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权责发生制,是一种综合性财务金融管理方式,它具有辅助性、引导性、约束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结合权责发生制的相关理论,着重对其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达到科学利用财务管理手段,为事业单位金融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方法引导的目的。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为“应收应付制”,是以本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的综合性业务处理策略。研究表明,将权责发生制应用在企业会计改革体系中,有助于建立科学性、系统性的金融运转实践模式。由此,关于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要点探究,将是国内事业单位经济资源管理的方法。
一、科学调配企业财务核算结构
事业单位的金融管理体系更新,应在权责发生制的辅助下,制定科学的企业财务核算结构[1]。一方面,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等方面,都要实行规范性制度管理,并将会计账目管理内容落实到具体的会计工作人员之中;另一方面,企业财务运用必须要实行科学的阶段性核算,避免事业单位中会计账目信息的“堆积”现象。
如,某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改革后,就实行了权责发生制。一方面,该企业管理人员按照国家事业单位管理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框架式的会计金融资源管理标准,其中包括:事业单位中日常支出、特殊性支出因素的资金应用去向、阶段性收益资金的记录管理等内容。另一方面,单位还针对内部具体情况,制定了每周一次部门内账目审核管理要求、每日资金流动情况汇报制度,以确保事业单位中每一分资金的流动,都必须做到上部和下部同步管理的状态。
以上案例中所提出的,按照事业单位的具体要求进行会计实施方法调控,一方面是从事业单位会计总体规划管理的层面,进行会计资产综合调配;另一方面,是从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针对性实行权责发生调控,该种整体与部分同步实践的会计资本管理方法,可有效解决事业单位中,会计账目整合不及时造成的资金管理信息错误问题。
二、形成科学的会计报表
运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调节会计报表的方法推进改革。即,无论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目如何调整,都必须要做到单位内部资金流动的表格化记录。
如,某事业单位借助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改革期间,企业就通过调节会计表格的方式,解决原有账目记录内容混乱的问题。其操作过程包括:(1)建立以项目收益项目资金管理为基础的资金阶段性流通管理信息表,初步形成账目管理标表框架;(2)每日进行一次会计报表总结,形成账目报表阶段性归纳的辅助性报表;(3)若企业财务报表中出现额外资金流动项目,可在备注栏中具体填写账款的应用去向,并阶段性进行账目信息准确性核对。
该事业单位实行的权责发生制下制定会计报表管理策略,不仅可确保事业单位每日的项目会计信息明确,还能够在日结统计、备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事业单位资源的变化趋向,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跨级账目资源综合利用,形成更加科学的资源应用趋向引导。
三、建立健全会计监督考核体系
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的有机融合,在于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考核制度。即,权责发生制仅仅为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个经济资源综合管理的结构,而并没有对会计资源的资源管理体系制定相关辅助标准。为实现事业单位的综合开发,就必须要进行外部管理要素。
如,某事业单位在会计改革阶段实行权责发生制后,为确保该项制度以有序实施,企业管理人员就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岗位内相互监督和岗位外相互监督机制。所谓岗位内监督机制,是指企业会计之间要相互进行日会计账目记录的相互监督,避免出现账目记录不全,或者日常管理疏漏的问题。而岗位外部监督机制,是指企业会计人員要定期在企业内,进行单位所有账目记录情况公示,也要将部分数据公布于社会,接受大众的监督。
该事业单位所采取的这种账目综合管理策略,首先利用权责发生制构建科学化、体系化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其次,利用外部监督、职务之间互相监督体系,弥补单纯性权责发生制实施中存在的漏洞,由此,该企业借助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改革后,能够实现单位内部金融财务资源的综合调配。
四、形成会计权责循环模式
打造良性循环的会计权责循环模式,也是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改革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只有在事业单位中形成良性循环的权责发生制实施体系,才能彻底打破当前单位资源管理不当的恶性循环体。即,权责发生制,不仅是一种资源管理方式,也是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引导体系。若事业单位仅仅看到权责发生制表面上的作用,而忽视了事业单位本身服务社会的目标,也无法保障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长效应用。即,我们所述说的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是迎合社会发展一般性规律的实践过程。
如,某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推行权责发生制时,管理人员首先结合近五年来事业单位发展资料,从单位收益、支出、报销、核算等方面,全面性统筹会计管理信息,并利用折线图对单位会计工作开展的状态,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其次,为推进权责发生制实施,单位管理人员提出了“局部调整-整体调整-问题调整”三步走战略。其中局部调整是指着重从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工作开展方面进行具体性工作探讨,它包括账目统筹,收益、损益表核算等方面;整体调整部分主要是指从事业单位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趋向上出发,宏观性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权责发生制的调节,它包括事业单位年度资金流动状况等方面。问题调整部分主要是指权责发生制具体实施期间,所出现的局部性问题,如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统计数据存在误差等情况。
以上关于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在会计管理中的应用探究,就是构建循环体系模式下的具体实践案例。该事业单位不仅从整体发展层面上分析问题,还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局部问题出发,这种宏观与微观相互结合的战略,迎合了市场经济发展下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五、创建良好的权责实践环境
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的应用,也体现为创建良好的权责实践环境。这里所说的“实践环境”,主要是指人文环境。一方面,事业单位内应形成良好的权责发生制认识理念环境。这样新体制具体实施时,才不会出现因为内部人员认知高度较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盲目性应用、无目标性应用的状态;另一方面,权责发生制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机结合,也对在职人员提出了专业素养方面的更高要求。即,我们所说的高水平、专业性的会计工作人员,这也是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要点之一。
如,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实行权责发生之后,为打造良好的权责发生制实践渠道,单位管理人员首先结合在职人员的文化素养、水平,实行了一次权责发生体制的集中性普及活动,并着重对会计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新责任制度的全面性讲解,手把手的指导在职人员如何将新管理条件应用起来;同时,该事业单位还进行了新型会计工作实践技术、方法指导,以专业的会计工作新方法、新思路进行人员能力的提升。该种权责发生制模式,在事业单位中循序渐进地展开,工作持续开展一个月后,单位内会计管理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改善提升。
本节案例中所提到的内容,正是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应用的体现。该项策略不仅从事业单位专业在职人员的角度上分析问题,也从单位整体文化环境上进行权责发生制的引入。由此,策略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六、结论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分析,是我国企业资源综合调配的理论要点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科学调配企业财务核算结构、形成科学的会计报表、形成会计监督考核体系三方面,探究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改革中应用引要点。因此,本次研究结果,将为城事业单位改革实践推进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孟泽红.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浅析[J].纳税,2018,12 (34): 1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0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