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佐匹克隆治疗2型糖尿病伴失眠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学毅 林进洪
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面临躯体、心理及经济压力的折磨,罹患失眠较为常见。糖尿病患者失眠后体内拮抗胰岛素类激素分泌增多,势必会引起血糖升高,给治疗带来困难。我们观察了右佐匹克隆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的疗效及其对血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伴失眠患者。T2DM诊断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①排除近1周使用过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者;②合并失代偿呼吸功能不全、重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③酒精或药物依赖者。出现下列情况者为脱落:失访,患者对治疗不依从,疗效不佳而中断用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合并禁用药物者。
一般资料 将2009年1月~2010年4月入组的T2DM伴失眠的7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共脱落(原因均为失访)5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按研究方案要求完成的病例共70例,治疗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2岁,T2DM平均病程8~9年,注射胰岛素16例,口服降糖药12例,口服降糖药加注射胰岛素2例,未用降糖药物仅采取饮食运动治疗6例,空腹血糖(FBG)8.6±2.2 mmol/L,餐后血糖(PBG)11.9±2.6 mmol/L,失眠病程4个月~11年,入组时睡眠障碍量表(SDRS)总分28.4±6.1。对照组完成研究方案共有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3岁,T2DM平均病程9.1年,注射胰岛素11例,口服降糖药12例,口服降糖药加注射胰岛素3例,未用降糖药物仅采取饮食运动治疗8例,FBG 8.9±2.6 mmol/L,PBG 11.6±3.1 mmol/L,失眠病程1个月~16年,入组时SDRS总分27.9±8.6。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治疗情况、血糖水平、失眠病程及基线SDRS总分等经t检验及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继续原饮食、运动和(或)降糖药物方案。观察期间不加大降糖药物剂量,不合并应用其他影响睡眠药物。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采取健康行为习惯,如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放松的心情等。治疗组每晚睡前30 分钟服右佐匹克隆片(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商品名:文飞,批准文号H20070069),1.5 mg,对照组每晚睡前30分钟服艾司唑仑片1 mg。两组药物治疗期均为14天,并于服药3天后根据睡眠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治疗组右佐匹克隆片最高剂量3 mg/日,人均剂量2.08 mg/日;对照组艾司唑仑片最高剂量3 mg/日,人均剂量1.94 mg/日。
疗效评价标准 以SDRS总分的变化及减分率作为评定疗效的指标。减分率(%)=(基线总分-治疗后总分)/基线总分×100%,减分率≥50%为有效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对患者睡眠状况、FBG、PBG、不良反应进行评估。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的比较根据不同指标的特征,分别用t检验、X2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内各自的SDRS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同一时点SDRS总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以SDRS总分减分率≥50%为有效病例计算有效率。治疗组有效病例26例,总有效率72.20%;对照组有效病例23例,总有效率67.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后血糖值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第14天的FBG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的FBG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BG值于治疗前后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一时点FBG及PB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不良反应比较 把与药物肯定有关或可能有关的不良事件判断为不良反应,两组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口苦、嗜睡。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对照组为38.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均为轻度,未采取措施均痊愈或改善。
讨论
右佐匹克隆属环吡咯酮类化合物,是美国Sepracor公司于1998年开发的快速短效非苯二氮 类镇静安眠药,在国外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除治疗急性期的失眠,可能还可以用于失眠的长期治疗以及焦虑障碍患者的失眠。本研究采用SDR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T2DM伴失眠患者接受右佐匹克隆治疗7天及14天后睡眠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其疗效与传统苯二氮 类抗焦虑药艾司唑仑相当。
本研究把与右佐匹克隆肯定有关或可能有关的不良事件判断为不良反应,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艾司唑仑组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低于艾司唑仑组的趋势(30.6%vs38.2%)。
本研究还发现,T2DM失眠症患者经右佐匹克隆治疗14天后FBG控制更为理想。可能的原因有:①睡眠可影响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右佐匹克隆可明显改善T2DM失眠症患者睡眠障碍,因此有利于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及减轻胰岛素抵抗。②睡眠障碍可导致夜间多种升糖激素水平增高,改善睡眠,可能更有利于FBG控制,而对PBG的影响相对较小。③本研究结果中治疗组经治疗后FBG下降较明显,考虑可能与样本例数过少,或者是因右佐匹克隆对机体血糖的调节更佳有关。
综上所述,右佐匹克隆短期治疗2型糖尿病失眠症安全有效,其疗效及安全性与艾司唑仑相当。右佐匹克隆可能有利于FBG的控制,其对血糖的影响力度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8222.htm