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保站开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的好形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植保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扶持生产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推动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多元化发展和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抗风险能力等建立新型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通过更加专业的团队、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体系开展植保社会化服务更好的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植保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民生问题仍然存在,三农问题还需要我们的关注。比如植保站在植保工作中,使用的工具还是落后的机器,需要大量的人力,不仅工作效率低下,实际上提供的服务水平也不高,因此,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需要。
一、植保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当前我国植保作业存在机械装备落后、作业效率低下、农药利用率不高、专用机型匮乏、服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需求,也无法满足日益严重的暴发性病虫害防治要求。植保社会化服务的目标是在农业生产方面积极的进行指导促进粮食的产量和减少害虫的数量,将害虫对粮食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体系的不完善,植保社会化服务发展受到限制。
二、植保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1.政府投入的研究资金不足。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根本,也是支撑农民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业的生产大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因此,有些地区由于地形的限制,比如:高山深谷,缺水,交通不便等限制性体条件,导致农业作业量小,费时费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工作难度。众所周知,农业的专业化服务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运营的成本高,但是政府能够提供的资金有限,造成农业服务化的发展受到局限。
2.农民思想的局限。现阶段由于我国农村经营的种植模式的局限导致农民无法清楚的认识到植保社会化服务的优点,他们还是习惯于独家独户的种植,进行害虫的防治。一方面因为家庭种植,不需要考虑到劳动力成本,反而对待专业的防治时保持着等待,依靠的态度,如果是国家投入的防治资本,农民们会欣然接受,一旦是需要自己投入资本时就会模棱两可。这种情况也是植保社会化服务开展和宣传的阻碍。
3.植保站的服务人员专业水平低。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大部分年轻的劳动力都集中到了城市,留下了劳动受限的老人。这些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死板,不够先进。同时,植保站的服务人员缺少新鲜的血液。而且,植保站属于民间的服务组织,里面的部分技术人员知识水平不够,相差太大,缺少专业的技术能力。所以,很难培养出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和专业素质高的服务人员。这个原因也是限制了植保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关键。
4.没有完善的防治标准,加大了服务的难度。植保站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发展的难度还在于没有完善的防治标准,服务体系。害虫的种类千变万化,技术得不到发展,只能干着急;自然因素产生的影响也很大,生态的恶劣,天气的变化等等。与此同时,农民和服务人员还可能产生治理的分歧。这时就需要管理人员学会如何进行调解和疏导。
针对植保社会化服务遇到的问题,要求服务人员要及时找出解决办法,如何更好的实现服务的价值,加强农民与政府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下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完善植保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1.加强宣传的范围和力度。农民之所以不能认识到,了解到植保社会化服务的先进性的原因,一部分在于专业化防治的有效性没有被农民清楚的认识到,它的科学性特点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改变农民意识里的落后的,死板的观念,给他们提供科学的,专业的统防统治方案。同时,还需要积极的培育优良的服务市场,促进农业生产规范化,引导防治机构拓展服务内容。
2.政府加大对植保服务的扶持力度。由于农业专业化的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政府要认识到农业的发展对经济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的资金,将支出的财政费用用在刀刃上,集中研究害虫,病虫的防治技术。充分的发挥植保社会化服务的作用,给农业生产制定科学化的种植方案和防治方式。
3.培养专业的植保社会化服务人员。植保社会化服务需要专业性的,综合性技术人才,植保站可以实行激励制度,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在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服务理念,实现人生价值。提高服务人員的业务能力,同时培养创新意识,为农业的发展献言献策,提高工作效率。服务人员还要具备善于发现和创新新型的农业生产的技术,比如:江苏的一植保站进行了研究,发明了植保无人机,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喷洒农药,无人机的优势在于不仅喷洒的范围更广,更均匀;工作的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大。
4.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健全系统的评估体系。植保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各个管理层级各司其职,探索降低害虫防治的风险程度,另一方面服务人员一旦和农民之间发生了利益冲突,就有了能够维护两方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系统的评估体系,有利于最大限度的降低粮食的受虫害的程度。技术人员在测试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时,对他们的人身安全要有保障,将作业的风险尽可能地转移。
四、结语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输出,促进了土地流转,多元化的植保服务组织应运而生,植保体制元素、服务对象、防治方式等发生了改变,防治方式由以户为单位的零散式粗放型防治病虫害,逐渐改变为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大规模机械化的集约型的统防统治,并在逐步实现大型飞机防治。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引进高效能植保机械以减轻机手劳动强度。植保社会化服务带给农民的不仅仅是治理害虫,培育粮食的办法,也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像植保站这样的民间服务机构,更贴近农民的生产生活,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让他们不用再时不时的担心粮食的生长情况。笔者相信,通过政府和社会的不断努力,植保社会化服务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王健生,陈传翔,陈卫宇.南京市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07):183-184+196.
[2]吕晓兰,蔺经,常有宏,王中华,张美娜.我国植保机械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545-547.
[3]王尽松.德州市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及发展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1):76-77+64.
[4]周奋启,李群,徐蕾,康晓霞,陈银凤,耿跃,袁林泽.邗江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弥雾机手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06):83-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37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