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互联网+”时代企业经济转型的机遇、问题与发展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联网+”时代,企业经济转型有了历史未见的挑战和机遇,对于积极拥抱互联网的传统制造业而言可谓生逢其时,但对观念依然陈旧者就是左右为难的困境。因此,基于“互联网+”实现企业转型首先需要理念转型,使企业实现全要素的互联网化。其次,企业需要重新定位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并要持之以恒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队伍,如此方能搭乘“互联网+”的顺风车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经济;转型;机遇;问题;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082-01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早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BAT就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成立了中国的“互联网+”联盟。而在此后,“互联网+”传统制造业便成为“互联网+”时代行业转型升级大潮中最令人瞩目的热点之一。
  一、基于“互联网+”时代企业经济转型的机遇、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企业经济转型的机遇
  “互联网+”带给传统制造业最显而易见的机遇当属基于技术而快速提升的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降低以及海量信息给经营决策提供的参考等。比如,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支持,制造业有了更多条件与可能精准掌握客户的潜在需求、产品及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用机器替代人工等。
  尤其是过去大幅依赖人工的流水线上的重复作业在“互联网+”的软硬件支撑下,未来极有可能全数由自动化机器人取代。正如富士康的郭台铭所计划,十年内富士康将诞生第一座甚至一批全自动机器人生产工厂。而曾经不得不依赖众多工人从事生产的状态则将一去不返。故,从降低人工等传统制造成本角度看,“互联网+”的到来无疑给了制造业前所未有的壮大机遇。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经济转型的问题
  虽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当前传统制造业面对“互联网+”的经济转型存在的典型问题当属观念滞后。意识决定行动。当“互联网+”来势汹汹时,不少传统制造业管理方、决策者依然停留在陈旧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管理理念阶段。无法积极拥抱互联网,或者对“互联网+”不得其门而入成了这些滞后者的通病。由此带来的连锁影响则是,企业对互联网技术、管理思想吃不透、摸不準。即便部分企业也有意愿尝试“互联网+”,但往往容易陷入新瓶装旧酒式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在尝试借助“互联网+”求转型时徒有其表而无其神、不得其髓。
  比如一些传统制造业以为增加一个线上销售点就算是实现了“互联网+”,完全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工业需要彻底实现数据化,并要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得决策依据,并最大程度实现和扩展长尾效应与社交效应等。
  二、基于“互联网+”时代企业经济转型的发展路径
  (一)转变观念,全面数据化、网络化管理
  基于“互联网+”实现转型,管理理念的互联网化是先决条件。即,过去主观臆断甚至较为随意的决策管理需要借助全面的数据化实现精确管理、理性决策。而大量中层管理者组成的传统金字塔型管理层级也需要在网络化管理平台模式下大幅压缩,以扁平化管理提升管理的品质和效率。
  也就是说,传统模式下企业管理和决策常常只能由领导一人或者少数高层“拍脑袋”决定,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一切的决策都要来自于客观数据,用有理有据的数据参数值得出可以量化的决策方案。同时,一线的运营数据能够实时、平行地传达到高层管理的终端,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前后端的客服信息都能在第一时间为各作业点所掌握。如此,企业决策才能跟紧市场变化规律,不因滞后而贻误商机。
  (二)从产品导向到客户导向;覆盖全产业链
  “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渠道极大地丰富,过去强弱分明的买卖形势日渐淡化,试图延续强势卖方市场的想法已不合时宜。新形势下的制造业需要尽快从陈旧的产品导向型向客户导向型转变。即,借助网络的海量信息与光速传播,企业需要不断贴近消费者的真实意愿,采取更加个性化的营销手段满足消费端的要求,实现自身的持续成长。比如,曾经大批量、统一化的流水线生产可以尝试转换为私人定制;曾经需要耗费巨额资金的长期大量库存也应通过实时的订单数量转变为小批、多次采购甚至零库存。又如,网络无国界的属性决定了企业终将面临来自境外消费者的选择及竞争对手的挑战。因此,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转型还要进一步扩展形成全球化营销思维,直至将企业的互联网化管理理念与行为模式推广到全球。
  不仅如此,依靠无所不在的数据化生产,企业的“互联网+”式转型还要覆盖到从原材料购买到后期客服的全产业链,使生产营销的每个细节变化尽数掌握在企业手中。企业还要借助互联网化尽最大努力跻身行业龙头的第一阵营,由此得享丰厚的溢价式产业增长的红利。
  (三)强化人才培养
  “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至今不过短短数载,虽然发展速度堪称极速,但一日千里的技术成长背后依然是人才的鼎力支持。因此,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其实是助力企业实现互联网化与成功转型升级的又一关键因素。
  就传统制造业而言,现有的人力资源队伍往往呈两级分化状态,即,懂制造业技术不懂互联网,熟悉互联网又缺乏制造业经验和阅历。因此,一支实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就极为珍贵。而企业也需要坚持不懈地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这一环节不仅包括资金成本的投入,也指企业的人才培养要“走出去、引进来”,抱持开放的心态,以包容的形式和手段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接纳人才。只有当企业形成了梯形的人才队伍结构,有了一定容量的“人才池”,“互联网+”才能切实为企业所知、所用,企业才能基于“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三、结语
  “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传统制造业基于“互联网+”实现经济转型需要的是从理念到手段的价值观数据化,从过去纯粹的人工生产、感性管理逐步发展成为更大程度的自动化生产、理性与精准决策等。因此,借助“互联网+”实现企业转型首先是观念转型,其次才是具体经营手段的互联网化、智能化。这不仅是传统制造业实现信息时代转型升级的路径,也是社会经济整体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朱蓉.“互联网+”时代浙江制造业提升路径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6(2):19-24.
  [2]肖斌,赖新峰.“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柔性化生产研究[J].企业经济,2016(9):148-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54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