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骨质量对骨折及其治疗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08-02
  1 引發骨折的主要因素
  引发骨折的主要原因在于骨头的力学性能降低,针对骨来说,其力学性能由骨的“质”与“量”决定。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骨折与骨密度的联系在70%以上;骨质量主要根据以下情况决定:截面骨量,骨的材料性能,截面形状、大小以及骨的长度;损伤的微粒个数,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肌肉力量也会在极大程度影响骨强度,其中相关性在80%以上。就老年人来说,年龄增长会使得机体平衡性下降,这也是使得老年人跌倒引发骨折的主要因素,相关性75%以上。另外,种族、年龄、性别也与骨折的发生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没有以上因素相关性高。因此,预防老年人骨折,必须从机体骨质量、骨量、平衡性等方面着重考虑[1]。
  2 骨质量的检查方法
  2.1BMD检查
  检测BMD能够预防骨折,反应骨质疏松的发生程度。当下BMD检查主要有以下方法:CT检测、DXA检测、定量超声检测、SXA检测、SPA检测等。
  2.2检测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该检测分成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使用生物化学检验法检验人体尿液或者血清中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从而展现骨转化的状态。该检测方法能够对骨折风险以及骨质量进行评估,并对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骨形成标志物包含ALP、BGP、BALP、PINP、PICP等。其中PINP、PICP在基质前沉积,并通过合成的Ⅰ型胶原释放,反映合成速率以及骨细胞活性;骨吸收标志物主要有:TRAP、NTx、DPD、PYD、FDPD、HYP、CTx等,其中DPD、PYD运用较为普遍[2]。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女性绝经以后的骨代谢指标会比绝经之前要高,表明女性绝经后的骨代谢出现高转换的状态,会大量丢失骨量。同时,老年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骨吸收指标和骨形成指标大多正常或者呈现下降趋势,出现低转换型。
  2.3骨微结构影像检查
  骨微结构及时骨小梁连接情况以及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其中包括骨小梁的连接性、厚度、形态以及各向异性。常见检测指标包含:空隙数、骨小梁数、及其厚度、面积、间隙等。该检查的传统形式为或组织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骨小梁的结构和形态。同时可以采用图像软件计算其参数。当下,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骨质量的检查方法得到了创新,其中包含了QUS、QMRI、高分辨率CT以及HRMRI等。
  3 骨折治疗
  3.1临床治疗骨折的方法
  针对骨折患者一般根据骨折部位以及肢体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使得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主要包括固定、复位、肢体锻炼等方面的治疗。
  其一:复位,针对骨折后发生折断的部位进行复位,使其恢复正常获得接近原有状态,维持骨骼支架作用。复位包括手术复位和闭合复位两种。
  其二:固定,因为复位后容易形成不稳定,避免发生移位,采取固定的方式将其固定在适合的位置,促进部位愈合。常用外固定方法有:石膏绷带、小夹板、牵引制动固定、外固定支架等,内固定则包括行手术后使用钢针、钢板、螺丝钉、髓内针对零件进行固定的方法。
  其三:肢体锻炼,加强骨折部位的肌肉收缩,促进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避免引发肌肉萎缩,采用主动或者被动的锻炼活动,避免引发关节囊挛缩和关节粘连,促使骨折部位能够恢复正常功能及状态。
  3.2骨质量对骨折的影响
  虽然针对骨折患者具有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但是还要注重骨质量在其中的影响因素。针对绝经后的女性群体和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以及发生代谢性疾病、局部病变或全身病变引发的骨质疏松,都会增加骨折的发生概率,因此临床常说骨质疏松的结局为骨折。造成骨折的危险因素不仅是骨矿化、骨密度低、骨量低,还包含了骨有机基质、骨结构、骨损伤等情况[3]。由此可见,预防骨折必须整体改善机体的骨质量,同时,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也要注重治疗过程中骨质量的变化。
  骨折治疗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上千年,各种类型的治疗方法都离不开复位和固定两个治疗措施。当下临床针对发生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大多采取手术治疗,由于长时间的保守治疗会引发压疮、血栓病变、肺部感染、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手术治疗包括:穿针内固定、关节置换术、带锁髓内针固定、钢板内固定等手术,虽然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得到了不床的创新,但是,由于骨质量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和手术固定的效果,会引发假关节、内部塌陷、松脱等问题。这也直接表明骨质量差的患者会直接引发骨折,同时会影响骨折的治疗和防范。由此可见,改善骨质量,提升骨密度对于临床骨折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必须可需合理的补充钙质,根据病情需要采用降钙素治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4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