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济师如何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师在事业单位运行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能够从经济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强化管理,促进工作目标实现。与此同时,基于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不断兴起,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长足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本次对于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发挥进行探究,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经济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过程中,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其作用发挥,不利于经济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参与,降低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必须对其提高重视,加强研究。且这一工作开展,还要基于事业单位特点,有效的将经济师的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满足实际需求,体现针对性和可行性。
一、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适应性分析
新时期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与业务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人属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元素。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管理效果,其适应性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经济师对于管理、财务、业务开展等均有所了解,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问题、考虑问题,统筹能力较强,可以提高实效性;其二,经济师在数据分析和预测方面能力较强,能够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数据和信息的使用率,并将其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在一起,提高管理策略制定的合理性;其三,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增强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与实践工作之间的联系,可以更科学的进行个人评价和岗位评价,有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其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经济师参与其中,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由传统的“降本增效”模式逐渐转化为“精兵增效”模式。
二、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不足
通过实际研究,一些经济师在参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意识较差,对于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了解较少,从而造成投入不足,影响作用发挥。这一问题的产生,受到经济师专业能力和工作性质的影响,加之一些经济师对于事业单位了解不足,只是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缺乏针对性研究,致使相关意见提出没有兼顾人力资源管理需求,难以表现其实际价值。
(二)经济师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较差
市场化经济时期,事业单位在发展运营过程中,注重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加强过程管理,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但是,经济师在这一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项目决策等工作参与较多,对于人力资源工作参与较少,相关方面的理念、建议、策略等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较差,没有起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作用。例如,如何融入经济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评价,进行六大模块的管理改进,如何提升人员绩效,如何进行有效激励等。
(三)缺乏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经济师参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一种创新,需要一定的过渡期,才能增强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适应性。在具体实施时,有关方面的针对性制度并不完善,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没有及时有效的调整,从而导致经济师的作用发挥受到制约。例如,经济师提出的分析结果和建议如何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之中,经济师提出的建议是否具有适应性等。
(四)过程管理与服务不到位
经济师参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工作,更注重意见提出和结果评价,但对于过程管理和服务参与不足,难以做到及时进行跟踪和指导,实效性较差。这就导致一些方案在落实过程中发生偏离,弱化了经济师的作用。从而导致一些人员对于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理解存在误区,认为经济师并不适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对相关的意见存在排斥心理,执行积极性较差,降低实际效用。
三、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有效发挥的策略
(一)强化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
首先,作为经济师,必须认识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和投入,使经济师的相关工作能够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例如,通过经济师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等,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成本的适当增加,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经济师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知识的学习,将其与经济学相关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建議经济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人力资源知识、参加人力资源培训、加强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交流进行专业知识积累。其三,事业单位应明确经济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职责,使其成为工作计划的一部分,从而提升其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视。与此同时,还可以配合相应的奖惩制度,考察工作完成情况,使经济师更积极的参与人力资源管理。除此以外,建议事业单位加强宣传,说明经济师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全体人员能够配合并支持经济师完成工作,主动向经济师反映一些问题,咨询有关人资管理的知识,寻求帮助。
(二)注重经济师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结合
其一,经济师在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人力资源的需求,使用相应的思维和模型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的现状,给出相应的建议。这一过程,需要经济师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劳动关系、规划六个模块针对性进行,做到细化研究。以绩效考核为例,经济师应将事业单位以往的财务数据、人力资源信息、业务信息等进行整合,统一进行分析,明确相关部门和环节之间的关系,然后提出建议,明确每个人的业绩目标,合理制定考核标准,这样更具有客观性和精准性;其二,经济师在策略制定时,必须将人力资源的相关工作纳入其中,考虑人力资源工作的影响,增强内部管理的协调性和意见的可行性。
(三)完善经济师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考虑经济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开展管理工作。且相关的计划和决策应由经济师审核之后才能执行,从而增加经济师的参与度。例如,培训费用、招聘费用等方面的预算,如果经济师认为不合理,应给出相应建议,说明原因,然后重新确定。第二,经济师应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建立实时沟通制度,了解人力资源的现状,且定期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基于经济角度提出建议,以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考和使用。第三,明确经济师参与人力资源工作每一环节和流程,将其作为工作内容之一。例如,在薪酬制度制定方面,必须加入经济师评价环节,对于薪酬体系合理性进行认定。在人员招聘方面也要征询经济是意见,合理制定招聘标准和数量。第四,经济师应加强自学能力和自查能力。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不足,应广泛积累经验,定期召开座谈会,搜集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和建议,作为自我工作评价依据。
(四)建立经济师全过程管理与主动服务机制
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体现主动性、全过程性和实时性。其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人力资源部设置“经济师咨询服务岗”,使经济师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会议和决策,全过程跟踪指导,成为人力资源部的“一员”。除此以外,经济师应在人力资源工作的整体计划和目标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服务体系”,从经济角度分析每一项工作,服务于每一项工作。为了强化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使用效果,可以设置“细化管理模式”,借助经济师的专业优势,对于每个岗位和工作人员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适用于每个人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客观的了解每个人的优劣势,还有助于个人提升和改进。其二,经济师应提高主动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并拓展视野。例如,经济师可以进行整个行业的态势分析,并将行业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需求展开预测,然后将预测结果提供给管理人员,作为决策依据,这样有助于人员储备和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策略,提升经济师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参与程度和专业素养,加强经济师的专业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融合,有效制定相应的实施制度,全过程服务,增强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权.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思考[J].人力资源,2019(12):11-12.
[2]文莉萍.探讨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J].经济师,2018, 357(11):258-259+2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33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