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勇于创新,开创困难地造林新篇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山上裸露的岩石和风化的砂岩碎砾中造林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儿,在林业上被称为“困难地造林”。鹤壁市淇滨区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开创了太行山困难地造林成功路,使昔日荒山披上绿装,成功探索出一条荒山绿化造林新技术。
  关键词:创新;困难地;造林
  2012年以前,淇滨区造林技术仅限于依靠自然条件造林:春季抢抓造林季节,由于太行山区春季干旱,所有苗木只能采用小苗,保留20-30公分进行截干造林。春季造林采取统一模式:林业局购买苗木,运至造林地点,再由村里寻找栽植劳工,林业局统一记工,每人每天40元工资,最后林业局按天计算发放工人工资,每人每天可栽植苗木平均在100株左右。每天有造林任务的村庄合计用工量在平均300工日左右,栽植时间按照40天计算,整个春季用工量大概在12000工日,工资每年发放工资约为50万元,再加上苗木金额,估计每年春季造林投入在200万元左右。若是春季遇到下雨天气,苗木发芽率能达到70-80%。我作为一名林业人员,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刚到淇滨区林业局工作,到柏尖山检查造林工作,视野内栽植的苗木满山遍野,却没有绿叶。忽然我眼前一亮,发现了一株发芽的黄连木,连忙喊上宁飞:黄连木发芽了!在柏尖山栽植的数万株苗木中,仅仅见到一株发芽的苗木,就像看到了希望。雨季来临,林业局再次启动造林模式,与春季造林技术一样,林业局统一供苗,寻找村民栽植。唯独与春季造林有区别的是雨季雨水较多,大多苗木在栽植后半月内就能发芽,看到新长的幼叶。但是过了雨季,进入干旱的秋冬季节,雨季栽植的苗木跟春季栽植的苗木一样,永远地死亡了,再也不会发出嫩叶。
  2013年淇滨区林业局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外地山区的先进造林经验—鱼鳞坑造林。石头堆砌鱼鳞坑,鱼鳞坑内栽植树苗,预想着一旦下雨,雨水就会流入鱼鳞坑内,保证苗木成活。鱼鳞坑造林投资大,每人每天能打坑4-5个,每个坑造价在20元,加上苗木,栽植费,栽植每株树苗费用在25元。放眼望去,一道道山梁上,一排排鱼鳞坑沿等高线呈“品”字形排列,布满了座座山头。白色的鱼鳞坑板“横竖都成线,千山一片白”。
  连续两年淇滨区林业局投入大量资金加大鱼鳞坑修建,坑内栽植的苗木依旧是截干的小苗和少量的侧柏,但鱼鳞坑内栽植的苗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苗木依旧死亡,留下一排排的鱼鳞坑,荒山依旧是荒山。随着时间推移,鱼鳞坑逐渐坍塌,昔日壮观的鱼鳞坑已不再存在,从坍塌的石块可以看出曾经打过鱼鳞坑的地方,留下一堆堆的石块,像在述说曾经的辉煌。
  2014年何海林局长到林业局工作,自从到林业局上任,通过与林业局人员谈心,与当地百姓交谈,深入山区,找出以往造林的缺点,经过实地调查,探索造林新方法。
  首先进行整地创新,变人工整地为机械挖沟、石头垒岸,有效提高整地效率和质量。太行山区土层薄,降水少,要想保证苗木成活,必须进行土壤改良,增加土层厚度;苗木栽植后需浇透水才能保证成活。经过林业局领导商议,征求广大职工意见,确定了利用挖掘机进行整地,增加土层厚度;挖掘机勾出简易道路,保证苗木运到山顶;距离水源较近地方架设水管保证每一株苗木都能浇水,提高苗木成活率,确保造林成果。
  2014年冬季,第一批通过公开招投标中标的绿化公司开始了新的挑战。整地前,选好坡度较小的山坡,由下而上修出了简易的道路。开始整地了,中标公司首先找到的是中型挖掘机,沿等高线挖出条沟。在挖沟过程中,营林股股长宁飞首先想到改变挖掘机型号——由于挖掘机两轮之间间距大,山坡上无法站立,因此改用铲斗宽度约0.5米的小型挖掘机,经过几次挖掘实验,终于掌握了利用机械挖沟、整地新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荒山栽植中土层瘠薄的问题。
  其次进行栽植创新。首先改变苗木规格:20-30cm截干变1.2m截干,地径由1cm变为2cm。其次改变栽植苗木种类:采取生态林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发展理念,选择五角枫、黄栌等彩叶树种与侧柏、油松等常绿树种相搭配,营造多色彩、多层次的景观效果,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资源。第三所有苗木栽植前用生根剂浸泡根部,促进苗木及时生根;栽植后树干及时缠膜,喷洒抗蒸腾药剂,浇过两次透水后覆盖地膜,防止水分蒸发,并能提高地温达到保水保墒,最大限度减少新栽苗木水分蒸发。
  根据地形条件,分别采取水车上山、抽水上山、人工注水等方式,保证全年所有新栽苗木至少浇透水5次以上,2015年全区共铺设各类管道65公里;管护创新,管护期由以往1年延长至2年,管护期内开辟防火隔离带,预防森林火灾外,同时严格管制牛羊上山啃树行为,确保管护期内新栽苗木全部成活;验收创新,采取逐株验收法,以苗木成活率为标准,组织人员对各造林标段的成活苗木进行逐一清点,活一株结算一株,保证了验收结果客观、准确,彻底杜绝了施工单位蒙混过关思想,确保了造林成效。
  经过这几年机械挖沟造林,成活率都在90%以上,一棵棵新栽种的小树翠绿欲滴,一个个石块砌成的树坑鳞次栉比,一座座披绿纱的大山生机盎然。
  现在我们不但是通过机械挖沟造林提高了成活率,还在研究哪种树木更适合更好的生活在太行山区,现在选择了许多树种,我们一直在调查着树木的生长情况。
  经过几年的实际栽植和发现,在苗木选择上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大苗比小苗更容易成活。
  近几年来,我们林业技术人员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了铺盖地膜保墒抗旱造林新技术,这项技术既能有效地阻止树坑内水分下渗和蒸发,促进植物根部增温保墒,又不影响植物根系正常生长。
  通过动员社会投入,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发展特色经济林木,特别是动员社会成功人士到农村承包荒山、荒坡、群众自留地,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生态林,打造生态采摘园,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通过引导鼓励工商企业、社会团体承包荒山、认养绿地以及建立绿化基地等形式进行投资。近年来,个人或企业投资,通过流转荒山造林,开展生態旅游、休闲、养老为目的的森林生态园建设,这种新的投资模式将成为生态建设与社会资金的有效的一个结合点。
  春夏有花、秋有红叶、四季常青。持续不断的科研创新与造林实践,使太行山区造林困难地绿与美的景观在不断向前延伸。
  这几年我们围绕困难地造林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造林途径,先后完成困难地造林5余万亩。但是,我们的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把困难地造林推向深入,为淇滨区的生态建设以及森林河南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廷志.浅谈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条件的造林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02):208.
  [2]查广林.造林困难地区的植被恢复技术[J].现代园艺,2016(08):165-1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03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