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积分制优化复习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复习阶段的考试训练中,将成绩进行有效的整合,以积分制的形式,形成一个有效的、动态的、可操作的推进系统,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复习更有效率、更有效果。
【关键词】数据;积分制;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06-0064-03
一、尝试积分制——对考试训练的优化
在中考、高考之前的复习阶段,为促使学生适应考试的要求,常常会进行有针对性的考试训练。学生通过一系列涉及“基础知识”“热点专题”“常见题型”模拟考试,在“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训练课堂化”的过程中,更加熟练地掌握基本内容,提升考试必需的判断、分析、演绎等综合能力[1]。
这一系列考试,会产生一系列考试成绩,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复习状况,进行更有效率的复习指导。
在国际赛场上,F1方程式赛车以标准化著称,一个赛季有固定的比赛场数,参赛车辆的重量、轮胎的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比赛也是在封闭的环行线路进行的。最重要的是对比赛成绩进行整合,采取了“积分式的赛制”,就是每场比赛前十名获得不同积分,选手中总积分领先者获得最后的优胜。
这种积分方法的好处是:参赛者在某一轮比赛失误,并无关大局。只要在其他比赛中能进入前十,也可获得好成绩。因为只要进入前十名的次数越多,成绩就会越好。这要求参赛者稳定地保持较好状态。可以说,这种比赛比的是“长时间的坚韧”和“高水平的稳定”,这也是一个合格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
所以,笔者在考前复习阶段,先后进行了34次考试训练,在其中的两段试用积分制,结果取得了良好的复习实效。在复习阶段,课堂上没有主动讲一个知识点,只讲学生考试中的缺陷(态度上、能力上、知识上),然后为学生提出“改良”或“优化”的建议,并督促他们去完成和改进。而所带毕业班的学生,获得全优的成绩。
二、构建积分制——完整的推进系统
积分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性体系,需要用系统思维方法,进行通盘考虑,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动态的、可操作的推进系统。
(一)固定化——试题的选用
固定化是为了所得数据的可比较性,保证它的可信度。
F1方程式比赛中的赛车,长宽高、动力、轮胎等都有严格而统一的规定。而积分制中试题的题量、难度、分值都有一定的衡定性。在考试训练中,采取“积分制”的两个阶段都做到了题量统一、难度统一、分值统一。
第一段在第一轮复习的初二板块,五次考试。每一次考试50分,其中选择题15个(30分),非选择题2个(20分),使用的资料是《新中考》。
第二段在第三轮复习的模拟冲刺板块,四次考试。每次考试84分,选择24个(48分),非选择题4个(两个简答,一个综合,36分),使用的资料是《中考制高点》。
为鼓励优生,在正式题之外,还设立了附加题。做了附加题不算正分,但如果排名进入前10名,可以在积分上有奖励。
(二)阶段化——时间的安排
阶段化是为了优化复习的过程,对考试训练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排序。
F1方程式赛车的比赛都有固定的比赛时间,热身圈、正式比赛。
积分制中,考试只是训练手段,不是目的。所以,要合理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长。一般在前15分对前一次考试训练进行点评和错题解析,并简要勾画本次考试涉及的核心知识,在后25分进行考试训练。
前15分钟,是对上轮训练的及时反馈和本轮训练的简答预热。后25分钟,则是在训练中固化知识,培养能力。
在考试后,教师应立即批阅,做好错题统计,从中发现学生在态度上、能力上、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下一轮考试训练的前15分钟进行新的点评和解析。
(三)标示化——试卷的处理(警戒线与红黑箭头)
标示化是对单次考试训练结果的一种处理。
F1方程式赛车的比赛中,各车队都会按自己的实力设定单圈最低速度(警戒线),场下的教练会随时向场上选手通报他的情况。
积分制中,每次都要划定警戒线,一般划定在得分率的70%~80%间,可以根据难度和当场考试训练时学生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考试训练成绩处于警戒线以下的试卷,用特殊的记号标出(划圈),让试卷的主人警覺。此外,比较本次与上次训练成绩,进步的用红色向上箭头标出,并标出上升的分值。退步的用黑色向下箭头标出,并标出下降的分值。
警戒线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在本次考试的“完成度”或是“达标程度”,而红黑箭头及时让他们了解自己学习效果和学习状态的起伏变化[2]。
当学生连续三次低于警戒线,教师将对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端正态度,在辅导中发现其在知识上、技能上、过程上、方法上的偏差或缺失,并及时进行弥补或引导。
(四)全面化——积分的换算
全面化,是在对学生考试训练结果整合的基础上,对复习效果的达成、学习态度的转变进行一种数值形式的换算,既考虑到学优生,又考虑到学困生,甚至考虑到科代表的劳动。
F1方程式赛车比赛中,采取了积分制:从第一名到第十名按25、18、15、12、10、8、6、4、2、1,最后积分相加,根据累积分分排列出优胜者。
根据学生现状,以“奖励优秀,鼓励进步”为原则,制定如下积分制的基本办法。
基本积分:每次考试前十名有积分,1、2名10分,3、4名8分,5、6名6分,7、8名4分,9、10名2分。进入前10名的,如果做了附加题在所获积分上再加
1分。
奖励积分:考试成绩比前一次提高10分,获得4分的奖励分。在一次考试中,所有提高10分的同学中,提高最多的获得5分的奖励分。 特别奖励:成绩虽低于警戒线,但在连续三次考试中,成绩都有提高,获得3分的奖励分。
末轮奖励:一轮训练前几次成绩低于警戒线,最后一次超过,获得2分的奖励分。
末位奖励:年级排名最后一名,考试中每超过一位同学,获得1分的奖励分。服务奖励:科代表认真完成一次勤务服务,获得1分的奖励分。
基本积分,鼓励学生尽可能保持优秀的状态。最后积分靠前的,总是多次进入前十名的同学,某班一位同学,没有一次获得第一名,但状态稳定多次进入前十,获得最后的优胜者。附加题的难度较大,一般的学生难以完成,所以只鼓励基础好的同学完成,只有前十名的同学完成可以获得1分的附加分。
奖励积分,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考试成绩与考试态度成正比例关系分布,成绩越差的学生越容易获得奖励积分。
特别奖励,一部分“学困生”经过努力仍然不能在一次考试中进步10分,但能够不断地进步,特别奖励就是为鼓励他们的“持续性进步”。
末轮奖励,是针对那些在考试训练中“屡败屡战”的同学,他们通过努力终于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并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这是对他们坚持的一个肯定。
末位奖励,是针对成绩排名最后的那位同学,鼓励他能够在“不放弃”实现超越。
服务奖励,连续考试,频繁的数发、收取试卷,需要一个非常负责的科代表,他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之外,为同学优质的“服务”,所以要给予额外的鼓励。
三、善用积分制——对学生成长的关怀
积分制能够展现学生在复习阶段的状态变化,把他们复习的达成度、直观的展现出来,能够更好地体现教师对他们发展变化的关注。在运用过程,笔者采取了以下的路径。
(一)注重向上发展,鼓励后来居上
表1是某班在一次考试之后的排名表,分数前一个为正式题得分,后一个为附加题得分,↑表示成绩较上次进步,→表示成绩与上次相同,↓表示成绩较上次有所退步,在箭头后面的数字表示成绩较上次的升降分数。(为稳妥起见,表中不使用学生真实姓名)
排名有两个原则:第一,正式题分高者居前;第二,同分者,进步大者居前,其后为保持者,然后是退步者。
本次考试前十名都做了附加题,所以在基本积分10、8、6、4、2之上都获得1分的积分,所获积分为11、9、7、5、3。
前三名小毓、晓晓、小莲都是50+14,但小毓、晓晓比上次考试进步了2分,并列第一,获得11分的积分。小莲没有超越,只能排名第三,获得9分的积分。正式分同为48分的小涛等五位同学,根据进步的程度排定先后顺序,小涛进步最大(10分),排在最前,列第4位,获得9分的积分。小麒、小源、小琪、小毅依次排在后面,列5—8位,获得7分与5分的积分。
表3是特别奖励,课代表小源在考试训练中,工作认真负责,多次协助教师,获得3分的奖励积分。
表3中的越狱者A和B,是指在前四次考试中没有超过警戒线,在第五次考试超过警戒线的同学,为了奖励他们,给他们2分的奖励分。
基本积分、奖励积分都体现出对于学生取得进步的充分肯定,把他们的进步用一种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二)及时通报变化,进行积极引导
在采用积分制的考试训练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当堂试卷的批阅、成绩统计与成绩标注,在登分时进行两次成绩的比较,再次在试卷上用红黑箭头标注出升降与升降的分数,排列出成绩前十名与进步10分以上,发现警戒线下是否有连续进步的情况,其间还应完成错题统计,并发现非选择题的缺陷或亮点。
在此之后制作出PPT,把积分变化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根据数据的变化,推测出学生状态的变化,和他们一起分析可以采取的措施。
表4中的英葆同学,是一位极为聪慧的孩子,但他是一位“摇摆小王子”。“小王子”是形容他的聪慧,五次考试中,三次进入前六名。
“摇摆”是形容他虽然聪慧,但他的成绩不稳定,第一次为第一名,第二次下降到第五名,第三次上升到第一名,第四次又下降到第三名。其状态极度不稳定,而且在做题时思路过于狭窄,失分严重。所以,在第四次考试后,及时与该同学进行沟通,对解题思路方面进行了点拨。而该同学在第五次考试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稳定在第三名。在课堂上,对他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让同学们认识到解题思路的重
要性。
思怡同学是“八强”中的“考神”,因为她每次考试都获得积分,而且最低都有5分(第7、8名),状态保持得最好、最稳定,所以她的积分最高。通过她的成功,引导同学们去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好的结果一定有好的过程。大家发现,她的成功来自于她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
俊杰同学在“八强”中排名第二,这是一个极为聪明的同学,但在第一次考试中态度极不端正,卷面分很低,没有获得积分。但在考试后,及时端正了态度,在随后的第二次考试中,取得巨大进步,进步10分(有+4的奖励积分),并排名班级的前两名(有11分的基本积分)。而在第三、四、五次考试中,保持了较好的状态,考试成绩都在班级的前四位(两次9分,一次11分)。在探究中,大家认识到学习态度的转变对于学习的积极意义。
(三)利用幽默名称,激励鼓励进步
一位小学特级教师说“好学生是巧妙的‘夸出来’的,是幽默的‘批评出来’的”。所以,利用幽默语言对他们及时有效的点评,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用“越狱者”形容以前成绩不好(警戒線下),现在成绩提高(警戒线上)的同学。“越狱者”如果保持较好的状态(警戒线上),称他们“在安全区里开始新的修炼”;“越狱者”如果不能保持较好的状态(跌到警戒线下),称他们“回到基层,开始新的磨练”。
用“摇摆小王子”形容聪慧而状态不稳定的同学。
用“考神”形容状态稳定的同学。如表4、表5中的思怡同学,状态保持在高位,称为“高大上的
考神”。
用“落水者”形容状态一直很好,偶尔一次考试失误(警戒线下)的同学。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长期落后的同学(成绩多次低于警戒线),形容为“明日之星”,五次低于警戒线的称为“五星级明日之星”,把帮助、督促他们的辅导称为“明星培训”。鼓励他们通过努力,早日成为“越狱者”(成绩超过警戒线),而成绩虽然没有超过警戒线的,但保持连续进步的,称为“越挫越强的勇士”。
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称谓,化解了学生因考试失败的挫折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总会被及时的肯定,使他们更加关注考试的过程,淡化他们对于考试结果的焦虑。
用积分制优化的考试训练,试图在复习阶段,利用“只有奖励没有惩罚”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进行复习。这要求教师静下心来,从关心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的静态思维,过渡到关心学生成长的动态思维,有意识地“巧”用考试,将成绩进行整合、排序,让数据“说话”,在分析数据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变化,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复习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李焕超.探究让课堂充满灵动[J].广西教育,2016(12).
[2]钱红华.创设生动情境 构建灵动课堂[J].基础教育论坛,2012(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