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刺下肢敏感点配合局部功能运动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广里 宋柏林

  摘要 笔者采用针刺下肢敏感点配合局部功能运动的方法治疗肩周炎,对62例肩周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3.5%,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针刺下肢敏感点 功能运动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好发于中老年人,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疾病,是肩部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改变所致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性疾病。笔者通过多年反复实践,采用辨经分型、针刺下肢敏感点,配合肩关节功能运动的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2月~2007年1月,我们对62例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其中以三角肌中点及肱骨附着点处疼痛为主,痛可牵及肘外侧,甚至可放射至大拇指、示指,肩关节活动障碍以外展、外旋等障碍为主的手阳明经型22例:以肩峰后侧、三角肌后缘处疼痛为主,甚至可放射至前臂背侧之桡、尺骨之间,肩关节活动障碍以外展、内收等障碍为主的手少阳经型24例;以腋窝及肩之后廉、肩胛骨处疼痛为主,甚至可引及上臂内侧廉,肩关节活动障碍以外展、内收、上举障碍为主的手太阳经型16例。
  治疗方法取病变足同名经的下肢敏感点进行针刺治疗。针刺方法:患者取坐位,医生根据患者病变部位辨证归经,在患者患侧下肢从膝以下顺手足同名经用指压法找出敏感点,如发现某处有条索状物或疼痛酸胀最为敏感处即是。用3寸粗毫针与皮肤呈45。角刺入2寸,针尖指向病所,得气后采用捻转法,每分钟约从60下逐渐增快至120下。行针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肩,作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动作,患者在活动过程中,肩部疼痛可能会加重,但随着医者继续行针,所施手法由弱渐强,疼痛会逐渐减轻,活动范围及力量也会逐渐加大,行针5min后留针(患者在行针期间应保持活动),然后每隔10min行针1次,30min后起针。一般为2个疗程。每1疗程为lOd,中间休息2d,然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拟定:①治愈:肩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活动自如,上臂上举≥150°,前伸≥90°,外展≥90°,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肌肉萎缩基本恢复;②显效:肩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偶有酸痛,上臂上举≥130°,前伸≥75°,外展≥175°,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肌肉萎缩有所好转;③有效:肩关节疼痛症状减轻,上臂上举≥110°,前伸≥60°,外展≥60°,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大;④无效:肩关节疼痛症状无明显好转,上臂上举、前伸和外展运动改善之和≤30°。
  
  结 果 经2个疗程治疗后,62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0例(48.4%),显效18例(29%),有效10例(16.1%),无效4例(6.5%),总有效率达93.5%。
  
  讨论
  
  笔者选取下肢敏感点正是根据“上病下取”、“同气相求”的原则治疗肩部经筋病变。根与本部位在下,皆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结与标部位在上,皆为经气所结、所聚之处,为经气之所归。故四肢腧穴除了可以治疗所在部位的疾患外,又能治疗头面、胸腹、背部等疾患。《身经通考》指出:“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相通……手太阳小肠与足太阳膀胱经相通……是同经同气之相感也。”说明手足同名经在疾病传变和治疗作用上是互相关联的,故针刺与所病经脉同名经的敏感点以疏通肩部经络气血,祛风散寒,这对于缓解肩部疼痛症状及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非常有效。但这并不能使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广泛粘连得以松解,配合多方位、全关节的运动疗法,借肩部14条肌肉的张弛抖动,以使经气透彻于肩关节的远近、高下、内外、前后、左右,以求得肩臂的血气洪涌,经络满溢,加强了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7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