留意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什么我们要了解作者的意图等等。这种讨论能加深学生对策略的认识。
  3 策略使用与巩固阶段 (这是学生自主阅读和独立运用策略的阶段,学生自主地运用策略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阅读问题,目的在于通过阅读练习来巩固策略的运用。)
  3.1 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做相关的练习。(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一篇关于Jack London 的小说“The Call of the Wild”的书评,读后让学生判断写作意图。)
  3.2 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去找几段不同的阅读材料,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参考文献
  [1] Carrell,P.,Devine,J.,& Eskey,D. 1998.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s Reading. CUP.
  [2] Cohen A.D. 2000.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 Johnson,K. & Johnson,H.1998.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 Handbook for Language Teaching [M]. NY: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4] O'Malley J.M. & Chamot A.U. 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UP
  [5] Oxford. R.L.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Newberry House / Harper Collins,NY.
  [6] 程晓堂、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 Lapp & Flood,吕良环 《成功英语阅读策略》,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2007-1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