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估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水池 罗孝智
摘要:外语教学的终极目的应该在于培养个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试至今尚未有人做过较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基础、现有模式、构成要素及主要特征等,对中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估与检测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建立起一种可资借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估模式。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检测研究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框架
跨文化交际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门跨学科的应用型科学。它侧重于研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几十年来,跨文化交际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诞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边缘学科。但是,作为一门新兴的人文科学,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尚不完善,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还不令人满意。笔者认为,若能设计出一种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估方法,其理论与实践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1971年,D.H. 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认为它是一种“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说什么内容”的能力。笔者参考Hymes关于交际能力的定义,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一个人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为了满足其基本需要和性格特征,实现其交际目标与期望而具备的“关于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以什么方式跟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说什么的一种能力”。
二、中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检测研究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庞大的理论系统,在对它的检测研究中,我们既要从微观角度分析它的内在要素,又要从宏观角度把握它的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再从它与交际能力的关系方面研究它的检测可行性乃至检测方法。由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体系的庞大性和难以把握性,在具体地探讨它的检测之前,我们还应对它的概念体系进行合理的简化、分类处理,建立起一种新的、适于检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检测、量化及计算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分类
首先,跨文化交际可根据交往双方的性质进行分类。贾玉新指出:如果把几乎所有的、不同程度的交际都看成跨文化交际,那么,跨文化交际将囊括:跨种族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以及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等等。本文研究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位在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层面上。其次,另一中国学者关世杰以跨文化交际双方的关系和态度作为依据,认为有三种跨文化交际类型:①自我中心型;②控制对方型;③双方平等型。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体系的简化
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属于交际能力的一种,我们可以从有关交际能力的检测理论中得到启示。Robert,N. B.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交际能力可通过检测个人的语言能力和观察他的有代表性的交际行为得到评估。根据他的结论推理,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检测中,同样要检测被测者的相关外语能力,观察他的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但除此之外,由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交际能力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体现在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中,所以文化差异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笔者得出如下结论: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检测中,需要对被试者的目的语语言水平、目的语文化知识进行检测,对他的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进行观察,然后予以综合评估。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可以简化成包含三项主要因素的一种能力:目的语语言水平、目的语文化知识以及使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要素量化分布设计及检测方法探讨
建立了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得出了三项主要因素,下一步就是检测问题,而检测问题又包含两个层次的量化问题:一是为了得出对于整个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评估和量化,首先要得出各要素在整个能力系统中的合理的量。最后,在得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各要素得分的基础上,可通过折算各要素在总体系中所占分值及计算各分值之和,从而得出特定交际者的整个能力系统的近似得分。
三、结语
本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检测的一项尝试性研究,诸多潜在的困难与疑问需要进一步探讨,比如:文中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是否合理?是否过于简单化?量化分布调查的设计是否存在过多的主观性?等等。尽管如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检测模式得以建立起来,这在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史上还是第一次。笔者认为,如果这一全新领域得以更深、更广地研究下去的话,将对于外语教师、涉外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带来新的革命。
参考文献:
[1]Robert N.Bostrom. Competence in Communication -- A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SAGE publications.1984.
[2]胡壮麟,刘润清等.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2. 6.
[5]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陈水池罗孝智: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 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3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