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韩国留学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传统 节日文化教学初探 ——以中秋节为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者也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居住、学习。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偏向语言能力的培养,这些初次来到中国学习的汉语学习者,由于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没能对中国有一个真切的认识,甚至在日常交际中存在说话不得体而交际失败的情况,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重视传统文化,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融合,使汉语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文章就针对北华大学韩国留学生,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方面的教学问题加以研究,希望能够对汉语文化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节日文化;教学案例
一、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
(一)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的现状
韩国是中国的近邻,自古以来交往密切。韩国沿袭了很多从古代中国学习到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就是其一。所以给韩国留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文化教学,相对很多欧美学生来讲除了对比性,还有很多同一性。在语音、词汇、语法学习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文化教学,深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
以北华大学汉语中级班的韩国学生为例,这个班的汉语学习者水平相对其他班要高,因为来北华学习的留学生国别、汉语水平均有不同,因此没有专门的汉语文化教材,需要汉语教师根据教学对象提前准备教学内容。但是从开学起,每次节日,都进行了相应的节日文化教学,加之学生接触汉语的时间很早,中韩两国的节日文化又有相通之处,所以学生对于清明节、端午节这样的节日词汇并不陌生。但是对节日的深层次的了解却少之又少,对节日的习俗、起源的认识都近乎于表面化。因此有必要在传统节日的广度和深度上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二)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
传统节日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人民世世代代的生活和智慧中形成。通过影视作品、书籍等都能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近年来汉语在世界各地开花,对于汉语教师来说单纯的讲授语言知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汉语教师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中国的节日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涨,两种文化的对比明显,学习者得以了解到中国人民的美德,得以了解到当代真实的中国。
二、传统节日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笔者根据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以中秋节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以完成相关的节日文化教学,具体如下:
(一)导入
首先播放提前挑选好的、适合中级班韩国学生学习的中秋节相关的小短片,既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上来,又能提高学生想要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好!首先大家一起观看一个小短片!(播放中秋节的短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中国的哪个节日吗?(短片中出现的嫦娥、月饼、圆月的图片) 今天老师邀请你们一起过个有趣的中秋节好吗?
(二)讲授
老师生动表演中秋节的小故事(如吴刚砍桂树)以此引入中秋节起源的讲解。
(1)中秋节的起源。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八月中秋,各种农作物和水果都成熟,辛劳的农民们为了表达喜悦、庆祝丰收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用月亮的圆代表人的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期盼丰收、幸福,中秋节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遗产。
(2)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正值秋季,温度适宜,瓜果飘香,古代此时都要举行祭祀,设香案,摆上西瓜、苹果、红枣、葡萄、月饼等祭品,家人一起拜月、吃月饼。
① 燃灯。南方的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可以去集市购买,也可以自己糊彩色的纸,纸制作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灯笼挂于高屋高处,特别是小孩子,每个人手提着灯笼,跑街串巷,自得其乐。
② 猜灯谜。在中国各地的中秋月圆夜的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高高挂起的灯笼,人们聚在灯笼下,猜灯笼上的谜语,猜中者可获得相应的奖品。因为经常是年轻的男男女女们加入到猜灯谜的活动中,因此还传出许多爱情佳话。
③ 吃月饼。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赏月、吃月饼以经成为了千百年来的习俗,吃吃月饼,赏赏月,代表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④ 赏桂花、饮桂花酒。中国有些地方在中秋时节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东西,如桂花糕、桂花糖。中秋之夜,仰望天空,望着月圆之景,喝一杯桂花蜜酒,就是节日的最好的享受。
(三) 提问、讨论
(1) 中秋节是在什么时候?
(2)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四) 課堂活动
品尝月饼,探讨中韩两国中秋节的异同,观看动画版《嫦娥奔月》短片,短片带韩文字幕。
(1) 全班分成四组,给各组发放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味道的月饼,并集体品尝品尝。
(2)边吃月饼边讨论中国和韩国中秋节的异同点。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并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表扬后,播放《嫦娥奔月》小视频,大家一起观看。
(五) 活动总结
两节课的时间,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大家品尝了月饼,对比了中韩中秋节的异同,这节课非常有意义。希望每年的八月十五,同学们都能想起中秋节,都能品尝香甜的月饼。
(六) 课后作业
三个人以上,五个人以内自由成组,介绍你们了解的其他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总结出节日深层的文化内涵。
三、对外汉语课堂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的建议
(一) 学生为主,加大参与感、体验感、幸福感
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海外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师更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尤其是针对一些学生不常了解甚至认识有所偏差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课,要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讲解完基本知识后,要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感受,增加学生对所学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印象,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底蕴的认识。课堂活动的最后有发言、有探讨、有对比、有总结,加深其印象的同时,还有一份参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 活用多媒体,使文化活动的体验形象生动
使用多媒体是近些年来对外汉语课堂常用的手段,特别是海外的对外汉语课堂,学生们不能来到中国,不能在目的语国家切实的感受传统文化节日的氛围,因此多媒体教学弥补了这一部分的缺失。汉语教师灵活运用卡片、视频、增加视觉的直观性和学生的趣味性。汉语教师要把控好课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实时反应,有效增减课堂活动。除了要耐心的讲解知识,还要耐心的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并适时给与鼓励和表扬,从而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善用对比,尊重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 汉语教师可以灵活对比相似的节日习俗,例如中秋节中韩的共同点都是回家团圆,但不同点是中国人民传递情谊的是月饼,韩国人民以糕饼代之;中国个别地方在家中设香案拜月,韩国在家做好食盒,去祖先墓地祭祀,等等。 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多思考、多讨论,在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这时对汉语教师提出的一点是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学生本国的文化,不可出现贬低或鄙视,甚至表现出对本国文化有过分的优越感,要秉持尊重的原则,让不同文化在友好的气氛中共同发展。同时,应把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意愿放在首要位置,只有主动学习,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好,中国文化才能被更快速而正确地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重,相辅相成,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更好的学习汉语,更真实地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地点不同,学生的水平具有差异性,因此,要灵活掌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汉语语言,更能增加实际的交际能力。汉语教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去应对汉语教学中不同国家的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需求,并在发展中国文化的傳播事业中不断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萧放.端午节俗的传统要素与当代意义[J].民俗研究,2009(04):229-238.
[2] 黄万有.对外汉语教学中典型传统节日的教学设计[D].哈尔滨师范大,2014.
[3] 顾桐菲.对外汉语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学——以端午节为例[J].现代交际,2018(03):184-185
作者简介:冯高杨(1989.01- ),男,满族,吉林吉林市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20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