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宣羽
摘要: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是由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认同校企合作办学、合作教育,加入到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合作教育的行列中。文章结合教改课题。对目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校企合作教育的内涵、较企合作教育主要模式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桂企合作的对策,进一步论述了旅游专业枝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学校的规模效益。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寻求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战略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 旅游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113-02
21世纪,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最有潜力的“朝阳产业”已经逐步跃居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极大,就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看,大量需要的是初中级管理人员和服务员或工人,这样层次和规格的人员。正是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培养的主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适用性人才,使毕业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成为企业所需的有用之才,这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与途径,并将越来越盛行。
一、我国目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现状
高等学校(含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近10多年来。高等学校(含高职学院)旅游专业为中国旅游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基本适应了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本需要。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有1113所,在校生41.7万人,其中高等院校407所,在校生15.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706所,在校生26万人。但是,纵观高校旅游专业设置,尤其是普通高职学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盲目。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特色不鲜明,与普通研究型大学旅游专业雷同,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于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具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生搬硬套国内外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优势和突出自己的特色。
2.社会适应性差。据了解,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沿袭“一块黑板、一本书”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忽视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还滞后于市场的实际需求,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形式教育上,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差。
3.资金投入与师资建设严重不足。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旅游教学实践设施的建设,尤其在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上,远远无法满足旅游类人才实践性的教学需要。在师资方面。因为多数高职院校未能为教师提供去一线进行挂职锻炼的机会,导致大部分教师在技能方面存在缺陷,不具有双师素质,而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愿意到学校当教师的又少之又少。
4.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薄弱。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习基地的联系,往往是通过熟人关系,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一旦熟人失去联系,实习基地就发挥不了作用,致使每年实习都要重新联系实习单位。一时联系不好就会出现实习基地少而学生多,安排不了的学生就只能采用“放羊”的实习形式。即使学生自己通过熟人找单位实习,老师不能统一管理,鞭长莫及,只能凭学生的自觉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保证不了实习效果。
二、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必要性
1.校企合作的内涵。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
2.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是由高等职业教育性质和人才培养模式所决定的,因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其特点是以现实职业分析和职业需要为出发点,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适应现实劳动市场需求的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而企业的劳动分工水平和实际用人要求,就决定了劳动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和职业资格标准,同时作为除学校以外教育资源的最大提供者,企业既是职业教育的需求主体,又是职业教育办学主体,这都为校企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有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在企业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为目的的教育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认同校企合作办学。加入到同企业进行合作办学的行列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学校的规模效益。因此,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办学是顺应时代潮流、促进时代进步的举措,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寻求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战略的重要途径。
三、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
1.“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培养期间安排学生工作实践,每次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或一个学期,在校学习与工作实践交替进行,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在教学管理安排上,实行“任务到班、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联产计分(酬)”的24字管理办法。
2.2+1合作教育模式。“2+1”合作教育模式采取学生在前二年在学校基本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用预分配的方式,让学生原则上到对口的单位进行预习实习一年。这是目前高职院校采用最多的一种教育模式。
3.“订单式”合作教育模式。“订单式”合作教育模式是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按照企业对人才需求规格和岗位的技能要求,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和培训,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直接上岗工作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4.“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即“从学生的输入输出而言是完整的订单式教育服务,从教育本身而言是双向输入优质资产,从国家社会而言是强调联手、优势互补,双向提供发展后劲”的模式。
5.“实训―科研一就业”合作教育模式。“实训―科研―就业”合作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合作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合资独资企业、国营私营企业等,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进行合作办学、技术开发、联合培养、人员交流、基地共建、课程开发等。
四、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对策
1.转变观念,全面理解校企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以“能力本位”为主导的课程论是全面理解校企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是深入开展这一教育改革的基础,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教育才能真正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
式区别来,形成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项教育改革最终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构建校企合作双赢利益机制。目前。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过程中,由于根本宗旨不同,即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宗旨的组织,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宗旨的组织。所以,一般是学校积极主动,企业不够积极甚至不动,出现冷热不一的尴尬局面。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改变这种现状,就有必要构建学校和企业两方的利益满足机制,使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都有所获从而提高合作的积极性。这种机制的构建,可以从经济补偿、人才共享、成果分享等方面人手。
3.应组建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组织制度建设。校企合作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模式的正常运行,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推行。目前,一般是通过建立旅游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其成员是由学院和企业方的人力资源部门和旅游部门、旅游协会等单位的负责人、学者和专家共同组成。尤其要邀请来自旅游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通过对旅游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构成这些能力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要素的详细分析,确定各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并且,委员会的企业方成员定期到学校来研讨旅游专业建设与发展,为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内容更新、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
只有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才能使得校企合作能够真正推行,才能使校企双方对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得以充分反映。同时,在组织制度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与学校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协调和合作。
4.构建校企合作的绩效评价机制。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无法度量就无法管理”,强调了评价对于管理的意义。同理,校企合作是一个有效地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方式,但是,如果不及时进行绩效评价,那么这种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效果可能得不到保证。因为缺少绩效评价,就意味着缺少对效益效果的评判标准,对于合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及时得到总结,也就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旅游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该承担校企合作办学绩效评价的任务,对校企合作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成本、效益、效果进行追踪衡量和全面评价。
5.强化实训指导,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一是要加快现有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使其迅速成长为“双师型”实践教师;二是可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丰富技术实践经验、技能过硬的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职实践教师,也可聘请企事业单位在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经营管理骨干作为短期、假日或讲座实践教师,并要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对校企合作的部门和教师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
6.有效防止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极端化取向。在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中。学校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就是期望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成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但是,在实践中,容易出现走极端的现象,由于过分重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放松了对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背景的学习。从短期来讲,这种做法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了,但从长期来讲,对旅游人才的后续发展是不利的,缺乏理论的积累,而只有经验的堆砌。因此,在校企合作培养旅游人才的过程中,对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该把握好一定的度,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五、结论
通过调查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既符合学校利益,也符合企业利益,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是一个共赢的选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