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时代下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创新整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受到网络上多元思维的影响,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如何创新德育教育体系,对高职学生进行更好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的效果,就成为广大高职院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文章就探究在网络时代下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创新整合策略,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体系;创新整合策略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高职教育快速的发展也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德育方面。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我们已经进入到网络时代,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当代高职学生,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德育目标与要求还没有及时更新,模式较为陈旧,甚至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出现了德育缺位的现象。因此,在当前网络时代,如何整合并创新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体系,就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独特性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已经步入发展的新常态,作为与社会职业需求接轨的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因此,当前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办学特色的鲜明化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补充,更强调职业特色,因此,高职教育不仅具有高等教育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更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及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既重视理论教学,也重视实践教学,而且在实践教学方面,面向市场,围绕产业进行专业的设置,同时还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顶岗实习衔接在一起,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为他们的零距离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因此,在整合并创新德育体系时,应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合进来,探索新时期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形势下的高职学生德育教育方式,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素质的多样性
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高考招生中的第三批及以后的学生,也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下由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可以说,在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理论基础以及思维习惯等方面表现得较差,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对学习比较抵触,而且,在综合素质上,他们也是参差不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在整合并创新德育教育体系时,必须依据学生的多样性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从而促进高职学生未来的发展。
(四)学制设置实践性
根据当前告知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变化,其学制设置更加注重实践性,而且,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实习期较长,大都占据整个高职课时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因此,这就导致学校的德育教育时间不充分。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不能只借助学校的课堂教育,还必须拓展德育教育的新渠道,并且将德育教育贯穿在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网络时代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部分学生沉迷在网络世界
在网络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玩阿圭罗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备品,是他们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途径。通过网络,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够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学生消费和休闲大都是依赖网络。例如:学习、游戏、购物、交友、就医以及旅游观光,这就使得部分学生沉迷在网络世界,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这就对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情形下,就会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不利于学校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二)网络的多元性对传统德育带来了冲击
在网络世界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说法:“你永远不知道网络的对面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因此,网络世界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然而这种“自由”和“平等”的绚丽多彩的网络世界,上面充满了多元化的文化和思维,既为教育带来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对传统的德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当前的网络内容中,潜藏着各种色情信息和反动信息等不良的信息和思维。高职学生长时间接触网络世界,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思维的侵蚀,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出现混乱,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知上出现偏差。例如:校园贷出现以后,很多高职学生在P2P贷款平台上大量借贷,这种轻松的借款,无限制消费的快感,对高职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这种超前过度消费,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十分恶劣的后果,甚至出现了“裸贷门”这样的事件。
(三)网络的交互性冲击着高职院校的德育方法
网络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这种交互性是在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进行的双向互动传播,或是多向互动传播。因此,在网络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是新闻的制造者,也是传播者。他们借助微信、微博以及网络论坛等即时通讯工具,在网络上进行交互,扩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这种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喜欢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他们在课堂上不是看小说、打游戏,就是打瞌睡,甚至有的学生故意翘课,这样就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在网络时代下高职院校德育体系创新整合的策略
(一)加强高职院校德育队伍建设
在网络时代下,高职院校要想整合并创新德育教育体系,首选你必须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为此,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著手: 首先,更新德育教師的教育观念。在网络时代下,作为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精确把握网络时代对高职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规律,认清德育教育工作的内涵,这样才能利用好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其次,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德育教育的能力。要想在网络时代更好地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就必须培养出一支具有丰富德育理论及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还具备一定网络技能的德育教师队伍。为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对本校的德育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党性原则、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大局观念以及完备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大招聘,聘请具有上述条件的人才加入到本校德育教师的队伍中来,从而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高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质量。
(二)创新高职院校德育路径
在网络时代,高职院校要想整合并创新德育教育体系,还必须创新德育的路径。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将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在网络时代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发生了转变,因此,德育教育的目标也必须随着转变,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品行。
其次,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还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社会性,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促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此,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并认识社会,从而逐渐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最后,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还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德育内容要想内化,就必须将其与学生日常的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思想与道德的训练。例如,针对当前的校园贷,很多高职学生都陷入到高利贷的陷阱中无法脱身,教师就可以几次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超前过度消费带来的危害,并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远离打着校园贷名义的高利贷行为。
(三)建设高职院校网络德育环境
在网络时代下,互联网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其中很多都是负面的、不健康的垃圾信息。对此,高职院校必须联合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过滤这些有害的垃圾信息,从而为学生构建网络德育教育的环境。例如,学校可以监控校园网论坛,针对上面发布的不实信息、不良信息以及影响社会和谐的观点应及时进行清理,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此外,当前我国对互联网的管理尚未完善,网络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针对这些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高职院校应对学生开展正确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构建抵御不良思维冲击的“防火墙”。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已经发展成为网络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德育教师应把握网络时代的特点以及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利用好网络的优势,使其为德育教育工作服务,促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品行的提高,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学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系统化建设探索[J].职教论坛,2018,699(11):174-178.
[2] 许倪倪.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7(10):50-51.
[3] 王呈琛.职业院校德育体系创新整合可行性路径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10):135-138.
[4] 段东升."互联网+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实践创新路径微探[J].北方文学:中,2017(12):184-184.
[5] 李晓堂.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12):98-101.
[6] 丁正亚.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举措[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50-53.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题目,课题名称:“校园贷”现象下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整合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7SJBFDY701。
作者简介:吴轶英(1981.07- ),女,汉族,江苏宜兴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