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慧敏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渐与世界接轨。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我国企业的治理机制与监督控制机制也逐步完善。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我国的研究相对滞后,虽然这几年来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本文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其意义,介绍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对策建议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企业内部控制,是基于专业的管理控制体系,为了有效地防范并降低风险、实施监管而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它是通过构建全方位的过程控制标准、确定关键控制节点以及用流程图的方式直观明确地表达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而建立起来的。2008年6月,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借鉴了国外流行的COSO报告,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应该纳入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涵义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强调内部控制的实施对象不仅包括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也包括经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这从法律上对企业构建全面的控制系统进行了引导。
   建立并健全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以最低的成本来获取最高的收益,这就要求在投入、产出、质量、财务等方面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约束和监督。第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保证。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决策非常重要,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对决策的前提、步骤、方式等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就可以确保高效地制定决策并付诸实施,有效地降低了风险。第三,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而高效运行的内部控制可以及时对会计信息可能出现的纰漏做出修正。第四,保护企业财产完好无损。严格的内部控制可以有力地监督各部门和各环节间的经济往来业务,从而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状
   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相关部门和组织都对内部控制的规范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通过这些准则和规范,企业不断深化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及实施方案,内部控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其实施现状还是难以令人满意。首先,从横向来看我国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参差不齐,具有明显的差异。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制约,因此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且执行情况较好。据统计,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能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构建起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按时进行自我检查。相形之下,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对此不够重视,内部控制没能得到良好的贯彻,有的甚至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其次,从执行效果来看,很多企业还只是停留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阶段,对于实施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有效地进行监督和控制。最后,从企业的认识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只是因为国家的法律法规有相关要求,而没有将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内部控制只是“徒有其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具体而言,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目标不明确,风险意识有待加强。一方面,企业常常将内部控制局限化了,认为只是用来防止舞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而没有将之系统化、动态化。另一方面,企业并没有提高风险意识,对于风险预警制度的建设有待加强。第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乏有力的监督。企业在内部控制的执行中,往往忽视了相应的考核奖惩措施。对于内部控制的检查和监督常常只是形式挂帅,走走过场,没有真正认真地加以监管,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地位弱化。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这在国有企业和家族企业中尤其突出。虽然公司中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相关机构,但常常出现“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也就是大股东的股权比重过大,操纵了董事会和监事会,这使得机构之间互相监督、制衡的机制难以运行。与此同时,有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未能有效利用现代控制方法,未能科学合理地监督下属员工的工作情况,这也致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地位弱化。第四、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内部控制就是基础审计的代名词,企业往往没能预测并控制经营、财务等层面的事前风险,而只是被动地施加事中及事后控制。在施行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后,这一情况将得到很大的改观,但这一规范的实践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引导和监督。
   三、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和施行意味着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逐步走向规范,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来说意义重大。基于这一规范,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建议:
   第一,构建良好的企业控制环境。良好的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如果企业控制环境不好,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监督产生直接影响,不利于实现企业生产运营目标以及宏观战略目标。要构建及完善企业控制环境,必须做到重视董事会、经理层、外部中介机构及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应该强化董事会的功能和作用。明确董事会的主导作用,以其为中心来构建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和发言权,以约束和监督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尽最大努力保障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明确董事会的分工,设立审计、预算、薪酬和投资等专门委员会,以此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其次,发展职业经理人制度。从内部控制的实践上来说,经理人是直接执行者,并且也经由他们来反馈执行情况,因此经理人的发展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众所周知,职业经理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更能够洞悉企业内外部环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更能够公正地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应该致力于发展职业经理人制度。再次,重视外部中介机构的建议。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能够对内部控制提供专业的建议,这有助于企业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不足,并借以获取改进的重点。最后,注重企业文化。从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来看,其最高阶段是企业的自我控制及自我管理。如果企业的文化能够为员工所接受并自觉遵循,就可以为内部控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指引。因此,加强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财富的建设至关重要。
   第二,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在内部控制中,要尽量降低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一方面,经营风险是由于生产运营所引起的利润上的不确定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受到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会给企业的盈利带来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利润的变化,从而产生风险。它是由企业外部产生的,但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防范和降低。当前企业内外部环境日渐复杂,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经营风险越来越突出,防范并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财务风险也被称为融资风险,它是由于企业对外贷款而引起的财务业绩不确定性。如果企业借债进行运营,就会影响到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同时由于需要按期偿付本息,企业如果经营不善就会面临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充分权衡其利弊得失,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以有效控制并降低风险。一般情况下,企业要有效控制所面临的风险,就必须依照既定的战略,合理运用各种分析技术,找出风险控制点,并加以控制。

   第三,确保控制活动有序进行。控制活动是一组程序及相应的政策,用以确保内部控制的目标得以实现。控制活动在内部控制的各个层级和各个部门中都会涉及,它是根据控制中的关键点进行制定的。因而,企业要确保控制活动的有序进行就必须寻找并确定关键控制点。一般情况下,企业要确定关键控制领域就必须分析经营活动的关键部分,这包括个人素质、岗位资格及绩效考核。企业经营的控制活动包括计划、销售、采购、财物、质量、投融资、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以及构建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组建内部监控部门。
   第四,结合电子商务,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当今时代是一个电子商务的时代,为此企业的内部控制也要结合这一时代特征,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中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采购的电子化,这有利于提升竞争力。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开阔的平台可以进行交易,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转变商务模式,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在电子商务的基本应用中,可以着重从企业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入手,将其纳入内部控制中。另外,企业还应该致力于会计的电算化,并运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明确界定系统的使用权限和操作方法。
   第五,强化企业内部监督,重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过程中,全面有效的监督十分重要,这关系着企业的控制活动是不是处于正确的轨道上。随着内部控制的展开,很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这时候评价系统运行的效率是一个关键问题。基于此,应该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因为它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更是监督和管理其他环节的主要手段。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是监督功能,监督既面向企业内部,也承担着审查各项合同、协议的责任,检查外部对于企业的影响,从而确保企业的经济安全。其次是促进功能,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再次是预防功能,这主要是通过及时清查企业的资产状况,对企业的负债、欠款等情况进行排查,从而防止资产减值、财物损坏等现象的发生,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最后是反馈功能,内部审计可以经由向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等渠道提交工作报告,从而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这对于内部控制的完善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内部控制的构建和完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监管层、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骆良彬, 张白.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 会计研究, 2008, (5)
  [2]袁敏.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 问题与改进[J]. 审计研究, 2008, (5)
  [3]张颖, 郑洪涛. 企业内部控制[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作者单位:杭州市地下管道开发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1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