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餐饮员工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德成
摘要:探讨目前高校餐饮员工构成,阐明素质概念,结合本校员工构成,分析学历与素质的关系,素质高低的提法和界定的误区,分析餐饮员工的定位以及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等问题,提出提高员工素质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餐饮饮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28-02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
素质一词有多种定义,其中一种为“素质”,又称“能力”、“资质”、“才干”等,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素质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笔者从事高校餐饮工作几年,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高校餐饮员工素质的讨论有深有浅,无论员工本身、直接管理者、学校行政领导,还是餐饮行业、社会团体到国家其他行政部门都不同程度地认为:高校餐饮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笔者就某校目前餐饮员工构成进行分析、探讨,与同行进行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高校餐饮发展提供新的依据。
一、某校饮食中心员工现状
1 管理人员构成。
(1)人员构成:从表1可以看出,近三年正式在编管理人员在逐渐减少,外聘人员和临时人员在增加。
(2)学历构成:初中及以下人员在逐渐减少,大专以及高中人员基本保持不变,而本科以及以上人员不断增加。
(3)年龄构成:30岁以下人员始终较少,45岁以上人员在逐渐减少,但是,30至45岁人员所占比例较大。
2.炊事人员构成。
(1)人员构成:从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正式在编人员在逐渐减少,外聘人员和临时人员在增加。
(2)学历构成:初中及以下人员在炊事人员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大专以及高中人员和本科以及以上人员虽然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极小。
(3)年龄构成:30岁以下人员有所增加,30至45岁人员所占比例较大,45岁以上人员仍占相当比例。
从餐饮炊(事)管人员现状来看,高学历、年轻化以及聘用制应是炊(事)管人员队伍发展方向,而从实际的人员变化来看,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来稳定餐饮人才,但只是杯水车薪,人才流失仍然严重。我们应从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工作成绩的肯定、工作环境的优越以及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等方面加强管理,尤其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应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加强员工个人信息档案管理,结合个人工作年限、工作成绩和技术水平等评定工资等级,与个人收入挂钩,切实稳定炊(事)管队伍。参考国内部分高校以及其他行业人员管理办法,饮食行业外聘和临时用工的各种社会福利和工资待遇也只是书面讲讲,要落到实处,必须出台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认真贯彻执行。当然,高校餐饮队伍人才储备工作才刚刚起步,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后勤餐饮外聘员工的稳定工作任重道远。目前,相对稳定的是在编正式职工和部分年龄较大的外聘人员、临时用工。
二、餐饮员工素质分析
1 从目前餐饮员工构成来看,员工学历基本不高。但是,学历的高低不代表素质的高低,高学历未必素质高,素质高未必学历低,不能一概以学历来谈素质。
2 学生食堂服务对象绝大部分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加工食品基本以家常饭为主,高级酒店的特级厨师没有必要在学生食堂加工,学生也不会在这里高级消费。
3 中级厨师中三级、二级、一级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食堂的就餐需求,只要做好自身等级水平工作,饭菜安全卫生、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原料搭配合理、学生口感适合,做到这些,这些员工就是高素质员工。
4 目前给予餐饮工作员工的各种社会福利、工资待遇等。也不能吸引技术高超炊事人员来高校学生食堂工作。绝大部分炊事人员待遇低、社会福利少、“三金”基本没有落实到位,高技术炊事人员不愿到这里工作。高技术首先应是高素质,人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5 不能一概而论炊事人员素质问题,即使是初中毕业,经过培训和工作的实践,也可成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完全可以满足学生食堂的工作需要。如果让一个教授、再经过烹饪学校的培训实践,然后去学生食堂给师生做饭,那意味着什么?如果全部炊事人员都换成这样的“人才”,那将是怎样的效果?
6 提高员工素质,应加大培训投资力度,提高各种福利待遇,想要多高素质的人才,就要有相应的投入;有了相应的投入,就会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各级行政部门、餐饮专业部门不能仅停留在埋怨的气氛中,停留在开会、报告和口头的气氛中,应提倡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地、冷静地对待、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促进高校和餐饮的共同发展。
三、体会与思考
1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所谓人本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要求高校餐饮部门把员工看作是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资源,其中心思想是充分尊重每一名员工。实施人本管理后,每位员工才会认真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提高自己的烹饪水平,全心全意为师生热情服务,体现良好的素质,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应是高校餐饮实体的必然选择。
2 高学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厨师,在高校餐饮服务中得不到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基于高校的公有性质,高校餐饮管理具有强烈的国企痕迹。存在同工不同酬,由于存在在编员工和非在编员工之分。身份认同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薪酬福利分配制度,在编员工都同样的工作,却比非在编员工享有更多的福利和更高的薪酬。这不利于高素质员工的稳定,必然会流失严重,而根据高校的发展又需要有新鲜的管理人才介入,需要高校餐饮管理者妥善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
3 高素质体现在个人的方方面面,不仅仅看学历的高低,小学毕业的餐厅服务员拾金不昧的事情常常发生,初中毕业的厨师获得省级、甚至在全国高校烹饪比赛中获奖。所以,只要高校餐饮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提高业务水平,热情为师生服务。这样的员工就是高素质的员工。
4 高校餐饮管理者应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把个人发展和高校发展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和烹饪技术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把管理人才和炊事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共同组建高素质的炊管队伍,更好地为高校师生进行餐饮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2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