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崔圣为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快速崛起,已经占了民营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容乐观,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作为资金提供者的商业银行,却由于央行贷款额度的限制、内部审核机制的约束、民营企业先天的不足等原因,难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本文站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在基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前期实践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实践和商业银行信贷政策设计一套适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重点探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拥有精准信息的大数据决策支持平台和其在地方的实践,并分析其运行以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台州
近年来,由于“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体系变得越来越透明,因而,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信贷的“最后一公里”就成为了目前业界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了地方性的征信大数据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浙江省台州市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因此这些实践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为此,笔者对这些做法进行了调研和总结,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研数据分析
1.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
我们主要从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资金运用情况两个角度来对融资需求进行调查,当问及中小企业是否有资金短缺现象时,82%的中小企业表示自己曾经或正在长期出现资金短缺情况,只有18%的表示从来没有缺钱的时候。调查发现,当前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其中有53.5%的中小企业有300万元或300万元以上的贷款需求。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非常旺盛。此外,有近40%的中小企业表示自己的贷款项目能达到10%以上的收益率,这也是他们急需贷款筹资的重要原因之一。高额的投资回报率以及短时间的急需资金,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解决资金短缺的具体方式。
2.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
课题组的研究表明,目前银行贷款是台州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在银行的贷款结构中,中小企业贷款额占所有贷款额37.63%,是银行贷款的主力军。此外,在银行贷款的操作层面,中小企业的贷款呈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银行倾向于抵押贷款。调研显示,2018年度,中小企业贷款比例中有77.5%是抵押贷款,而且这个比例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二是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呈现两极分化。随着企业运营数据的不断透明,优质企业越来越成为了各大银行争抢的对象,但是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存在着不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条件和寻求担保难的问题,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这导致了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两极分化。
3.企业融资成本过高
从调研来看,中小企业的平均一年期融资成本大约占到了所借金额的26.53%。这样的成本在笔者看起来是非常惊人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项目的“刚性”利率较高。调研显示,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的贷款项目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抵押贷款,一种是担保贷款。相对来说,抵押贷款的利率较低,一般年化利率在5%-8.5%之间,而对于信用担保贷款的利率普遍较高,通常维持在年化利率6.5%-15%左右。二是抵押或者担保贷款的中间费用很高。虽然抵押贷款的年化利率较低,但是抵押贷款在办理过程中需要提供资产评估,其评估费用通常为担保物价值的0.05%-0.3%左右。此外,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通常还会让企业对标的担保物投保。通常情况下其保费约为担保物价值的0.03%-0.25%之间。由于抵押物通常为百万起步的大宗房产或者土地,因此,其实际费用相当可观。而对于担保贷款,商业性担保则一方面要收取较高的手续费,另一方面,大部分担保机构还要企业缴纳贷款金额的5%-15%作为担保保证金。因此,无论是抵押贷款还是担保贷款,其中间费用都非常高昂。三是民间借贷的高利率间接拉高了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调研显示,由于从银行获得贷款手续复杂,周期长,因此有31.5%的企业严重依赖民间借贷融资。其年化利率随着企业的信誉等因素而浮動。但是普遍在1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30%。由于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往往更需要用钱,有5.8%的企业无奈只能承受年化24%以上的高利率。这也使得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4.企业获取的资金并没有完全用于发展
调研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的信誉有高低,业绩有好坏,因此,其能从银行获得的低息贷款额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就导致一些能从银行获得较低利率贷款的企业获取资金之后,将资金高利转借、偿还其他贷款、投资于房地产、理财项目和股市等,其比例约占企业获得总贷款数的28.53%。这样,不仅提高了贷款的风险,也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
二、台州市征信大数据平台的实践和探索
从前期的调研我们不难发现,降低银行的审核成本和风险,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额度是近年来各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传统、官方的银行征信系统,并不是由大数据构成的,它只是商业银行贷款手续的一个环节,无法准确评估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信用等级和偿债能力。为此,近年来台州市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征信“大数据”平台,并做了以下探索:
1.全方位征集信息
个人和企业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免在政府的各部门留下很多数据,如:发票、纳税额、诉讼情况、专利情况、企业法人数据、有对外贸易情况、政府补助情况、缴纳五险一金的情况等等。以往,这些数据都是静静地躺在各部门各个科室的电脑硬盘、档案室里,并没有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为此,台州市从2015年开始,在黄岩区开展了相关的试点工作,并于2018年9月起在全市初步推开。其主要做法,一是明确信息征集内容。在个人层面,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履职履责信息、社会信用信息、社会管理信用信息、表彰奖励信用信息、社会公益信息、其他个人信用信息等七个方面,从企业来说,则以“天眼查”的基本数据为基础,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基本上涵盖了征信数据的各个方面。二是畅通信息征集渠道。具体采取三种方式征集:针对个人申报的相关信息填写《信息申报表》并经个人声明、单位审核、后台审批后方可采用;组织调取专门信息,即由纪检、组织、公安、金融、法院、税务、工商等部门每季提供相关信息;群众推荐举报单项信息,设立专线电话受理群众推荐和举报。 2.制定规则和算法,对数据进行量化计分
征信大数据评估的核心是把抽象的信息转化为具体可测算的评判依据。台州市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评估细则,确保信息评估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一是量化分值。充分考虑分值、分档的合理性,采用百分制计评的方式,默认起始分值为80分,对个人和企业的征信数据赋予权重,并进行加权量化。如个人在开展经营活动中无证营业,不依法办理相关证照的,扣10分;因不诚信经营被投诉记录在案的,每次扣10分。二是划定级别。每年一次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级别进行评估,A级(90分以上)为先锋级别,B级(70分-90分)为合格级别,C级(60分-70分)为警示级别,D级(59分以下)为整改级别,E级为不合格级别。同时,对一些特定情节,给予直接定级。如社会管理信息中,骗领社会保险金的,直接评定为D级整改级别;对见义勇为情形的,只要经过一定程序认定直接评定为先锋级别A级。三是建立档案。通过大数据系统智能自动生成企业和个人的征信档案,便于共享查询,实行一人一档,专档管理。征信信息设定评估时效,一般信息的评估有效期为1年,开除党籍、刑事处罚等特殊信息的评估有效时限为5年。
3.以征信数据为保障,对企业进行授信
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量化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发挥实效。在解决个体户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上,由地方主导的征信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可以直接和地方性商业银行进行互认。地方性商业银行对于征信平台评定为A级的,可放宽信用担保条件,并且银行授信额度提高50%以上;对评定为D、E级的,将采取减少授信、限制贷款、列入黑名单等措施。这样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综合审核效率,降低了审核成本。而中小企业通过这个平台,也减少了其他资料的提供,缩短了放贷的时间,这无疑提高了他们的融资效率。此外,台州市还探索将评定结果向金融、就业、民政、社保等社会领域拓展应用,形成体制外的认同体系,提高评定结果“含金量”。
三、思考和启示
1.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平台应该进一步推广
本文以案例研究的形式研究了台州市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平台,但是,这套体系在运用的时候,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台州市政府作为地方政府,其制定的标准属于地方标准,对于大银行,特别是国有四大行来说,这套标准不一定适用。导致大银行仍然以其自有标准运行。但是,从目前全国的情况来看,类似于“天眼查”这样的商业性大数据平台已经建立,其数据也是相对完善的。未来,随着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和各地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建立起一套由政府主导的、权威的、科学的、全国性的大数据平台,将是趋势所在。
2.信用评估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科学的信息标准体系是开展政府主导的征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前提。提升信息系统的科学性,首先要确定科学的征信标准,确定哪些信息需要征集、哪些信息不需要征集,明确对哪些行为进行鼓励,对哪些行为进行惩罚,以提升征信评价的导向性。一是要引入专业模型和数据分析。针对当前的信息评估体系主要建立在实践经验和目前实践认知基础上的现状,要进一步加强对数据的后期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运用,来提升征信标准设定的科学性。二是完善征信数据的救赎机制。征信大数据平台的目的是提高整个社会讲信用的水平,降低银行的审核成本。按照这一要求,企业和个人在扣分后,可按照“道德救赎”的评分细则,通过参加教育帮扶和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将功补过、获得加分。在下一阶段的工作过程中,将进一步优化“道德救赎”分值的设定,体现道德引领的导向性。
3.信息征集的动态性、全面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获取方式仍然以人工为主,其运行严重依赖于各级单位的管理员。因此,有些数据仍然相对落后,为了在年底前完成任务,不少单位会选择在年底进行集中申报,而有些单位由于人事变动,长期缺少管理员,可能好几年都没有数据更新。这就导致信息征集的动态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題。此外,这套数据平台在算法上仍然存在改进空间。由于其运行严重依赖各级单位的管理员,系统本身仅仅只是一个数据库,其在运维上仍然缺乏作为一套合格的决策支持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和智能预测。此外,该平台是2015年底开始试运行,一些数据的壁垒仍然有待打破。因此,在今后要积极借鉴应用国外建立的财务公开、结果导向、痕迹管理、行政监督等各种有效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同时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征信“大数据”平台的全面性,使这套系统更智能、更完善、更有效力。
参考文献:
[1]王露祎.阿里金融小微信贷运行模式及其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4(9).
[2]张磊.阿里小贷业务发展模式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4(5).
[3]杨丰来,黄永航.信息不对称与信贷市场风险[J].金融研究.20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18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