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按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例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培国
摘要:《中华腹部推拿术》中对腹部按摩原理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胃肠道除具有消化、吸收及内分泌功能外,尚具有免疫功能,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具有局部产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特性,是免疫原刺激局部免疫淋巴组织,由存在于粘膜下的浆细胞合成并选择性分泌。本病治疗重点为腹部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淤的目的,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淋巴液回流,调节血浆和组织夜之间的体液平衡,提高血液中的激素在体液调节以及血液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关键词:穴按摩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 0】02―005l―01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张某,男51岁。1993因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住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治愈后继续用中西医药进行调治。病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每年住院1―2次,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2006年在我院体检时建议用中医经穴按摩进行调治,检查腹软脐周、下腹轻度压痛。平时排气多,大便日4―5次含少量脓血。
2 治则
通滞清肠、健脾化湿。
3 操作步骤
3.1腹部按摩:病人仰卧,①掌推任脉:由剑突推至小腹3―5遍。②团摩腹部(重点手法):医者立于患者右侧,左手掌置于右手背上,右手掌劳宫穴以肚脐为中心进行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反复按摩腹部5―10分钟。③拿任脉:左手以中脘穴为中心,右手以关元穴为中心拿提任脉并进行左右抖动以促进胃肠的血液循环。④点按穴位:神阙穴、上、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天枢穴(双侧)、大横穴(双侧)每穴点按半分钟。⑤振颤法:双手掌心劳宫穴分别置于神阙穴和关元穴高频振颤1―2分钟。
3.2四肢按摩:病人仰卧,①掌根推揉法:掌根由远端向近端推揉大腿内侧肝脾经3―5遍。②按揉手阳明大肠经:拇指沿大肠经由远端向近端按揉3―5遍。③点按穴位: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内庭穴、三阴交穴、太冲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每穴各点按半分钟。
3.3背部按摩:病人俯卧位,①按揉膀胱经:由上至下反复按揉膀胱经3―5遍,②捏拿督脉:双手拇指与四肢置于背部脊柱正中,由大椎穴捏拿至腰骶部3―5遍。③点按穴位:肝俞、脾俞、大肠俞、小肠俞每穴各点按半分钟。④擦八髂:用手掌沿脊柱往返快速推擦1~2分钟。
3.4疗程:每周治疗二至三次,十次为一疗程。休息两周继续治疗,经四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巳停止每天灌肠治疗。为巩固疗效每周治疗一次,经过两年治疗,临床症状消失。
3.5 自我按摩: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学习自我按摩,重点进行腹部按摩及四肢大肠经、胃经、肝经、脾经相关穴位的按摩。
4 讨论
病因病机;
4.1中医,本病属“痢疾”范畴中休息痢型,《内经》称为“肠辟”“赤沃”,宋《济生方》明确提出“痢疾”名称,多因饮食不洁或感受疫毒时邪所致,外邪与食滞交阻肠腑,大肠传导功能失职,气血凝滞络脉破损,遂致痢下赤白脓血。
4.2西医认为,①自身免疫因素,②精神神经因素,可能为本病的重要病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肠道运动亢进、肠血管平滑肌痉挛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结肠粘膜的炎症、糜烂及溃疡。该患者担任领导职务,在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时病情加重。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本病发生既有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也有遗传因素作为背景,感染和精神因素只是诱发因素。
4.3体会,患者病程十多年,经穴按摩治疗此病是探索性治疗。《中华腹部推拿术》中对腹部按摩原理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胃肠道除具有消化、吸收及内分泌功能外,尚具有免疫功能,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具有局部产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特性,是免疫原刺激局部免疫淋巴组织,由存在于粘膜下的浆细胞合成并选择性分泌。本病治疗重点为腹部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淤的目的,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淋巴液回流,调节血浆和组织夜之间的体液平衡,提高血液中的激素在体液调节以及血液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2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