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工科建设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引领未来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当前国家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种工程科技人才。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OBE教育理念是以培养人才为核心要素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对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OBE理念;应用型;导师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2.102
[中图分类号]G642;U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2-0-02
0 引 言
2017年2月,教育部为了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推进新工科建设,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来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探索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着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随着我国本科生规模急剧扩大,现在的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规模发展和社会需求,应用型本科生培养的整体质量需要提高。因此,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构建和完善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1 新工科的含义与目标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林健认为:“工科”指工程学科,“新”包含3方面含义,即新兴、新型和新生。新兴学科是全新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学科,主要指从其他非工科学科门类孕育、延伸和拓展出来的面向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新兴学科,例如光伏、锂电池和基因工程等。新型学科是传统学科的转型、改造和升级,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学科,是针对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进行转型改造的新型工科。例如,机械、土木、化工等工程专业学位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做出的调整。新生学科指不同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包括现有不同工程学科的交叉复合、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等产生出来的新生学科,例如,计算机与艺术交叉融合产生的数字艺术等。
新工科的主要目标是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引领未来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指通过新工科培养的人才,可以直接服务于国家提出的系列重大战略,以实现中国梦、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满足产业需求指通过新工科建设,培养出国家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种工程科技人才。引领未来发展指高等学校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前布局建设新工科专业,及时培养引领未来发展的工程科技人才。对于新工科人才应该从“品德、知识、能力、综合”4个维度进行培养,以期获得优秀的道德品质、宽广的知识背景、深入的专业知识、独立的思维能力、良好的交流能力和持久的学习动力等6方面的素养与能力。
2 OBE理念及导师制内涵
OBE是目标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简称,亦称能力导向教育、成果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OBE最早在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的教育哲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是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Intend Learning Outcomes)为目的来开展一切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并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OBE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需要教育者清晰构思学生最终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并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从OBE理念出发,探索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导师制培养模式从目标导向出发,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在校本科生配备导师,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直到毕业。导师按照OBE教学理念,从“品德、知识、能力、综合”4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导师团队中可以吸收行业或企业中的优秀人才,组成行业、企业和学校协同的导师团队,打破关起门来办学的传统观念,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校企共赢。
3 应用型本科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对策
本研究以“卓越计划”和“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按照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设计导师制培养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3.1 确定导师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研究生导师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导师制有不同的定位,需要与学分绩点制进行区分。在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时,导师制是学分绩点制的重要补充。同时,本科生的导师是学生学习专业课过程中以及实践中的指导者,不应该承担辅导员和班主任理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导师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只有明确导师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
3.2 创新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
在新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导师制应通过科学研究与实践锻炼渠道,树立以OBE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意识,进一步帮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能够从学习、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并积极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活动。同时,应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鼓励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相应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享受科技创新的乐趣,这样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大学生比赛项目的质量,使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培养出能够适应新工科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导师制应以科研指导为主导地位,日常指导加以配合的模式进行开展,这就需要导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全方面指导学生的思想道德、专业素养、科研能力以及未来职业方向等问题。在刚入学阶段,导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当前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借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阅读文献、分组讨论、集中答疑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导师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科研活动和学科竞赛。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后,导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科研选题,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整理与分析相应的实验数据,完成软件算法及科研论文编写。在大学的最后阶段,导师通过指导毕业设计,幫助学生全面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3.3 強化产学研合作的导师团队建设
产学研合作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渠道,也是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新工科理念要求高校以OBE理念为核心,即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反向设计和持续改进,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因此,需要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比较稳定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教学条件和广阔的创新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激励机制,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企业人才担任学生企业导师,企业导师按照工程项目研究的周期,以产品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过程为载体,将设计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螺旋。企业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适应新工科的未来工程师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学校也要为企业导师提供短期培训,强化企业导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进一步提高企业导师的人才培养能力。
3.4 完善导师制及相关管理机制
在导师制中,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是提高适应于新工科建设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质量的基础。对于师生双方在导师制中的关系,应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作为主体,不再单一由导师对学生进行监督,而转为师生双方双向监督管理制度或相互激励机制。在指导过程中采取系统的指导管理制度,如监督指导过程,评价指导方法,考核指导结果等。同时,导师作为导师制中的主导角色,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励导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导师制的工作应与普通教学工作等同,为了在认识、行动和待遇上激发导师的主动性,可将工作成果与评职晋级、评奖评优相关联。同时,导师制作为教育管理体系的一环,需将其纳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并给予相应的学分,从而进一步提高新工科建设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
4 结 语
本文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改革的迫切性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OBE理念为指导,对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确立目标导向,能够打破原有的传统观念,充分调动各学科的积极性,为深层次、多角度培养各学科人才注入活力。通过目标导向,高校可以创新导师指导模式,构建一支校企合作、结构合理、运转顺畅的导师团队,积极探索以导师制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切实发挥作用,从而实现新工科建设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民,孔寒冰,张炜.新工科:从理念到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
[2]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2017(3).
[3]刘衍聪,李军.基于OBE理念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
[4]王晓芳.成长导师制的内涵、困境及超越[J].教学与管理,201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57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