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为我国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语文教育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科相比,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在面对现代社会文化市场纷繁芜杂的情况,通过中职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自觉抵御腐朽文化的重要作用。而如何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将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进去是未来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技法
  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更要丰富课堂内容,加入综合实践和道德培养的重要内容。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承担着培育学生审美功能的重要责任,更要承担起育人的重要任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质,更要帮助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将传统文化渗透入中职语文教学是近年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语文学科进一步深入的发展和提升中职语文教育课堂效果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以来一直大力弘扬的精神建设内容渗透入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课堂结合起来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从教育做起,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从学校阶段就帮助培养中职学生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而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而养成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当下的学习提供极大的支持,并为日后参加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还可以积极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我国是具有悠久文明的古国,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课堂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也相对受到教学容量、课时安排的限制,但学生如果能主动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会渐渐培养出对具有如此优秀、古老传统文化的国家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全面得、自主得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获得可持续的、动态的全面发展。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自觉抵御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袭。
  二、当今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评价标准过于刻板
  语文学科是讲授文学作品的学科。根据姚斯的接受美学,文学作品要经过接受者本身的解读才能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学世界。在现在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较为呆板,往往限制了学生本身解读文本的自由。而文无定法,只要有理有据、发自内心的解读,即便超出课程标准划定的范围,也应当得到教师的承认[2]。并且这种评价制度,也应当贯彻到语文教学的考试当中去。在考试评分中,不能仅仅依照参考答案进行阅卷,而是应当着重分析学生的答案是否存在一定的依据,如果言之有理也应当做得分处理。否则,由于考试标准的僵硬倒逼学生只会片面重视采分点,反而限制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二)对教学活动中教学地位认识不清
  在当代的素质教育中,新课程改革早已规定了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主动创新教学技法,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中以知识传授的模式,转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个别教职人员未能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仍然以传统的单向的教育方式组织课堂。这对于语文课堂结合传统文化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比如在学习林觉民的《与妻书》时,教师只注重机械得讲解结构知识、表达技法,却忽视了组织学生对当时作者写作的背景即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调查,这种单纯机械的教育方法非常不利于学生体会作者对于妻子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3]。
  (三)教职人员对教材理解陈旧
  教材由于其组织形式的局限,对于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往往吸收不足,部分教材观念陈旧。而教师不关注有关教材解读等学术前沿的研究,只单纯机械得按照教材中某些陈旧的观点进行解读。久而久之,不但教师本身学术观点单一,与研究脱节,也不利于教师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不利于培养学生加深文本理解、全方位看待問题的能力。这也会导致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渗透过程中出现障碍,学生只能从单一的维度去接受传统文化,而不能结合时代要求和自身实际去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积淀。
  三、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应当至少包括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对教师进行评价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应当包括传统文化的渗透部分。如教师在课堂中是否做到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是否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丰富课堂内容等。这些方面应当合理地、有机地列入教师评价体系中,并落实到职称评价和教师技能评价当中去,使得教师关注传统文化的渗透,还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得开发多种能使传统文化更深入、更有效得渗透教学活动的方法。针对学生课业评价体系方面,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并不应当是硬性的分数评价制度,而应当是灵活的、符合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调查,重在了解学生内心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以此来分出学生的优劣。教师应当通过基于真实情况的调查结果,有策略的对薄弱部分进行加强,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绝不意味着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对于任何教学活动的效果提升都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更往往是良好学习氛围的制造者。教师无论采取哪一种教学手段,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创造学习环境,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都十分有限。只有学生真正得参与到创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中来,自主创造、自主吸收才能起到良好的渗透作用。如在母亲节前后学习《合欢树》一文,将《合欢树》中对母亲的深爱之情,与母亲节感恩母亲的节日氛围结合起来,再组织学生举办以母亲节为主题的活动,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意,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并且还能够加强学生与家长的相互理解,培养学生正确表达感情、正向沟通的能力。   (三)定期组织教职人员交流教学心得
  教学技能的增长离不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交流。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也需要教师经验的积累和分享。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是极具个人特色的,不同教师出于自身对教学理论的理解情况的不同和教学实际的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定期组织教职人员对教学心得进行交流有利于开阔教师视野、取长补短得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职人员交流教学心得时应当言之有物,决不能将交流当做任务,而是应当切实得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问题从而群策群力得解决。针对出现的问题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并观测采取措施后的效果,形成“问题——措施——反馈”的螺型循环,如果采取措施后的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应当及时进行反思,并形成记录,再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从而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再次改进,决不能尝试改进一次后就放任不管。
  (四)采取多种形式促进传统文化渗透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具有教学内容固化、教学形式呆板的局限,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活泼生动、内容丰富的课堂更便于他们吸收和理解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教师应当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教学实际的形式来促进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如选择每节课前一个故事的形式[5]。从而鼓励学生自主查找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进行分享,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传统文化学习,自主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职学校的学生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既往学习落差的影响,往往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自信心。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读书会,教师选择一定范围的、能充分表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目供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并且对于语文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中,还应当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如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等节目,既能迎合当代学生的学习趣味,又能起到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多种方式结合、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得提高教学效果,形成开放、自由、包容、多姿多彩的中职语文课堂。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先行文献,立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发掘了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实问题,并闡述了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有针对性得提出了促进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以期在语文教育中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切实履行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承担起语文教师的社会责任、坚守职业道德,一切以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要,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京魁.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以《受戒》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18(1X):74-77.
  [2] 高栋彦.例谈语文实践课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J].语文建设,2018,390(18):77-79.
  [3] 张晓.高职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51-53.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一般课题《基于岗位适应能力的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研究》(编号:1604386)。
  作者简介:可敬(1978.12- ),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00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