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典阅读培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图书馆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润平

  摘要:文章调查高校学生必读书目借阅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远离经典图书、文学素养下降,提出高校图书馆以“图书”和“读书”为媒介,强化教育职能,辅助高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经典阅读 文学素养
  
  一、阅读经典图书的意义
  读经典,即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传世之作。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是人类智慧之果、精神之花,它承载历史、传承文明、养育人类,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面对消费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功利主义思想的渗透,大学生文学素养的降低,教育界和文学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呼吁重新重视阅读文学经典的作用,提倡大学生多读文史经典,通过反思历史、汲取精华,超越世俗化、功利化、虚无化的束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品格高尚的有用之材。阅读经典图书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可以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文化的必要方式。第二,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振精神,是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改变社会风貌的重要途径。第三,可以解决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中最根本、最普遍的问题,是学会做人处事、协调合作,更好地明志、益德、立品的特殊方法。
  
  二、经典图书阅读现状研究
  自2007年4月23日,北大、清华等20多所高校学生社团向全国大学生发出:“人文日新,从青年起!青年日新,从晨读起”的倡议后,立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一股读经热在大学校园悄然兴起。但没过多久,读经热就像过眼烟云一样很快消失了,校园里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而以休闲、娱乐、自我放松为主的快餐文化、图像文化以及以功利性为主的“教材+专业书+英语四六级辅导+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图书备受青睐,那些凝聚民族精神和智慧的文学经典被逐渐遗忘。
  (一)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1999年至2008年开展的5次阅读调查发现,我国阅读率持续6年走低,阅读状况不乐观。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中读过中国四大文学名著的只有7%,85%的大学生不读外国文学名著,其中说没有时间看的占54%,太长了看起来吃力的占15%,太难了看不懂的占4%。梁春芳等人研究发现杭州16所大学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和阅读书报刊,分别占调查问卷的81.7%和51.5%,此外逛街占30.4%,体育锻炼的占30%;贵州大学学生阅读调查比例为:文学类24%、休闲娱乐类15%、经典类15%、励志类12%、科普类11%、艺术类10%、其他7%、考试类6%。由此说明当代大学生的读书习惯养成不好,对经典文本的疏离,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二)经典图书借阅现状
  我们统计了2005至2009年间重庆文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上饶师范学院等10所高校图书借阅排行,分析了教育部高教司指定大学生必读的100本经典图书的借阅情况,其结果很不尽如人意,不管是从数量还是种类都不理想。除上饶师范学院每年有5册以上(四年共29册)经典图书进入前100名外,其他高校从进入排名的册数和时间分布都较差,浙江工业大学等6所学校出现连续两年以上没有大学生必读经典图书进入借阅排行前100名;从各高校借阅书目来看,《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围城》等中国名著比较受学生喜欢,外国名著很少进入排名;另外,多数学校必读经典图书的借阅册数和种类出现上升趋势,我们认为这与教育界和文学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呼吁重新重视阅读文学经典的作用,学校倡导大学生多读文史经典等措施有密切的关系。
  
  三、图书馆提升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措施
  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有知识、有文化、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忽略了大学生人文知识和人格修养的锤炼,致使部分大学生不会做人,不会做事,缺乏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等,甚至在人格上都有缺陷。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教育职能建设,利用经典图书为媒介,辅助高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完善馆藏资源,开设经典书室
  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但很多学校的经典书目并不齐全。随机调查的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均存在经典图书馆藏不完善的情况,教育部高教司指定大学生必读的100本经典书目中都出现不同数量的缺损。统计的高校中与教育部高教司指定的书目、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完全符合的图书册数很不理想,其中浙江科技学院有66%、杭州师范学院有25%、重庆大学有29%以上指定书目要求不符合。虽然参与统计的学校数量所占全国高校数量比例不大,但亦能说明高校图书馆在经典书目的馆藏资源方面不够完善,学生必读经典图书在很多高校的馆藏资源存在残缺,不完全吻合的经典书目均占有较大比例,尤其在新建高等院校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图书馆要利用各种途径配齐经典书目,同时为了营造气氛,重视经典图书的阅读,建议将国内外著名书目单设一个书室,并配备精通经典图书的馆员随时进行导读和管理。
  (二)利用网络优势,开辟经典栏目
  在当今网络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大学生热衷于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图书馆要利用网络优势,采用“轰炸”式手段激发读者的读经热情。第一,将经典图书存放到经典数据库。由于馆藏图书受数量、时空的限制,给借阅带来不便,因此将经典图书原版、现代版分别存放到数据库,能给读者带来方便。第二,收集经典译注或者名家书评佳作。由于后现代主义人的古文知识薄弱,阅读原版经典图书很是费劲,现代版经典图书虽然阅读不再拗口,理解不再困难,但又失去了原版咀嚼的味道。而诸多名家以其自身独特的思想、阅历、兴趣、造诣或考证或论辩或研读等写出了与名著一样不朽的著作,弥补了两者的缺陷的同时更激发学生们对经典的兴趣。第三,建设经典阴影作品专栏。图像文化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影视作品不能取代经典作品,但是也能表现出其中的主体思想。
  (三)宣传经典阅读,营造书香校园
  图书馆可以通过校刊、广播、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阅读经典的意义,鼓励大学生抽出一些时间阅读经典,要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里读书充实自己,与今后谋取更好的生存机会其实并不矛盾,反而在人的气质、风度和人格的内在因素方面得到熏陶,促使个人事业的更加成功。大一的新生面对图书馆的几百万册图书资源不知所措,阅读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管理员给他们推荐图书一般会得到读者的认可,因此,图书馆员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参加馆内外经典导读培训,掌握经典的关键内容、总体思想,在平时的借阅指导中给予读者参考和帮助。
  (四)开展经典导读,举办读书沙龙
  阅读经典著作,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和凝练的过程,是一个人生体验和思想焕发的过程,既枯燥乏味又幸福快乐的阅读活动需要教师乃至名家科学的指导。导读是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也是图书馆教育功能的体现,在高校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图书馆更要抓住核心价值,重视精神实质,坚持不懈地开展导读工作,选用能引导被教育者获得精神升华和境界提高的经典书目进行导读,提高大学生文学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当然,经典导读的作用在于引导大学生去阅读经典,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通过读者自身的主观参与,以精力和生命的投注。图书馆围绕文学经典的阅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定期举办经典导读的系列讲座和读书沙龙,自己培养或者聘请专家学者引导学生去阅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态度等人生哲理,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春芳.大学生读什么书[J]. 中国出版.2009.4.
  [2]张硕.对大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状况的认识[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1.
  [3]李爱民.大学图书馆精神和经典导读[J]. 图书馆杂志.2009.3.
  
  (陈润平:重庆永川文理学院,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在读硕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3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