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宏观金融风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学界对宏观金融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在这一阶段,目前的金融市场生机勃勃,这都是由时代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速率提升和世界的全球化所带来的,但是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金融体制的不稳定。2008年的全球的次贷危机再次将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的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此次危机的由头是房地产泡沫破裂,由此而导致了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的经济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揭示出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对泡沫化的经济实体经济的极度相关性,也反映出金融风险的传染性与毁灭性打击的特点。
  关键词:宏观金融;风险探讨;金融防线;特点
  一、我国宏观经济分析
  在世界经济复苏动能强劲、稳增长政策不断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明显等因素的共同发力下,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在去年止跌反弹的基础上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但缓慢增长不是中国经济进入到稳定的发展阶段,更不代表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终结。中国经济只是步入了新常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特征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增速换挡的核心力量开始由短期向长期过渡和进发,中国经济还在继续稳中求进,但将从下降速度过快将转向速度趋于缓和的调整期。第二个特征是风险有所降低,但是还会有风险,把控风险的重心信用风险转变为了流动性风险。第三个特征是结构调整有所突破,特别是内外需的比例结构关系,但功能性的结构问题可能还会有不小的反复,结构性的能量将发生巨大的转变,由外需主导转变为内部主导,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所以,中国经济新常态已经处在了崭新的时期,将呈现出新的运行逻辑规律。
  二、我国目前的金融风险现状
  形成金融风险的原因可谓是多样化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根据我国的经济运行状况来说,最主要的内容就包括市场自身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国家政策所随身带来的风险,以上的风险因素和我国经济市场共存,与整个行业同呼吸共命运。其中政策性金融风险具有典型的时代特点,跟我国时代挂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渡过程中引发的金融风险。市场型金融风险是在市场经济运行所产生的金融风险,这是由于行业中所有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特有的风险,利率波动所带来的冲击只是浅层次的一个方面,同时更包括了商业信用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等等。主要包括:1.信用约束机制产生金融风险;2.资金供给机制产生金融风险;3.货币经济远离实体经济,从而产生金融风险;4.金融运行的内在的不稳定性,产生金融风险。
  三、金融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的落实程度,国有企业可以获得资金的优先使用权主要得益于,国家财政对资本经济的调度引流、对资本的保障供给,而且还会规范对资金的具体流向问题。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政策也会带来一些风险,比如资本调配效率低下以及金融机构放款额度的限制不到位。从企业层面来讲,公司的制度化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风险就是企业借款较多不能按时还款、资金违规使用、金融机构资金占用较多等问题。
  市场系统性风险是除了政策风险外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可以通过特有的机制在整个大系统内传导并放大,这种风险性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可大可小,从大的角度来看,将会产生泡沫现象,从而使经济崩溃,从小的角度来看,会使金融机构的经营变得困难,企业生产的效率也会受到影响,甚至破产。
  四、经济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的属地监管。最重要就是要分配地方政府要对有些金融经济活动的监管负责,就是要加强指引和规范,尤其在对非正常借贷、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关系和组织等方面,防范金融的诈骗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央监管协调机制。金融风险由于具有的跨越区域且传导性强的特点,就决定了个别地区控制金融风险的难度很大,全国全行业的金融体制改革就要通过对顶层制度设计来推动,加强中央地方监管协调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其次就是增加省际间的监管协调能力,尤其金融活动发达而且互动频繁的省份,必须要提高监管的强度和有效性、加大监管力度。
  (三)是加强互相监管。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其次是加强现有的分业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增强监管协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充分降低由混业经营所带来的风险,比如我国的商业银行和保险业、证券业,发展成为了“一委一行两会”的智能模式,更加分散化,使得风险降到最低。金融风险监管的覆盖范围要进一步扩大,从而更好地应对金融机构在综合化经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防范引發全面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系统性风险。
  (四)在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下,金融机构间的业务隔阂日益模糊,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关系日益凸显,金融风险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更加需要金融的监管。为了规避和分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体系的良好成长,保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使金融体制监管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元春,刘晓光,邹静娴.新常态迈向新阶段的中国宏观经济——2017—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02):20-38.
  [2]刘晓光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 中国经济新常态迈向新阶段[N]. 证券日报,2017-11-25(A03).
  [3]商瑾. 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4]杨彪,李冀申.第三方支付的宏观经济风险及宏观审慎监管[J].财经科学,2012(04):44-52.
  作者简介:
  李  猛(1993.01-);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河北衡水人;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宏观金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28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