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股骨颈骨折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股骨颈骨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其中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而女性活动相对较男性少,主要是生理代谢的原因导致骨质疏松发生较早,程度也较重,故即便受伤不重,也会发生骨折。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主要有2个基本因素:①目前普遍认为,尽管不是唯一的因素,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可以将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看作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手术效果(内固定后的牢固与否、人工关节置换后的使用寿命等)有直接影响。②老年人神经肌肉反应迟钝,加之髋周肌群退变,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正常髋部所受到的应力较大(体重的2~6倍),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即所谓的“低能损伤”。
  
  股骨颈骨折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症状
  
  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其他内科疾病,发现受伤时,一定要注意受伤的原因,即因何摔倒。要注意神智、生命体征等全身情况,防止由于心、脑血管等疾病突发导致的摔倒而延误其他的治疗。临床表现
  1 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2 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
  3 功能障碍移位骨折患者在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患者要特别注意,往往由于伤后症状不明显耽误就诊,容易遗漏诊断,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折。
  4 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5 患肢短缩移位骨折,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股骨颈骨折应该做哪些检查
  
  最后确诊需要髋正侧位X线检查,尤其对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更为重要。X线检查作为骨折的分类和治疗上的参考也不可缺少。应提起注意的是有些无移位的骨折在伤后立即拍摄的X线片上可以看不见骨折线,当时可行CT、MRI检查,或者等2~3周后,因骨折处部分骨质发生吸收现象,骨折线才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凡在临床上怀疑股骨颈骨折的,虽X线片上暂时未见骨折线,仍应按嵌插骨折处理,3周后再拍片复查。
  
  股骨颈骨折可并发哪些疾病
  
  本病多由于老年人的低能量损伤所致,合并骨盆骨折、关节脱位,内脏损伤、其他处骨折、大出血、休克等并发症较为少见。
  近期的并发症主要由于骨折后卧床引起,如褥疮、下肢深静脉炎(血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等。这些并发症发生后增加患者的痛苦,加大了护理的困难,增加经济与社会负担,有相当一部分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丧失生命。
  远期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为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
  1 延迟愈合和不愈合股骨颈骨折经治疗后6个月内仍未完全愈合,应诊断为延迟愈合。股骨颈属于人体骨折后骨不连发生率较高的部位之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本身股骨颈局部血运较差、骨折导致血管损伤、关节囊内压力增大等,也与年龄、骨折移位程度、骨折线位置和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等有关,不少患者可因此发生再移位。
  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愈合后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出现时间最早在伤后2―3个月,最晚可达4年。一般认为术后继续观察时间不得少于两年。局灶性坏死、股骨头尚未严重变形、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不必急于手术,可保持正常生活,防止过多负重和运动。不少患者可在股骨头缺血坏死后仍保持多年正常生活和工作。坏死面积较大、股骨头塌陷,出现骨关节炎症状的患者,可服用中药或非甾体消炎药。疼痛与功能障碍明显加重后,需考虑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应该如何治疗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采用手术治疗,不仅使患者早期下床,减少了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明显降低了死亡率,而且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生活护理负担,明显改善了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已确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尽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强调做到“两个缩短”:一是缩短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最好不超过1周)二是缩短手术后卧床的时间(应在术后3~5天下床)。因为任何不必要的检查及拖延都有可能使患者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只要无绝对手术禁忌证,就应尽快手术,从这一点讲,时间就是生命。
  
  股骨颈骨折术后怎样锻炼
  
  股骨颈手术后应注意将患肢放在外展微屈髋位,可用枕头垫于腿下,以抬高患肢,预防肿胀。早期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练习中应绝对避免髋内收动作(交叉腿等)。平卧时双腿之间垫枕头,使双腿不能并拢。减少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时应保护患腿,使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侧卧后双腿之间垫高枕头,使患腿保持髋稍外展位。
  
  术后0~1周
  1 麻醉消退后立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尽早开始踝泵练习:5分钟/组,1组/小时。
  2 股四头肌及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于300次/日,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3 术后3天开始CPM(持续性被动关节运动仪)练习,由医务人员指导完成,30分钟/次,2次/日,练习后即刻冰敷30分钟(角度在无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
  
  术后2~4脚
  1 继续前述练习并逐渐增加强度。
  2 直腿抬高练习:10~20次偿且,1~2组/日。
  3 后抬腿练习:30次/组,4~6组连续,组间休息30秒,1~2次,日。
  4 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5 抗阻伸膝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6 主动髋屈伸练习(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术后5周~3个月
  1 负重及平衡练习:必须经过X线检查,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情况的前提下进行。随骨折愈合的牢靠程度,负重由1/4体重→113体重→1/2体重→2/3体重→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可在平板秤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逐渐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钟/次,2次/日。
  2 坐位抱腿:必须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进行。5~10分钟/次,1~2次/日。
  3 有条件可以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高度。20~30分钟/次,2次/日。
  
  术后4~6个月
  旨在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性,逐渐、全面地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
  1 静蹲练习:随力量增大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钟/次,间隔5秒,5~10组连续练习,2~3组/日。
  2 跨步练习:包括前后、侧向跨步练习,20次,组,组间休息45秒,4~6组连续练习,2~4次/日。
  3 患侧单腿蹲起练习: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次/日。此练习需在后期进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3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