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政府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网络舆论对于政府开展政治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积极的舆论能够带来更大的推动力,但消极的舆论也会阻碍政府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讨论互联网背景下政府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为政府借助互联网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政府工作;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1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
  1.1 网络舆情引导有利于规避流言传播
  网络上的信息量庞大,传播速度极快,而且信息的来源渠道非常广,难以进行有效的把控,这就导致了网络上的一些负面的流言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其中,互联网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极强的交互性,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人们能够实时地进行交流,人们也就有了更大的兴趣参与到社会事件的讨论中来。而网络上对于事件的讨论,就容易滋生谣言,而这些谣言就有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传播给不明真相的群众,从而引起社会的恐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政府就必须要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及时破除虚假的谣言,避免引起对社会大众的误导。
  1.2 网络舆情引导有利于政府应对危机事件
  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发布新闻消息的时候,通常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相较于其他媒体渠道,政府的官方消息会显得有些滞后。而网民由于通过普通的社交软件获取信息更为快捷,因此就更为愿意与一些非官方的社交软件进行互动。然而,这些社交软件的弊端就是信息的真伪无法保证,尤其是在发生一些严重的危机事件的时候,这些媒体的信息内容的真伪有可能无法把控。合理地运用网络舆情引导,能够让政府更为及时地发现并且处理危机事件,从而稳定社会大众,避免让虚假信息进行发酵。
  1.3 网络舆情引导有利于政府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互联网带给人们进行信息交流便利的同时,也由于其言论自由的特征,导致了对于网民的约束难以准确地把握分寸。因此一些团体或者个人,为了吸引更多的网络关注,会以一些低俗的图片、视频等媒体信息来吸引网民,也有一些人为了博取存在感,而刻意制造话题,而对于信息的真伪却丝毫不负责任。而为了净化网络舆论环境,政府就必须要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同时加强对发布信息当事人、媒体平台等进行严格的监管,规范互联网使用规范,给广大网民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2 政府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舆情形势复杂
  在网络时代,自媒体的参与,让网络舆情环境变得更为复杂,由于网络上高度的言论自由,使得网民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体。而网民数量庞大,且由于学历、行业、生活环境等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使得网络信息更加复杂多样,并且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件的看法不一,各种持有自己的意见,就有可能会通过网络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另外,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进步的速度极快,对于网络的监督依旧存在盲区,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环境,政府的网络舆情引导力度依旧不够。
  2.2 政府进行网络舆情引导的意识不足
  一是政府缺乏网络舆情风险意识。许多政府干部面对网络上的言论,最开始只认为这是网民的闲聊议论,只有当事件转变为舆情危机的时候,才迫于舆论的压力而采取措施;二是政府缺乏网络舆情引导的责任意识。面对网络言论,政府在部分情况下,选择消极应对,不能主动承担责任,试图以镇压的方式,扼制网民的言论,但这种应对方式只会让群众怀疑政府的工作能力,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三是政府缺乏自媒体意识。在网络上,政治问题似乎是敏感话题,不允许随意讨论,网民对于与政府相关的事件敬而远之,并不愿意通过官方渠道与政府沟通,而政府也未能充分意识到自媒体的重要性,无法发挥网络舆情引导的作用。
  2.3 網络舆情各主体之间缺乏沟通
  网络舆情中,除了政府之外,社会大众以及各类媒体,也是主体。但由于我国传统的管理体制问题,使得政府通常都是通过内部沟通来进行决策,却很少与其他主体进行沟通。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政府所得到的信息,只是官方渠道,经过筛选之后的信息,而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信息的遗漏、扭曲和造假,无法得知人民大众的真实意见。当大众的意见和建议长期得不到回应和反馈,人们也就不愿意与政府沟通,而是通过其他渠道,甚至是比较极端的手段进行宣泄,严重情况下,就有可能引发负面舆论。
  2.4 网络舆情相关机制不完善
  一是政府还未能及时地建立专门负责网络舆情引导的机构。在面对网络信息时,缺乏舆情的监测,无法进行及时的舆情预警,也就无法针对网络舆情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缺乏专业的技术设备和人才。网络舆情引导,首先要及时地获取网络信息,明确舆论导向,但由于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建设还不到位,缺乏高技术设备和人才,也就无法获得技术上的支持;三是网络舆情引导方案同质化。针对网络上的言论,政府所采取的引导手段基本类似,难以发挥真正的效用,甚至可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无法真正做到网络舆情引导。
  3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3.1 政府要及时把握网络舆情引导的时机
  第一,政府应当树立危机公关意识,提升网络舆情控制能力。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之下,相比于自媒体来说,政府的信息发布稍显滞后,难以抢占信息第一发布时间的契机,但正是因为如此,政府更需要提升危机公关意识,当社会上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要及时地通过政府的官方账号,积极地开展公关工作,以官方权威消息,安抚民心,让政府成为舆论的主导,控制舆情的扩散。
  第二,政府要及时澄清网络流言,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由于网络{息的不稳定性,一些新闻信息在发布之后,总会产生一些虚假的流言,甚至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会恶意制造流言,危害社会大众。因此,政府在面对网络事件时,应当积极地做出回应,以真实、可信的信息和公正公开的方式,稳定民心,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让网络上的流言无法继续传播。   第三,政府要注意官方用语及态度,提升网络事件解决的效率。在面对网络事件,政府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时,官方人员不止是要及时、正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更要注意在处理事件过程中,自身的用语规范,保持端正的态度。在网络事件不断发酵的过程中,网民难免会群情激奋,如果政府的态度强硬,反而会激怒大众,从而让事件进一步恶化,因此,官方在解决网络事件时,在进行网络舆情引导的过程中,在官方用语和态度方面,要仔细斟酌,从而打消群众对政府的疑虑。
  3.2 政府要充分借用网络舆情中的正面力量
  第一,要重视社交网络动态对舆情的警示作用。政府应当通过更为有效的监管手段,及时掌握社交平台上的网络舆情动态,并且运用相应的手段,及时发现伴随热点事件产生的流言信息,及时发声,与大众进行沟通,控制网络舆论的走向。政府只有重视社交网络动态的重要作用,才能够及时控制网络舆情,并且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
  第二,要借助网民力量,建设和谐的网络舆情环境。在一些网络事件中,一些深受大众{任的网络名人,其影响力不低于政的的力量,相比于政稿来说,人们更愿意听从这些人的意见。政府在进行网络臾情引导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借用这些人的力量,通过与网络名人的沟通交流,使其能够以客观的角度,發表积极健康的言论,从而帮助政府引导网民大众,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舆情环境。
  第三,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了解社会大众的民生问题。对于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反对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大众的诉求,面对这些网络言论,政府不能一味地采取压制的手段,而是要辨别网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深入到群众当中去,了解人民大众的需求。这不但能够拉进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提升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凝聚力,还能够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3.3 政府要全面化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第一,完善政府与网民的互动机制。互联网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通过网络,人们能够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政府要想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就必须要合理地利用网络的这一特性,尽快完善政府与网民的互动机制,让政府的决策第一时间传达给群众,也让群众的意见,第一时间反馈给官方。加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才能够更好地控制舆论导向。
  第二,加快政府网站的建设进程。政府网站是发布官方信息,与网民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政府网站的建设,是进行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前提:一是政府应当依靠更为先进的网络技术,聘请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负责政府网站的开发和建设;二是要重视对政府网站的信息安全维护,利用信息技术,防止信息窃取等风险事件的发生;三是政府应当积极地通过政府网站与大众进行沟通,让政府网站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别,虚假信息的传播,就容易让那些网络流言控制舆论的走向,在社会上引起恐慌。因此,政府必须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净化网络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及时查处制造网络流言的人员,并给予严厉的惩处,从而为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也为政府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提供可靠的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舆情引导工作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不仅能够遏制负面舆情传播、做好危机应对工作,而且还可以对网络舆情环境进行有效净化。然而,复杂的网络舆情形势、网络舆情引导意识不足、引导主体之前沟通不够以及舆情引导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都制约着政痢网络萝熟情引导工作成效的提升,为此,政府部门有必要针Rd这些问题,对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郭燕波.自媒体时代做好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与对策[J].传播力研究,2019,3(16):280.
  [2]回晓文,刘邦凡,栗俊杰.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网络舆情的监控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0):164-165.
  [3]张宝生,祁晓婷.基于危机过程管理视角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导控能力评价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10):24-31+56.
  [4]陈雨桐.自媒体时代下我国网络舆情的引导研究[J].学理论,2018(10):72-73+76.
  作者简介:朱天琪(1987-),女,汉族,籍贯:江苏南京,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9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