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绩效管理是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绩效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要求,提出了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一般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和组织,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具有显著的公益性、服务性、知识密集性等特点。它不仅提供社会发展所需的服务产品,承担公益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还通过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等,带动公众参与到公共服务中去,影响公众日常生活。但是因体制机制等多种问题,事业单位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尽到上述社会责任,甚至一些事業单位在很多方面成为了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阻力。特别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意识缺乏、部门预算约束机制薄弱、监督机制不全等问题[1][2],已难以与日益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新的市场体系相适应,财务管理改革需求非常迫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现行的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形成于1998年前后,主要依据为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对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统一规范。
  2010年以后,为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财政部先后对上述部分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新大改革举措,2014年对《预算法》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各级政府提出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新要求。
  2017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改革方案》的重要成果,财政部出台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要求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2019年起统一实行新的会计制度,为事业单位加强绩效管理,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绩效管理
  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绩效管理,是将整个财务管理看作是绩效管理的对象,管理主体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预算单位,其核心在于以绩效为目的,在关注预算投入的同时重视预算产出,为财务管理的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监督等环节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以提高财政资金配置的精准性、效益性和效率性,有效强化财务管理过程中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提升财务管理抗风险能力,提升资金的优化配置水平。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一)开展切实有效的预算编制工作
  首先,在编制年度预算时,需要按照前一年预算反馈和今年的年度计划制定具体的预算目标,并以其为中心,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其次,机关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发展规划、财务规定以及部门职责等,编织预算发展计划。第三,依据今年工作重点和上级部门要求,结合当前财力,对单位的预算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保证预算合理务实性。
  (二)开展追踪管控
  首先,需要构建符合各部门实际情况的预算绩效管理跟踪机制,及时掌握在支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疏漏。当实际执行效果与绩效管理目标发生偏离时,可需要及时上报,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或改善;其次,政府根据预算绩效的执行进度和未来计划对机关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拨款,保证资金合理配置。
  (三)定期开展财务分析评估
  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要按照既定的财务绩效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对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对相当的规章制度进行评级分析,以及时掌握单位财政支付情况,并提高指导和监督相关财务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各相关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评,对下一步财务工作进行优化,并将结果进行归档。
  (四)及时有效的反馈和应用管理
  绩效管理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在财务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不仅要确保资金使用的高效性和合理性,也要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性和部分资金的公开性,接受公众监督[3]。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绩效理念不强,成本意识有待提升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位负责人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强,尚未树立成本意识。特别是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由财务部门承担,还未设立专门从事绩效管理、监督协调等工作的管理机构,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行动滞后,管理效率较低。二是部门工作人员仍不能全面理解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在财务部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没有树立提前谋划,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编制和动态反馈的观念,使得财务预算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再次调整。
  (二)绩效管控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制度本身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预算编制方面,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一味将金额做大,而针对具体支出方面的数据核定等并没有真正开展核实确认工作,最终使得财政预算往往无法真正符合实际支出的需要,预算执行力度较弱,以至于年底很多机关事业单位仍存在突击花钱的现象,既不合理,又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在财务支出方面,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并没有标准界定,对报销制度并不明晰,从而出现将一些本应列入基本支出的会议费、劳务费等列入项目支出,出现基本支出挤占项目经费的现象,使绩效管理在后期评价时,无法真实体现单位财务效益。
  (三)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目标评价体系,主要是测算机关事业单位的绩效是否达到了当初设定的目标。二是深度的财务评价分析体系,即基于当年财务状况的深度分析,全面掌握事业单位自身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实际财务状况,为其进行科学的战略决策提供财务依据。尽管绩效评价在财务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不完善。一方面,由于引起机关事业单位对绩效考虑的注视程度不够,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没有会计报表附注及相关的财务状况说明书以及对未来具有预见性的财务分析;在分析财务状况时仅限于对财务状况的简单描述,从而变得现在的财务分析仅停留在表面。另一方面,对于是否全面达到了预算目标,并没有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从而使得绩效评价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   (四)绩效结果运用不到位,导向作用不明显
  绩效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单位绩效水平。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绩效结果运用没有完全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财务管理缺乏统筹性、计划性、协调性。单位预算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只有协调理顺了工作关系,才能将预算执行和绩效结果反馈运用做好。但在目前的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各部门的体制机制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整体预算与政府采购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导致绩效反馈机制不畅。二是预算调整频繁,严肃性不够。由于财政收支计划与实际差异存在差异,各部门预算调整较多,临时追加预算支出,导致绩效结果评价难以真实反映,弱化了绩效结果的效用和权威度,使得绩效结果流于形式。
  (五)财务监督职能弱化
  健全的财务监督机制是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但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仅将工作重点放在自身工作任务的完成上,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内审机构非常简单,将审计部门附设在财务部门下,或其审计工作由财务部分兼任。甚至一些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没有独立健全的审计机构(李莉,2012);二是绩效管理流程不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执行缺乏有效地监督措施及量化考核方法,没有真正实现绩效管理的约束作用。
  四、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绩效管理的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管理的过程,包括: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准确、完整地编制单位决算,严格执行预算;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合理配置资金;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通过加强经济核算,开展有效的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和财务控制监督,防范财务风险,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绩效管理,可以从绩效管理理念、绩效管理制度、绩效评估与反馈体系、财务监督等四个方面着手,将绩效管理贯穿于财务管理始终。
  (一)树立绩效管理理念
  首先是要改变“轻绩效”的财务管理思想,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强化各级各部门单位“一把手”的绩效理念,真正将绩效理念贯彻使用到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去。其次,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各事业单位要严格把好用人关,强化各部门責任人和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健全优化绩效管理制度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将绩效管理贯穿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保障。首先,机关事业单位应成立绩效管理委员会,由单位一把手当任绩效管理委员会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与绩效管理制度的编制和日常联络协调工作;其次,进一步优化绩效管理制度,在征求各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让绩效管理更简便易行。
  (三)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促进机关事业单位优化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建立由财务部门主导,各单位努力参与配合的绩效评价组织,打通财务部和各单位之间的互通关系,保障绩效评价能真实全面的反映单位运作情况,并可以通过反馈机制进一步优化单位工作效率。其次,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体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平台不仅能通过大量的信息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而且能通过大数据来进一步检验或纠偏绩效管理改革工作,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绩效水平。
  (四)落实绩效监督责任
  绩效结果的有效运用是强化绩效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路径。首先,加强绩效管理分析,提高绩效评估和预警的权威作用,使得绩效成果能够真实反映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问题。其次,要加强监督,落实责任主体。实施管理绩效审计,构建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为绩效结果的运用提供制度保障[4];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部门协调性,压实责任主体。一旦绩效结果发布,由责任主体牵头落实,并及时提交落实进度,强化绩效结果的合理运用[5]。
  参考文献:
  [1]初良霞.预算绩效管理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 (4):181-181.
  [2]李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陈学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J].财会学习,2018 (9):28-30.
  [4]任立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5]邢艳华.从绩效管理模式出发探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7 (5):71-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13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